-
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926 人次已浏览
何佩仪柳建华刘丽兰杜萍卫建宁罗丽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即直视或可触及有弹性的肘部静脉)作为对照组(540例),差者﹙即直视或触摸不到肘部静脉﹚为实验组(468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患者通过贵要静脉或肱静脉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下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摘要[ PDF 0.0 KB ] ( 393 ) 2014 ,11 (13): 27-30
-
大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营养风险状况及其相关性1063 人次已浏览
卫建宁;李淑霞;刘蓓蓓;
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结直肠癌对放射治疗和抗癌药物都不敏感,以根治手术治疗为主[1]。术后患者由于经历手术创伤,分解代谢旺盛,合成代谢不足,从而出现低白蛋白为主的营养不良,引起营养风险[2]。而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其是与肿瘤或肿瘤治疗有关的持续存在的主观上的劳累感觉,并伴有功能障碍有关。目前,CRF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营养不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因此,需要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及时评估营养风险,及时给予干预。本研究对大肠癌术后159例患者CRF与营养风险状况及其相关性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6月~2014年6月选择本院收治的大肠癌术后发生疲乏的1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调查;年龄≥18岁;经病理检查初次确诊为大肠癌,已接受手术但无需行造口的患者;具有读写能力并知晓自己疾病诊断的患者。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原发癌症,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进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有精神病史或智力迟滞的患者。1.2方法1.2.1研究
摘要[ PDF 0.0 KB ] ( 315 ) 2015 ,6 (14): 21-24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技术专家共识33 人次已浏览
陈利芬;卫建宁;屈盈莹;杨玉红;
目的 形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技术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操作实施方法,减少导管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延长PICC使用寿命。方法 查阅国内外PICC操作技术的相关文献并结合静脉治疗专家的工作经验,形成初版《共识》;通过3次专家论证、审核、证据总结,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形成终版《共识》。结果 《共识》的内容覆盖了PICC置管操作各个环节,包括PICC禁忌症与适应症、基本要求与基本原则、置管前评估、置管操作流程与操作要点、置管中的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导管尖端定位等方面。结论 《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强临床实用性,可为PICC置管操作技术提供教学及临床实践指导,从而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摘要[ PDF 1.0 KB ] ( 20 ) 2023 ,2 (22): 1-9
-
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897 人次已浏览
王志敏 卫建宁 杜萍 何佩仪 胡小芳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简称为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为实施临床干预、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序列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8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置管前、置管后1w、2w、3w、4w、6w、8w、10w、12w、14w、16w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测量患者置管静脉直径变化及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根据有无发生无症状血栓分为两组,并分析其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与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59例(占54.6%),未发生49例(占45.4%)。未发生无症状血栓组(以下简称未发生血栓组)患者置管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占比(不变、增加、减少:4.1%、28.6%、67.3%)与发生无症状血栓组(以下简称发生血栓组)(16.9%、40.7%、4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未发生血栓组血流速度变化分布(不变、增加、减少:0,32.6%,67.4%)与发生血栓组(6.8%,15.3%,7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发生血栓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直径相对变化值[0(-0.2,0.3) mm]小于未发生血栓组[-0.3(-1.1,0.1)mm],P=0.002。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无症状血栓发生率较高;无症状血栓者其静脉直径不变或增粗高于未发生无症状血栓者,且血流较其减缓。
摘要[ PDF 6888.0 KB ] ( 408 ) 2019 ,11 (18):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