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不同背部叩击排痰法对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1045 人次已浏览
王晓莉;顾艳荭;于海荣;张燕楠;孙雪梅;
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由于术中术侧肺长时间未通气,术后分泌物较多;加上术后各种引流管、体位的限制,使患者活动受限,呼吸运动减弱,使呼吸道分泌物积聚而不易排出,容易发生肺部并发症[1-2]。胸肺部物理治疗技术是预防开胸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力措施,叩背排痰是其主要措施之一,可预防或改善肺部并发症。传统的低频率单手背部叩击排痰法由于操作者的力量不均匀,叩击力度难以把握,叩击频率快慢不一,而且从物理学角度看对于排痰效果不明显,深部小支气管的痰液不易松动,影响分泌物的排出[3]。高频率双手背部叩击排痰法,叩击频率快,面积广,能触及整个肺部,拍击节奏均匀,力度合适,患者舒适,有利于痰液的松动和排出,而且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4]。本研究自2013年5月~2014年7月对胸表1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Pn6060肺不张0(0.0)6(10.0)0.027肺部感染0(0.0)1(1.7)100.000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两种不同排痰法,以期寻找一种合适的叩击排痰法,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
摘要[ PDF 634.0 KB ] ( 0 ) 2015 ,10 (14): 41-42
-
赴毛里塔尼亚行白内障义诊手术的准备和护理787 人次已浏览
张燕宁
目的总结赴毛里塔尼亚行白内障义诊手术的准备工作和护理经验,以期为护理人员在类似的活动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赴毛里塔尼亚前做好人员和物资准备。白内障手术前合理有序接诊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做好配合及积极预防感染;术后预防感染,嘱患者定期随诊。结果在此次活动中共完成200例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发生眼部及全身并发症,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结论做好人员和物资准备是赴外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认真细致的护理配合对圆满完成赴外医疗和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更多还原
摘要[ PDF 1684.0 KB ] ( 238 ) 2017 ,2 (16): 82-84
-
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908 人次已浏览
张燕华白艳玲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MAM)、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对10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103例患者中抑郁68例(66.02%),总分(31.62±12.58)分;焦虑52例(50.49%),总分(22.17±5.38)分;患者抑郁和焦虑总分与其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发生率高,抑郁、焦虑得分越高者其生活质量越差。
摘要[ PDF 0.0 KB ] ( 380 ) 2014 ,7 (13): 15-17
-
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3356 人次已浏览
张燕华; 陆燕英; 陈建国; 李健华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前(2011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后(2012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93例患者设为集束组。比较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前后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及时间,置管情况。结果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后CRBSI发生率由实施前8.31‰下降至1.67‰,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BSI发生时间由(7.47±2.44)d延长至(13.75±1.92)d,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9.78%上升至71.50%,股静脉置管率从45.70%下降至18.65%,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更多还原
摘要[ PDF 1004.0 KB ] ( 314 ) 2013 ,5 (12): 36-39
-
人工气道气囊上方滞留物间断持续引流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946 人次已浏览
虎淑娟张燕丽李桂芳
目的观察人工气道气囊上方滞留物间断持续引流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行人工气道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62例,对照组在患者呛咳,听诊肺部有痰鸣音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吸痰;试验组采用滞留物间断持续引流的方法,观察两组VAP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7.7%,对照组为32.9%,两组比较,χ2=3.92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上方滞留物采用间断持续引流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摘要[ PDF 0.0 KB ] ( 279 ) 2014 ,1 (13): 41-42
-
间歇充气压力泵与下肢运动对预防开胸术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1348 人次已浏览
王丽霞;魏永婷;张燕文;陈挺晖;吴秀红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压力泵和下肢运动对预防开胸术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50例开胸术后老年患者使用间歇压力充气泵和进行下肢运动。了解术前后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后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无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术后采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和进行下肢运动,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2 (14): 41-43
-
害怕跌倒避免行为问卷的汉化及信度、效度检验68 人次已浏览
申颖;梁红涛;张燕;王凡;宋艳;
目的 汉化害怕跌倒避免行为问卷(fear of falling avoidance behaviour questionnaire,FFABQ),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为临床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2022年4月—7月通过运用Brislin翻译模型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和回译,并结合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对量表进行文化调适,最终形成FFABQ;于2022年8月—2023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选择西安市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69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Cronbach α系数、折半信度、重测信度(配对t检验)测量量表的信度、效度。结果 254例老年患者完成研究。中文版FFABQ涵盖3个维度(步行、日常活动、工作/休闲活动),共14个条目。项目分析结果显示,14个条目的 CR值在3.978~11.755之间(均P0.05)。结论 汉化版FFABQ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其可为临床对老年人恐惧跌倒相关性活动限制方面提供测评工具。
摘要[ PDF 1.0 KB ] ( 132 ) 2024 ,5 (23): 19-24
-
穴位按摩联合乳腺管贴壁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观察及护理574 人次已浏览
林少虹 唐淑红 张燕萍 张伟彬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乳腺管贴壁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解决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方法。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5月—12月在本院住院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18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名。两组患者均给予护理健康指导,对照组采用热敷及抗生素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试验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乳腺管贴壁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d后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乳腺管贴壁法能有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而且其经济、简单、方便,产妇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3779.0 KB ] ( 280 ) 2019 ,10 (18): 25-28
-
术后肾移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539 人次已浏览
张燕丽 罗珊霞 李欣 唐蕊 魏知行 兰华
目的探讨术后肾移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月-6月选取成都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肾内科门诊复查的100例肾移植术后1个月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术后肾移植患者PTSD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术后肾移植患者PTSD平均得分为(31.31±15.01)分,其中阳性症状16例,占16.0%;社会功能受损是患者PTSD的主要表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并发症情况、文化程度是术后肾移植患者PTSD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后肾移植患者总体创伤体验较轻,其中社会功能损害是患者PTSD的主要表现。文化程度低、发生并发症是术后肾移植患者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对于出院后1个月的术后肾移植患者,应做好出院随访工作,预防患者发生PTSD,特别是关注低学历、存在一般或严重并发症的术后肾移植患者。
摘要[ PDF 4084.0 KB ] ( 272 ) 2018 ,6 (17): 30-34
-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痛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61 人次已浏览
吴燕;陆敏敏;张燕楠;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痛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某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或住院的2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炎症性肠病痛苦量表(th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distress scale,IBD-DS)、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进行调查,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3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完成研究。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痛苦(75.8±4.9)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并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婚姻状况、病程、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疾病活动度是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痛苦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1),共同解释其83.6%的变异。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痛苦中等偏低,需重点关注未婚、病程较长、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较低、疾病活动度高的患者,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其疾病痛苦。
摘要[ PDF 1.0 KB ] ( 55 ) 2024 ,8 (23):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