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590975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红光结合面部综合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649 人次已浏览

    王艳芳张文君陈晓吟

    目的探讨红光结合面部综合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对在本皮肤病防治所治疗的16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分别为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红光照射治疗30 min。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总评分(total symptom score,TSS),治疗后4周采用症状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S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TSS、SSRI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TSS、SSR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红光结合面部综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更明显;护理方面应做好患者红光照射护理及向患者做好面部护理指导,以便促进患者疾病尽快康复。

    摘要[ PDF 3140.0 KB ] ( 256 ) 2017 ,5 (16): 28-31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及途径需求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2078 人次已浏览

    陈晓吟;林仕英;王艳芳;杨日东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itutes,CP)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及途径需求状况,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本院门诊172例CP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CP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及获取途径需求状况。结果 CP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前4项依次为:CP发病机理(94.2%)、CP诱发因素与预防方法(90.7%)、CP治疗方法与效果(88.4%)、CP日常生活注意事项(87.2%);健康教育需求途径前4项依次为:与医生交谈(90.7%)、科普手册(82.0%)、与护士交谈(75.6%)、网络查询(62.8%)。结论本调查发现,CP患者对CP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及预防方法等疾病相关知识较需求,与医护人员交谈、为他们提供科普手册健康教育方式是患者较欢迎的教育方式。因此,医院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患者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向其提供疾病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改变CP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行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的目的。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6 (9): 0-0

  • 窄谱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2118 人次已浏览

    王艳芳 沈秀玲 林壬娇 李仰琪 叶兴东

    目的 探讨窄谱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将52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8例)与对照组(252例),观察组患者于洁面清理面部粉刺后,用窄谱蓝光照射20 min,每周1次;对照组患者在洁面、清理面部粉刺后用红光电疗或超声波导入消炎药物,加面膜护理20 min,每周1次.连续治疗8 w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与6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窄谱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起效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护理方面要求护理人员治疗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配合做好治疗前后的工作,其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1 (9): 0-0

  • 护理干预对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患者疗效的影响1923 人次已浏览

    王立新 高东好 沈秀玲 王艳芳 叶兴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同时建立治疗档案、心理干预、督促复诊、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09 ,12 (8): 0-0

  • 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增殖性皮肤病不良反应的护理266 人次已浏览

    万长兰,曾茂娟,连风,王艳芳,张锡宝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增殖性皮肤病的疗效和总结其不良反应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本防治所皮肤科接受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的90例增殖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治疗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予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90例患者完成治疗后,其中痊愈37例(41.1%),显效45例(50.0%),好转5例(5.6%),无效3例(3.3%),治疗总有效率91.1%(82/90);不良反应:注射部位感染1例(占1.1%),局部皮肤萎缩3例(占3.3%),皮肤毛细血管扩张2例(占2.2%),皮肤色素减退斑2例(占2.2%)。结论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增殖性皮肤病的疗效确切,但治疗过程存在不良反应,应做好治疗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治疗的疗效。

    摘要[ PDF 0.0 KB ] ( 260 ) 2020 ,4 (19): 49-52

  •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操作准确性与安全性的最佳证据总结157 人次已浏览

    杨雨晴;王艳芳;刘慧男;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intracardiac electrocardiogram,IC-ECG)安全性及准确性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检索证据。数据库包括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符合标准的文献证据。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1篇团体标准、1篇专家共识、1篇Meta分析、1篇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诊断性研究、2篇队列研究,针对置管前的评估与准备、成人最佳尖端位置及波形、新生儿最佳尖端位置及波形、房颤患者最佳尖端位置及波形、置管时维持波形稳定和记录置管过程中相关信息等6个方面,汇总成22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安全性及准确性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循证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225 ) 2024 ,9 (23): 55-6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