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6898010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1726 人次已浏览

    李晓玲 文素芳 何春红 姜红

    目的 探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预防乳腺癌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10月在本院手术室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全程输入经恒温水箱加温至40℃的液体;实验组手术全程输入经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至40℃的液体.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15、30、60、90、120、150 min,术终瓶中液体温度(t1)及输液管接近患者输液端液体温度(tⅡ)、体温及低体温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t1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全麻插管30min后各时点tⅡ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全麻插管后60min,对照组各时点tⅡ低于t1(均P<0.05),而实验组患者各时点tⅡ明显高于tⅠ(均P<0.01);在两种方式的加温输液中,全麻插管90 min后,实验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终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静脉输人恒温水箱加温液体相比,输入经专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能提供更确切的液体温度,更能保障术中患者的体温于正常水平,这对于手术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1 (9): 0-0

  • 保温输液对引产患者术后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838 人次已浏览

    王瑜玲王健萍黄彬寿刘敏鸿黄燕莺曾军荣

    目的探讨保温输液对引产患者术后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引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保温输液组(观察组)和常温输液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非保温方式下静脉输注室温液体,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注恒温加热液体(36℃)。比较两组患者输液前后体温变化、热量丢失量、术后失血量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后体温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患者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小板(platelet,PL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温输液可为引产患者保持体温,维持正常凝血功能,减少失血量,可减少引产术后的不良反应。

    摘要[ PDF 0.0 KB ] ( 284 ) 2013 ,3 (12): 48-50

  • 督灸贴在宫腔镜手术期间预防低体温的效果观察210 人次已浏览

    梅玲,童秋瑜,陈曦,俞丽萍

    目的观察督灸贴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8月择期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检查术的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分别4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前15min以命门穴(DU4)为中心70mm×80mm的范围予以督灸药包贴敷。记录手术期间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寒战发生率及苏醒时间,术后6h评价患者热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热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寒战发生率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督灸贴可有效降低宫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153 ) 2020 ,8 (19): 27-30

  • 麻醉诱导期不同预保温措施对胃肠开腹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体温的影响244 人次已浏览

    李桂芝,李燕,刘燕,刘春宏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不同预保温措施对胃肠开腹手术老年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选择在本院住院择期行全身麻醉胃肠开腹手术患者60例,按照手术先后次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期使用充气保温毯进行预保温20min;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采用普通盖被覆盖保温20min,两组术中均采用充气式暖风机持续保温。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及手术开始后30min、60min、90min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及观察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体温值的组内效应检验,F=15.915,P<0.001;组间效应检验F=510.253,P<0.001;组间和组内交互效应检验,F=4.588,P=0.013。对照组各时间点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80,P<0.001),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值较醉诱导开始及手术开始后30min、60min、90min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004,-61.949,-50.053,-44.058,均P<0.001)。观察组各时间点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6,P=0.673)。观察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更加稳定。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6.67%(χ2=4.356,P=0.037)。结论胃肠开腹手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应用充气保温毯预保温,有助于保持患者围术期体温相对稳定,降低低体温发生率。

    摘要[ PDF 0.0 KB ] ( 124 ) 2020 ,1 (19): 34-38

  • 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风险因素的Meta分析268 人次已浏览

    柯稳,高兴莲,余文静,方敏,王曾妍,马琼

    目的 对成人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和风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明确其低体温发生率和风险因素,为围术期低体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Service System,SinoMed),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INAHL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样本量共3633例,低体温风险因素35个。Meta分析显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43.0%(95%CI:33.0%~53.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涉及消化系统、核心体温测量部位是鼻咽部和研究样本量小于<200例的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术中低体温风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年龄[MD=9.25,(1.41,17.09),P=0.02]、术前基线核心体温[MD=-0.60,(-0.66,-0.54),P<0.001]、术中静脉输液量[MD=263.88,(227.06,300.70),P<0.001]、术中冲洗液量[MD=230.80,(164.26,297.34),P<0.001]和手术时间[MD=24.42,(6.56,42.28),P=0.007]是低体温影响因素;年龄≥60岁[OR=1.60,(1.11,2.31),P=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等级≥III级[OR=1.51,(1.05,2.17),P=0.03]、术中CO2使用总量≥200L[OR=3.53,(2.01,6.18),P<0.001]、术中静脉输液量≥1500mL[OR=3.95,(2.34,6.67),P<0.001]、术中静脉输液量≥2000mL [OR=3.52,(2.01,6.14),P<0.001]、手术时间≥120min [OR=4.32,(3.22,5.81),P<0.001]、手术时间≥150min[OR=5.95,(3.25,10.88),P<0.001]和麻醉时间≥180min[OR=9.75,(5.70,16.69),P<0.001]是低体温危险因素。结论 成人腹部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术前基线体温、术中静脉输液量、术中冲洗液量和手术时间是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临床实践应高度关注老年、Ⅲ级以上麻醉风险、腹腔镜手术中常温CO2使用总量大于200L、静脉输注量大于1500mL、手术时间大于2h或麻醉时间3h以上的手术患者,并实施精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摘要[ PDF 0.0 KB ] ( 81 ) 2022 ,12 (21): 52-61

  • 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在腹部手术后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应用445 人次已浏览

    吕琦玲 潘敏 王桃英 巫翠英 赵丽云 赵福弟

    目的探讨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在腹部手术后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住院行腹部手术后的572例患者,同时采用汞式体温计和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进行体温监测,每天4次,共监测3d,共计6864例次。比较两种体温测量方法测量时间和测量值及分析其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测量值呈正相关(r=0.962,P<0.05);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测量体温时间较采用汞式体温计测量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测量结果与汞式体温计测量结果基本相同,同时可缩短体温测量时间,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摘要[ PDF 2853.0 KB ] ( 231 ) 2018 ,4 (17): 53-56

  • 神经外科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322 人次已浏览

    黄萍萍,张海伟,董世阳,韦金翠

    目的 调查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检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手术患者66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166)和非低体温组(n=498),分析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年龄、BMI、术中输液量3个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656,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当最佳界值为-1.632时,灵敏度为0.868,特异度为0.764,模型实际应用的总体正确率为94.17%。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筛查神经外科患者术中低体温高危患者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提供参考。

    摘要[ PDF 0.0 KB ] ( 132 ) 2022 ,9 (50): 62-6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