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观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及焦虑抑郁的影响83 人次已浏览
张俊;杨佳;李苗;李盼盼;李娟;
目的 评价时间观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8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普外科住院的4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干预时间3个月,对照组干预结束后,间隔1个月时间,2021年1月至5月选择在同一家医院同一科室住院的4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间观疗法干预,干预时间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焦虑抑郁和时间观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及时间观中的过去积极、未来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观中的过去消极维度得分及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时间观疗法可促进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帮助其重建平衡的时间观和减轻焦虑及抑郁程度。
摘要[ PDF 1.0 KB ] ( 58 ) 2023 ,7 (22): 25-31
-
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潜在剖面分析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差异比较92 人次已浏览
李倩儿;赵莉;曾豪洁;罗敏;范艺禧;谢垚;
目的 探究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潜在类别,并探讨各类别与其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2021年1月至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充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胃肠外科住院首次行肠造口术的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hines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C-PTGI)及中文版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G)对其进行调查。采用Mplus8.3软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运用方差分析探究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在不同创伤后成长潜在类别间的得分差异。结果 经潜在类别分析,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是低水平创伤后成长组(65.35%)、中水平创伤后成长组(25.89%)、高水平创伤后成长组(8.76%)。3个潜在类别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8,P<0.05)。结论 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可分为3个类别,不同创伤后成长类别的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存在差异,需基于肠造口患者创伤后成长同质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摘要[ PDF 1.0 KB ] ( 46 ) 2023 ,5 (22): 17-22
-
目的性反刍思维在化疗期肺癌患者自我表露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246 人次已浏览
程辰,周利华,张小红,崔静萍
目的 探讨目的性反刍思维在化疗期肺癌患者自我表露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以便为促进其积极心理提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29例化疗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痛苦表露指数量表修订版(the 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疾病多维度反刍思维量表(multidimensional rumination in illness scale,MRIS)、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化疗期肺癌患者自我表露、反刍思维及其各维度与创伤后成长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23.0建立反刍思维在自我表露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结构方程模型,并用Bootstrap置信区间评估法验证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共有220例研究对象完成了研究。相关分析显示,反刍思维及其各维度得分与自我表露、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自我表露对目的性反刍思维、创伤后成长均有直接正向效应(β=0.788,β=0.583,P<0.01),并通过目的性反刍思维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效应值为0.170,占总效应的22.58%。结论 化疗期肺癌患者目的性反刍思维是自我表露及创伤后成长的中介变量,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在经历疾病后积极的心理方面改变,并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表露水平,促进其采用目的性反刍思维方式思考疾病相关问题,从而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摘要[ PDF 0.0 KB ] ( 129 ) 2022 ,1 (21): 1-7
-
神经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创伤后成长促进因素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277 人次已浏览
林琪,董芳辉,曾莉,薛翌蔚,俞群亚
目的 了解神经重症监护室(neuro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者家属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为临床制订护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即采用最大变异取样策略,选取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住院天数、不同病种等12名NICU患者家属,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借助Nvivo11软件管理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NICU患者家属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主要有个体内部因素和外在支持因素。个体内部因素包括积极的认知、坚定的信念、有效的应对等亚主题;外在支持因素包括情感支持、物质支持、行为支持、信息支持、同伴支持等亚主题。结论 NICU患者家属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呈现多样化,临床医护人员可从患者家属的内部因素、外在支持等方面入手制定干预策略,以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摘要[ PDF 0.0 KB ] ( 122 ) 2021 ,12 (20): 21-27
-
心理弹性在护士第二受害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149 人次已浏览
张姝,张晓红,杜荣欣,郭天媛,孙伟丽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护士第二受害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2020年5月-2021年2月选取山西省太原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近期发生过患者安全事件37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量表(second victim experience and support tool,SVEST)、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D)、创伤后成长量表(the post 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对其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三者间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检验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护士第二受害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3.86±12.20)分,心理弹性总分为(21.80±10.71)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4.72±27.49)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418,P<0.01),并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正相关(r=0.629,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呈负相关(r=-0.374,P<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对创伤后成长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2,P<0.01);社会支持总分对心理弹性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0,P<0.01);心理弹性总分对创伤后成长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β=0.49,P<0.01);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47.6%。结论 患者安全事件中护士第二受害者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和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安全事件中护士第二受害者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三者密切相关,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间存在中介效应。管理者应建立系统的支持体系,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提升患者安全事件发生后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摘要[ PDF 0.0 KB ] ( 85 ) 2021 ,11 (20): 20-26
-
初次确诊宫颈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305 人次已浏览
成改平,常利,樊利妮
目的了解初次确诊宫颈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抽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初次确诊宫颈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及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多元逐步分层回归分析,明确初次确诊宫颈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初次确诊宫颈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1.54±17.18)分,心理弹性总分为(57.36±12.80)分。患者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与主要照顾者的关系、病理分期及心理弹性(乐观、坚韧、力量)是影响初次确诊宫颈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因素(P<0.05),其可以解释创伤后成长41.8%的变异,在控制一般资料后,心理弹性(乐观、坚韧、力量)可解释5.7%创伤后成长水平。结论初次确诊宫颈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为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的特殊心理特征,从多角度出发制定心理干预对策,减轻患者应激障碍,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和创伤后成长水平,实现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
摘要[ PDF 0.0 KB ] ( 173 ) 2020 ,10 (19): 14-19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注意偏向、反刍性沉思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275 人次已浏览
陈媛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注意偏向、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的关系,为促进MHD患者创伤后成长的认知加工,构建创伤护理干预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设计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复诊的MHD患者220例,应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正性负性信息注意偏向量表(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scale, APNIS)和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 ERRI)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与注意偏向、反刍性沉思的路径和关系。结果 210例MHD患者完成调查,MHD患者创伤后成长、注意偏向和反刍性沉思总分分别为(60.72±11.33)分、(69.32±10.31)分和(25.61±10.57)分,处于中等或偏低水平,3个变量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正性信息注意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影响MHD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因素;并且正性信息注意对创伤后成长有直接正效应,效应值为0.68;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创伤后成长有直接正效应,效应值为0.96;正性信息注意通过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创伤后成长有间接影响,总效应值为1.54。结论 MHD患者创伤后成长、注意偏向和反刍性沉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创伤后成长受到正性信息注意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可从各环节构建心理干预策略或模型,提升MHD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摘要[ PDF 0.0 KB ] ( 196 ) 2020 ,6 (19): 12-18
-
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痛苦和创伤后成长体验的质性研究432 人次已浏览
彭青 周莱燕 李雪 王慧慧 苏建萍
目的 了解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痛苦和创伤后成长相关的心理体验,为临床制订更加全面、科学 的 心理干预计划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12例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七步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主题归纳。 结果 以心理痛苦为主题进行分析后,共得出4 个亚主题:实际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和身体问题;以创伤后成长为主题进行分析,共得出3 个亚主题:人际关系、人生感悟和,个人力最、精神改变和新的可能性。 结论 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存在心理痛苦与创伤后成长共存的事实,医护工作者应结合患者正、负情绪两个方面进行心理状况的考量,为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体性 心理干预计划, 以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 PDF 5543.0 KB ] ( 208 ) 2019 ,1 (18): 27-32
-
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的质性研究512 人次已浏览
刘菲 朱晓萍 赵一琼 李晓悦 尹小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体验和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对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收集的资料采用C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珍视生命、活在当下,感恩,家庭关系的改善,积极应对。结论多种因素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可从脊髓损伤患者的内部因素(个体对当下生活、生命的重新认知)、外部因素(应对方式)及社会因素(亲属、医护、社会等的支持)等方面进行积极干预,以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
摘要[ PDF 4547.0 KB ] ( 262 ) 2018 ,8 (17): 37-41
-
脑卒中患者家庭关怀度与创伤后成长的状况及其相关性554 人次已浏览
景颖颖 万婕 沈佳雯 何慧赟 戴文琼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庭关怀度与创伤后成长的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 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对49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家庭关怀度与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及其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家庭关怀度总分为(6.92±2.78)分,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评分为(37.78±12.89)分,处于低水平;脑卒中患者家庭关怀度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及人生感悟、新的可能性、自我转变、与他人关系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0.01),与个人力量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家庭关怀度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其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家庭关怀和支持,以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摘要[ PDF 5042.0 KB ] ( 252 ) 2018 ,8 (17): 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