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视喉镜在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1330 人次已浏览
陈瑞敏;周丽英;邓秀英;吴毅
目的 了解可视喉镜在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护理经验.方法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采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并对其护理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为96.7%,插管时间(25.4±3.1)s.结论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采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可提高插管一次性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做好气管插管前准备和插管配合对提高插管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350 ) 2015 ,1 (14): 31-32
-
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浆置换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护理1117 人次已浏览
刘兴玲;吴远军;吴勇;李惠森;刘艳;陈宝婵;吴月勤;辛文;杨敏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12例具有TPE适应证的危重症患者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TPE共251例次,配合做好护理工作.结果 112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检测指标均取得了改善,达到了预期效果;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钙反应63例次(25.10%),过敏反应13例次(5.18%),短暂低血压反应7例次(2.79%),胃肠道反应5例次(1.99%).结论 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TPE危重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过程可出现循环血容量失衡、低血钙、过敏、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治疗过程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掌握TPE治疗各项指标,重点监测并维持患者循环动力学平衡,及时防治低血钙、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352 ) 2015 ,1 (14): 36-40
-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阻碍因素的现况研究336 人次已浏览
张蔚青,顾秋莹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阻碍因素,为改善临床肠内营养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汉化版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阻碍量表对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5名ICU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阻碍因素。结果共有119名医护人员完成调查,量表总分(105.7±28.7)分,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是"营养专家支持""指南推荐和执行策略""危重症患者照顾者态度和行为""ICU资源"和"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此外,医生和护士在阻碍因素的评判上存在一定相似性。结论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阻碍因素普遍存在且在中等以上影响水平,可通过ICU专职营养师岗位的设立、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肠内营养支持理论的系统培训和重症新技术的获得等,以改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实践。
摘要[ PDF 0.0 KB ] ( 175 ) 2020 ,4 (19): 1-6
-
术后危重症患者口渴及口渴痛苦程度的现况调查分析272 人次已浏览
尤文璇,张琦
目的调查术后危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口渴程度(thirst intensity,TI)及口渴痛苦程度(thirst distress,TD)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ICU患者口渴感受的有效干预方式提供支持。方法对180例术后ICU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口渴程度量表和口渴痛苦程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术后ICU患者口渴程度和口渴痛苦程度偏高,其中口渴强度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文化程度高患者口渴痛苦程度较高,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口渴痛苦程度高,术前禁水时间是外科术后ICU患者口渴程度和口渴痛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后ICU患者口渴程度和口渴痛苦程度偏高,需着重关注男性及文化水平较高患者、术前禁水时间和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的口渴感受,加强术前宣教,准确指导术前禁水时间,加强对患者手术情况的了解,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术后患者需及早进行干预,缓解其口渴症状。
摘要[ PDF 0.0 KB ] ( 147 ) 2020 ,4 (19): 14-20
-
动态血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血糖中的应用583 人次已浏览
苏真娇 黄瑞君 曾萍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血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0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危重症患者按时间分段分为两组,每组分别60例。对照组危重症患者实施传统血糖监测管理,试验组危重症患者实施动态血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最高值、血糖最低值、血糖恢复时间及低血糖、高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危重症患者血糖最低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危重症患者血糖最高值、血糖恢复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血糖最高值和血糖恢复时间低于或短于对照组。两组危重症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低血糖、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动态血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血糖中的应用,能使危重患者血糖得到动态的、连续的监测,从而更加合理地调节治疗方案,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异常血糖的发生率,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4402.0 KB ] ( 253 ) 2018 ,6 (17): 20-25
-
我国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的文献计量学分析245 人次已浏览
余燕飞,郭娜菲,侯钦丽,王清
目的对我国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为开展相关研究以及制订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我国中文期刊数据库(SinoMed、CNKI和万方数据)收录的自2009年至今已发表的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671篇文献,自2009年起至今年发文量总体有上升趋势,经济发达地区发文量较多,文献主要来自医院的科研人员(95.25%),以经验类文献为主(30.74%),研究对象成人患者占84.50%,儿童患者占15.50%。文献作者合作率为57.09%,文献合作度为2.24。研究内容以院内转运、安全转运为主。核心期刊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10.78%。结论我国关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我国各地区差异明显,缺乏高质量研究且研究合作度较低。建议今后加强多学科合作,重视该主题研究,增加高质量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摘要[ PDF 0.0 KB ] ( 188 ) 2021 ,7 (20): 22-27
-
标准化早期活动减少SICU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的效果观察461 人次已浏览
冯海丽 廖春燕 陈世娟 秦润秀
目的探讨标准化早期活动减少SICU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的效果,为S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本院SICU(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10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术后危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早期活动指导,观察组实施早期活动标准化流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术后谵妄首次发生时间、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短,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标准化早期活动能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进而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 PDF 3966.0 KB ] ( 219 ) 2019 ,6 (18): 26-30
-
补充性肠外营养用于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Meta分析76 人次已浏览
王艳娜;全海英;黄靖涓;
目的探讨补充性肠外营养(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SPN)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为SPN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纳入有关SPN用于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9月,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有121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相比,SPN在降低患者IL-6水平[MD=13.43,95%CI(6.94,19.92),P<0.001],患者院内死亡人数[OR=0.26,95%CI(0.15,0.45),P<0.001]效果更好。结论 SPN可改善患者的炎症状况,减少患者院内死亡人数。
摘要[ PDF 1.0 KB ] ( 29 ) 2019 ,12 (18): 36-41
-
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在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1054 人次已浏览
吉云兰 郁红霞 周水鑫 倪花 严海霞 龚瑜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在急诊监护室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217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12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228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转运方法及流程进行院内转运;试验组运用标准化分级转运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对应转运医护人员及物资,确定转运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转运至CT室、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以及普通病房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能有效缩短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摘要[ PDF 4316.0 KB ] ( 346 ) 2019 ,11 (18): 43-48
-
B超定位下精准化肠道清洁管理对ICU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296 人次已浏览
沈燕,费凯红,黄春梅,俞佳琦,姚叶英,杜江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精准化肠道清洁管理对ICU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以便为改善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损伤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19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试验组1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触诊、叩诊、听诊评估患者排便情况,依据其是否发生便秘给予通便或小量不保留灌肠;试验组在B超定位下评估肠管扩张情况,扩张评分≥5分给予通便或小量不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4天、第7天后肠屏障功能检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ODS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入院第4天,第7天试验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中采用B超定位下精准化肠管扩张评分,指导护士及时做好重症患者肠道清理工作,可有效改善患者肠屏障功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189 ) 2020 ,6 (19): 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