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6891081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孤独症儿童主要照顾者亲职压力现状的调查分析1003 人次已浏览

    邵国琼,田征文

    摘要[ PDF 513.0 KB ] ( 303 ) 2016 ,7 (15): 5-7

  • 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特征及干预现状818 人次已浏览

    萧素媚;周巧华;陈阳霞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1]。世界各国报道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为0.02%~0.20%,国内在0.028%~0.10%之间,且呈现上升趋势[2]。由于孤独症病因未明,尚无特殊药物治疗。目前,国内主要治疗手段是采取感觉统合康复训练模式。马润娟[3]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状态,且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感觉和躯体运动障碍等方面有一定作用。秦颖等[4]根据报道和观察,感觉统合康复训练对于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等有较好的疗效。因此,该治疗模式已被国内许多医疗机构所采用。孤独症患者的训练是长期的,伴随终身的[5]。而在长期康复训练教育中父母起着主导作用。冀永娟等[6]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父母较正常儿童父母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易出现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由此可见,在漫长的照护过程中,患儿对父母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势必将影响到患儿的康复疗效。因此,研究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特征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儿的康复疗效。现将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特征及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摘要[ PDF 0.0 KB ] ( 219 ) 2015 ,2 (14): 73-77

  • 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403 人次已浏览

    邓涛,陈妙盈,黄宝琴,冯永申,刘劭菲,张利峰

    目的 调查初诊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选取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童行为中心就诊的288名初诊孤独症儿童父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比奇中心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父母育儿胜任感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结果 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总分(86.08±15.42)分。采取不同应对倾向的儿童父母其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存在差异,积极应对方式家长的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更高(P<0.01);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总分与育儿胜任感、社会支持分别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育儿胜任感、社会支持是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增强父母的育儿胜任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初诊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11 ) 2022 ,9 (50): 19-27

  • 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患儿照顾者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及应用40 人次已浏览

    万小红,康小庆,陈顺利,郭渠莲

    目的  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患儿照顾者健康教育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进行 2 轮专家函询,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患儿照顾者健康教育方案。并采用不同病例前 - 后对照的方法,将 2022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本院门诊收治的 40 例孤独症照顾者设为对照组,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 月门诊收治的 40 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照顾者接受传统宣教,观察组照顾者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患儿照顾者健康教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患儿临床症状评估。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 100.00%。构建的照顾者健康教育方案第一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 0.875;第二轮函询专家权威程度系数 0.900;各指标协调程度的变异系数 0.04~0.20;两轮的Kendall 协调系数 W 分别为 0.794,0.786。方案内容包括照顾者培训、以家庭为中心的亲职照护和调动孤独症照护者积极情绪3 部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孤独症照顾者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孤独症家庭照顾者照护负担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评估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患儿照顾者健康教育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可为孤独症家庭照顾者提供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降低照顾负担。

    摘要[ PDF 1.0 KB ] ( 114 ) 2024 ,1 (23): 35-4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