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60 人次已浏览
汪亚男;樊丽芳;袁建兰;徐艳;周会;
目的 检索、评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汇总,为临床开展早期运动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证据“6S”模型,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医脉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网站,检索关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最佳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2018年4月1日至2023年4月13日。由2名接受过循证培训课程培训的研究员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归纳和汇总。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2篇临床决策、6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1篇推荐实践、2篇系统评价。从运动康复的适应证、运动康复干预时机、低强度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和吸气肌训练等9个方面形成20条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的关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医护人员根据临床情景应用证据,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意愿制订个性化的早期运动康复方案。
摘要[ PDF 1.0 KB ] ( 56 ) 2024 ,5 (23): 65-72
-
健康生态学视角下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13 人次已浏览
徐筱璐;徐翠荣;郝天天;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健康生态学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法初步构建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3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对条目进行筛选和修改。结果 第2轮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882,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516、0.267、0.312(P<0.001)。满分比范围为0.23~0.97,变异系数值范围为0.037~0.188,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为4.10~4.97,标准差范围为0.18~0.78。最终形成的健康生态学视角下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患者个体、社会支持、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经济学4个一级指标;症状和体征、心功能、检验指标、心理状态、健康行为、其他相关指标、领悟(主观)社会支持、实际(客观)社会支持、支持可利用度、健康管理团队、信息平台、管理质量、实际经济状况、实际支出费用等14个二级指标以及血压、心率、呼吸等43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健康生态学视角下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能为临床医护人员优化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95 ) 2023 ,9 (22): 57-65
-
多学科协作动态容量管理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效果分析62 人次已浏览
俞剑东;郁艳梅;陈丽华;雷晓玲;
目的 将多学科动态容量管理策略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区一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病区二的6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的动态容量管理。干预时间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限钠饮食行为、心功能、生活质量和再入院率、低钠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限钠饮食行为、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多学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动态容量管理可提高患者限钠饮食依从性,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从而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
摘要[ PDF 1.0 KB ] ( 50 ) 2023 ,3 (22): 15-20
-
家庭赋权方案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366 人次已浏览
杨芳,卞凤丽,陆菁菁,吴君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营养管理能力、患者营养改善情况、心功能指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赋权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主要照顾者营养管理能力、心功能指标和营养改善情况。结果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的观察指标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患者主要照顾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患者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ini-nutrition assessment special for heart failure,MNA-HF)、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营养改善情况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对照组,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氨基酸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 BNP)水平等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赋权方案用于CHF患者营养管理,可提升其主要照顾者的营养管理能力,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其心功能。
摘要[ PDF 0.0 KB ] ( 106 ) 2022 ,8 (21): 23-30
-
病房门诊协作式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313 人次已浏览
张丽,张文忠,郭俊杰,李少玲,翟树霞,闫慧
目的 探讨病房门诊协作式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6月本科入院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7月至12月入院的79例患者为干预组,最终对照组66例,干预组70例完成研究。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病房门诊协作式管理,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比较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按时复诊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多于出院时、B型钠尿肽低于出院时,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多于对照组、B型钠尿肽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自我护理信心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按时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房门诊协作式管理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按时复诊率、降低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109 ) 2022 ,8 (21): 16-22
-
结构化健康教育提升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研究694 人次已浏览
邓亚平,陈晓瑜,贺倩
目的讨论结构化健康教育对提升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以期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结构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在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6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完成研究对照组36例与实验组35例。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健康教育后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提高了(17.9±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年龄>68岁、文化程度为中学的亚组中,健康教育后实验组患者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在其他亚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交互作用分析中,结构化健康教育与年龄存在交互效应(P=0.008),结构化健康教育与文化程度不存在交互效应(P=0.235)。结论结构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而且其可能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效果更好。
摘要[ PDF 0.0 KB ] ( 355 ) 2021 ,9 (20): 69-74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03 人次已浏览
商淑华,孙国珍,王倩怡,田金萍,顾则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准备度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are preparedness scale,CPS)对158例住院CHF患者的照顾者进行现况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CHF患者照顾者准备度总分为(19.72±2.51)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照顾者与患者关系、照顾者性别、有无照顾经验是CHF患者照顾者准备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解释照顾者准备度总变异度的67.90%。结论 CHF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准备度仍有提升空间,且其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重视对照顾者准备度的评估,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便提高其照顾患者的实践能力和信心,从而帮助患者及其照顾者有效应对疾病。
摘要[ PDF 0.0 KB ] ( 191 ) 2020 ,9 (19): 7-12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灵性照护的研究进展251 人次已浏览
刘爽,朱路路,王晓云,张沁莲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它能够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逐渐恶化[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上升,CHF的人数逐年上升。目前,全球被诊断为CHF的患者2300万人,且每年增加200万人[2]。研究显示[3],CHF的发病率高,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盛行,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症状管理,更要注重其身体、心
摘要[ PDF 0.0 KB ] ( 142 ) 2020 ,2 (19): 55-60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研究进展399 人次已浏览
魏雪萍,王琳
摘要[ PDF 3909.0 KB ] ( 210 ) 2019 ,1 (18): 70-73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599 人次已浏览
商淑华 孙国珍 陈媛媛 严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制订干预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 选取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住院的 12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 、Herth希望水平最表(Herth hope index , HHI)、社会支持评定戳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 SSRS)对患者进行调查。 了解CHF患者社会支待与希望水平的现状及其相关性 。结果 CHF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8. 牡6.2)分,希望水平总分为(30.红4.2)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27,P<0.01)。 结论 CHF患者的 社会支待及希望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获得及感知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内在希望水平越高 。护理人员应 采取针对性 的于预措施提高 CHF的社会支持,以帮助患者提高希望水平,从而有效应对疾病。
摘要[ PDF 3605.0 KB ] ( 290 ) 2019 ,1 (18):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