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1075 人次已浏览
于莉薇;王洪智;吴怀兰;柳颖;陈馥;
急性心肌梗死指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冠心病,临床表现为心电图进行性改变、胸骨剧烈疼痛、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具有较高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受躯体疾病的影响,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负性心理,而这些负性心理又会使疾病加重[1],因此,及时有效心理护理干预是减少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传统的健康教育一般采用口头宣教形式,由于患者的年龄及社会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接受能力不同,往往达不到健康教育预期的效果。思维导图将健康教育信息制作成高度组织性的图形,以突出内容的重心和层次[2]。相关研究表明[3-4],思维导图法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本研究自2014年4~12月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思维导图实施心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患者;精神病患者或意识模糊的患者。将2013年8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13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
摘要[ PDF 678.0 KB ] ( 328 ) 2015 ,11 (14): 12-15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2250 人次已浏览
朱秀芬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 farction,AM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9年1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为对照组,2009年2月-2010年2月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程序,实验组应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AMI复发率、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PCI前各环节时间,从而挽救缺血心肌,提高抢救成功率。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6 (9): 13-15
-
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787 人次已浏览
王素珍王新彩仲宁郎可平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将70例AMI患者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态度,坦然面对疾病,从而有效改善AMI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摘要[ PDF 0.0 KB ] ( 249 ) 2014 ,6 (13): 64-66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914 人次已浏览
杨帆尹雪芹李翠媚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EBN。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EBN,对预防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271 ) 2013 ,2 (12): 48-50
-
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中的应用775 人次已浏览
严家嫦李群笑吴群英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AMI病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组病人采用护理临床路径。结果临床路径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病人缩短,医疗费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病人低,满意度较常规组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AMI病人能使病人得到及时快速有效PCI治疗,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AMI死亡率,同时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及护理工作的目标性和计划性。
摘要[ PDF 0.0 KB ] ( 257 ) 2013 ,3 (12): 31-33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托衰竭患者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的护理957 人次已浏览
摘要[ PDF 612.0 KB ] ( 246 ) 2016 ,2 (15): 80-82
-
两种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861 人次已浏览
王志红黎月英霍燕嫦
目的探讨10 d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AMI行介入手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临床路径实施两周的心脏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优化路径实施10 d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生活自理能力、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LVEF、生活自理能力、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0 d心脏康复程序有利于患者心脏的康复,而且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248 ) 2013 ,8 (12): 56-60
-
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术后低血钾原因分析及护理1027 人次已浏览
卢月英刘薇
目的探讨急性心急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低钾血症发生原因,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观察分析9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发生低血钾情况及原因。结果 57例发生低钾血症,发生率为59.4%(57/96),给予饮食补钾、口服补钾、雾化吸入补钾及静脉补钾后,患者血钾恢复正常。低钾血症发生与术后摄入不足、排出过多、分布异常及造影剂的使用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较易发生低钾血症,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针对原因采取多种补钾方式纠正患者低钾血症。
摘要[ PDF 0.0 KB ] ( 278 ) 2014 ,1 (13): 43-45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治疗的护理456 人次已浏览
黄少敏 余飞 胡友亭 吴文荣 黄炫杰 桑子洋 熊昭辉 廖晓星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循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某院急诊科收治的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在确保IABP有效运行的同时做好病情监护与观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IABP治疗持续2~7d,期间血压、心率升高,24h尿量增加,其中6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3例行冠状搭桥术,9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在确保IABP有效运行的同时做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 PDF 3304.0 KB ] ( 281 ) 2019 ,8 (18): 42-45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471 人次已浏览
刘霞 林平 王旖旎
<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因受到超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的创伤事件,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身障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应激创伤性事件。研究显示[1],约有12%的患者在AMI后发生PTSD,2/3的患者在AMI后两年仍会出现PTSD
摘要[ PDF 4546.0 KB ] ( 224 ) 2019 ,3 (18): 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