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腹部术口愈合不良的效果观察794 人次已浏览
朱燕妮董兰菊赵冬梅白艳玲蔡珍玲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腹部术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本院治疗腹部术口愈合不良患者50例为对照组,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采用传统清创+利凡诺液或硫酸庆大霉素换药,配合红外线治疗;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腹部术口愈合不良患者63例为实验组,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采用清创+人重组表面生长因子+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每次换药时间、换药费用及术口愈合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换药费用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换药次数、每次换药时间、术口愈合时间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换药次数、术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每次换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腹部术口愈合不良能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301 ) 2014 ,6 (13): 67-69
-
营养素对慢性伤口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739 人次已浏览
丁郭平
慢性伤口是指体表皮肤或软组织的破溃,需要较长时间愈合,或不能自行愈合或愈合后又复发的伤口[1-2].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全球慢性伤口的患者达到3700万[3].伤口能否顺利愈合,营养状况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营养不良对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营养需要和营养素对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制订提高慢性伤口愈合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 PDF 0.0 KB ] ( 309 ) 2015 ,1 (14): 75-78
-
薯蓣粥对 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154 人次已浏览
梁小琴,庞书勤,王珑
目的 探讨薯蓣粥对 2 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以便为促进切口愈合提供一种较好的饮食方案。方法 2020 年 12 月— 2021 年 12 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本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 2 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 92 例,采用 IBMSPSS25.0 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 4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怀山药制成薯蓣粥,于患者肛门排气后,在糖尿病早餐饮食中扣除薯蓣粥产生的热量 84kcal 同等食物后与剩余的早餐一起服用,时间为 3w。比较干预后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愈合等级、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与干预前、干预后 1w、3w 患者血糖值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干预 3w 时 2 例患者退出,共完成 44 例;对照组干预 3w 时 1 例失访,共完成 45 例。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愈合等级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 2h 时间主效应、组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其中干预后 1w、3w 时试验组空腹血糖、早餐后 2h 血糖低于对照组(均 P<0.01)。结论 薯蓣粥具有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改善切口愈合质量与调节血糖的作用。
摘要[ PDF 1.0 KB ] ( 80 ) 2024 ,1 (23): 21-27
-
成年患者压力性损伤愈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218 人次已浏览
李思彦,佘东立,阮月,韩琳
目的 系统评价成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愈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Cochrane、CNKI、WanFang、VIP、CBM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4月关于成年患者PI愈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观察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纳入12篇文献,共6 733例患者,纳入文献均为高质量。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成年患者PI愈合率为44.2%[95%CI(0.331~0.553)],亚组分析显示,男性患者愈合率[48.2%,95%CI(0.322~0.642)]略高于女性[47.0%,95%CI(0.338~0.601)];2期PI愈合率最高[43.1%,95%CI(0.192~0.670)]、其次为1期[37.9%,95%CI(0.284~0.474)]、3期[32.0%,95%CI(0.155~0.485)]、4期[19.1%,95%CI (0.056~0.325)];国内患者愈合率[50.0%,95%CI (0.222~0.778)]高于国外[41.5%,95%CI (0.321~0.509)];随访时长≥140d愈合率[48.1%,95%CI (0.331~0.553)]高于随访时长<140d [40.4%,95%CI(0.242~0.566)]。PI的愈合受患者年龄、营养、组织灌注、移动能力、用药、合并症、干预措施等因素影响(均P<0.05)。结论 成年患者PI愈合率较低,PI的愈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士应对影响愈合的因素予以关注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防止PI恶化,促进早期愈合,提高愈合率。
摘要[ PDF 0.0 KB ] ( 88 ) 2022 ,3 (21): 41-48
-
红光、蓝光光子治疗对四肢毁损伤皮瓣修复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观察111 人次已浏览
黄新艳;钱会娟;何丹;鲍丙波;郑宪友;胡三莲;
目的 探讨红光、蓝光光子治疗对四肢毁损伤皮瓣修复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显微病房住院行四肢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12月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月—12月的76例患者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60W烤灯对皮瓣局部加温,24h持续照射,维持1~2W,灯距约为30~45cm。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红光、蓝光光子治疗,每日2次,每次蓝光照射20min,红光照射20min,灯距为8~12cm。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5d、7d创面组织张力、术后7d感染发生率及术后2w皮瓣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皮瓣组织张力变化的差异在术后第1d和第3d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第5d、第7d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试验组术后7d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w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蓝光光子对四肢毁损伤皮瓣修复术后创面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皮瓣术后创面组织张力,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皮瓣成活率。
摘要[ PDF 1.0 KB ] ( 82 ) 2024 ,9 (23): 45-49
-
1例伤口延迟愈合患者的护理276 人次已浏览
谢敏;邹燕蕾;
本文介绍1例伤口延迟愈合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伤口局部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健康教育。经过有效护理,患者伤口34d后完全愈合。
摘要[ PDF 1.0 KB ] ( 25 ) 2024 ,10 (23): 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