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现状930 人次已浏览
胡丽;张雅丽;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一种心身疾病[1]。抑郁症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其症状通常是慢性的、且持续存在,容易被医护人员和家属忽略,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及早识别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通过多种治疗和护理方法共同干预,使患者释放抑郁情绪、提高认知、改变行为模式、保障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就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现报道如下。1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情况抑郁症是冠心病常见的伴随疾病,研究表明[2-4],冠心病人群中,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的患病率高达31%~45%,其中15%~20%的患者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其患病率比普通正常人群高2~3倍。在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通常是慢性的和反复发作的。一项调查发现[5],因急性心血管事件入院的患者中,入院时或者入院不久就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中,大约有50%~70%的患者在发病前患有抑郁症,这跟既往的关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持续存在抑郁症的报道相吻合[6]。在抑郁症的病程研究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10 (14): 65-68
-
微信教育和电话随访对降低产褥期产妇抑郁症的效果观察1166 人次已浏览
钟夏莲张映平陈爱军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和电话随访对降低产褥期产妇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择106例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按出院先后次序将产妇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出院后按时复诊,观察组除出院后按时复诊外,还实施微信教育和电话随访,干预前后观察两组产妇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教育和电话随访,建立了护士和产妇交流的平台,构建了连续、动态、个体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产褥期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从而降低产褥期产妇抑郁症的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320 ) 2014 ,5 (13): 24-26
-
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症患者实施音乐干预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3394 人次已浏览
钟海英 宋晓宇 莫世秀 车小波 冯佩兰 陈英珍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抑郁症患者实施音乐干预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7月-2008年7月在本院行MHD的抑郁患者37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音乐干预.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音乐干预前后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及其影响音乐干预的因素.结果 音乐干预后患者SDS总得分明显下降(P<0.05),其中性格外向、≥60岁、文化程度高、婚姻稳定、≤6月透析龄的MHD抑郁患者经音乐干预后疗效较明显(均P<0.05);外向型性格、音乐知识丰富的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音乐疗法后,患者抑郁情绪改善较明显(均P<0.05).结论 音乐干预疗法可减轻MHD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其中MHD患者的性格、年龄、婚姻、文化程度、透析龄及护理人员的性格和音乐知识等因素是影响患者实施音乐疗法干预效果的因素.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9 (9): 0-0
-
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2331 人次已浏览
郎春英 赖玉兰 李伟丽 钟文凯 肖凤新 陈东萍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门诊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强化心理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 w后抑郁状况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 干预6 w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及HAMD减分率、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1 (9): 0-0
-
模拟家庭管理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的康复效果观察860 人次已浏览
申存珍张巧梅黄私伟
目的探讨家属陪伴模拟家庭管理模式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病人采用家属陪伴模拟家庭管理模式,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病房封闭式管理模式。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分别于两组病人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病人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抑郁症病人实施家属陪伴模拟家庭管理,可提高病人康复效果,有利于病人早日回归社会。
摘要[ PDF 0.0 KB ] ( 310 ) 2013 ,12 (12): 47-49
-
延伸护理对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效果观察1214 人次已浏览
李媚珍万水兰叶小宁邹思梅苏琼英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效果。方法对200例产妇产后实施延伸护理干预,内容包括产褥期相关知识教育、开通热线电话和建立QQ群、随访和家庭成员的支持。结果实施延伸护理后产妇抑郁症发生率较前低,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伸护理可使产妇得到全面产褥期护理知识,减轻产后焦虑因素,增强产妇照顾婴儿的信心,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320 ) 2014 ,3 (13): 36-38
-
广州市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1239 人次已浏览
黄美凌王慧馨曹少娟林凤英孔碧华黄锦萍陈云
目的了解广州市产妇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艾丁堡产后抑郁量表(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970例于分娩后42 d的广州市产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970例产妇中,产后抑郁症总发生率为38.87%(377/970)。年龄、喂养方式、分娩方式、文化程度是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广州市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开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产前教育辅导对预防和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395 ) 2014 ,11 (13): 14-17
-
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1098 人次已浏览
孙玲;李娇;陶敏;钱志梅;时德菊
目的 探讨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抛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小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对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社会中有益的活动、个人关系、社会关系及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小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摘要[ PDF 0.0 KB ] ( 311 ) 2015 ,1 (14): 12-14
-
中文版产后抑郁症筛查量表在产后6w产妇中的临界值研究263 人次已浏览
史航,高玲玲
目的探索中文版产后抑郁症筛查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C-PDSS在产妇产后6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初步筛查中的临床性能和适宜的临界值,提高PPD筛查的准确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广州市天河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后6w复查的产妇889例,采用C-PDSS测评,同时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作为参照标准,计算C-PDSS各临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共完成研究868例。以EPDS≥13分的筛查结果为标准,经过ROC曲线测试,确定C-PDSS筛查PPD的最佳临界值为74.5(敏感度81.4%,特异度85.3%,阳性预测值56.9%,阴性预测值95.1%),AUC为90.4%(95%CI:0.880~0.929, P<0.001),27.5%的产妇初步筛查为PPD。结论 C-PDSS在产后6周PPD筛查中的准确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性能。
摘要[ PDF 0.0 KB ] ( 149 ) 2021 ,6 (20):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