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批爆炸致特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969 人次已浏览
王静云;李小珍;
烧伤尤其是特重度烧伤后,机体高分解代谢,能量和蛋白质大量消耗,如果摄入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可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创面愈合迟缓、全身性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后果,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烧伤患者应尽早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正确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持正氮平衡及维持器官结构和功能,增强免疫机制,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1]。2014年8月2日昆山特大爆炸事件中,本科室对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营养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8月2日本科室收治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4~45岁,平均(38.33±7.28)岁。烧伤体表总面积75%~99%,平均(91.33±6.94)%,其中75%1例,80%1例,85%1例,90%4例,93%1例,95%4例,99%3例。烧伤部位:头面部、四肢、躯干、会阴部。3例采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12例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1.2肠内营养的方法1.2.1制订营养摄入量根据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热量公式[2]为参考估算,烧伤患者所需热量(kcal/d)=1000×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7 (14): 36-39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779 人次已浏览
杨彩丽徐文举李志倩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1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设为对照组,患者入院24 h内给予禁食;渡过休克期后实行肠内营养;将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1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设为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内给予少量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渡过休克期后实行肠内营养,了解入院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情况及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胃潴留、胃肠反流及误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及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并且是安全的。更多还原
摘要[ PDF 1863.0 KB ] ( 306 ) 2017 ,3 (16): 27-29
-
严重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对策694 人次已浏览
梁英; 肖文芳; 焦丹丹;
目的了解严重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状况及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对30例严重烧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30例严重烧伤患者PTGI总分为(68.30±10.90)分,处于中等水平。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严重烧伤患者心理的疏导,指导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摘要[ PDF 710.0 KB ] ( 233 ) 2016 ,1 (15): 58-51
-
1例艾滋病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1104 人次已浏览
旷荣华黄震亚陈天鹏陈宝玉
正重度烧伤是一种创面全开放型的严重创伤,由于大量血性液外渗、治疗时间长、护理任务重,对于伴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患者,护理中防护不当,就可能造成医护人员的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感染人类免缺陷病素(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以损害
摘要[ PDF 0.0 KB ] ( 312 ) 2013 ,9 (12): 82-83
-
抗阻力训练应用于烧伤患者肢体康复锻炼效果的Meta分析786 人次已浏览
陈琛,陈婧婧,刘晴,谢芳
目的系统评价抗阻力训练应用于烧伤患者肢体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以中英文关键词检索综合数据库中抗阻力训练应用于烧伤患者肢体康复锻炼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信息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敏感性检验。结果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阻力训练可以增强烧伤康复期患者腿筋肌肉力量(MD=4.99,95%CI [1.14,-8.84],P=0.01),提升烧伤患者膝关节伸肌力量(SMD=1.24,95%CI[0.15,-2.34],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瘦体重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31,95%CI[-4.43,-7.06],P=0.65)。结论抗阻力训练可改善烧伤患者康复期结局,增加腿筋肌肉力量和膝关节伸肌力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42 ) 2020 ,4 (19): 39-44
-
使用翻身床辅助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管道护理279 人次已浏览
熊想莲,武小红,李丽红,黄守春,冯斯斯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翻身床辅助治疗时管道护理经验,以为制订提高此类患者管道护理质量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17例留置各种导管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使用翻身床辅助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①翻身前,针对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而造成暂时失语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翻身流程图》和卡通图示或通俗易懂的书面语言卡片介绍翻身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及清理呼吸道;评估动静脉导管管道外部长度,以保证其在翻身时有足够的长度等;对鼻胃管、导尿管外部部分进行标记,夹闭导尿管,清空尿袋。②翻身中,关注气道通畅情况及严密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等;防止动静脉导管缠绕牵拉和脱出;保证鼻胃管及尿管固定不脱出。③翻身后,做好对气管套管进行检查,确认呼吸道是保持通畅状态;对照翻身前鼻胃管、导尿管固定状态,确定其没有脱出;开放静脉输液通管和导尿管。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翻身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内容组织护士进行操作练习,确保护士掌握翻身床操作方法。结果本组留置各种导管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使用翻身床辅助治疗20~51d中,无1例发生气管导管、动静脉置管、鼻胃管和导尿管脱出。结论确保护士掌握翻身床操作方法,是保证患者翻身时安全和顺利完成的基础。采取通俗易懂的沟通形式可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根据不同的导管,在翻身前、翻身中及翻身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提高管道护理质量的保证。
摘要[ PDF 0.0 KB ] ( 154 ) 2020 ,4 (19): 45-49
-
构建严重烧伤患者枸橼酸体外抗凝血液净化治疗的集束化护理指标体系246 人次已浏览
黎宁,陈华玲,廖建梅
目的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的严重烧伤患者枸橼酸体外抗凝血液净化治疗的集束化护理体系,为开展枸橼酸体外抗凝血液净化治疗提供集束化护理依据。方法以变革理论为指导,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初步构建严重烧伤患者枸橼酸体外抗凝血液净化治疗的集束化护理体系。结果构建的的集束化护理体系包括护理评估、操作规范、并发症预防护理,集成化管理等4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率均为100.00%,专家对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判断系数分别为0.956、0.943、0.931,熟悉系数分别是0.950、0.925、0.912,权威程度系数分别是0.953、0.934、0.922;专家协调系数为0.648~0.895,专家意见协调性较高(P<0.05)。第一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42~4.80,标准差为0.51~1.25,变异系数为0.10~0.21;第二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重要性均数为4.76~4.98,标准差为0.47~1.23,变异系数为0.06~0.117。结论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集束化枸橼酸体外抗凝血液净化治疗严重烧伤患者的集束化护理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152 ) 2020 ,3 (19): 51-58
-
臭氧消毒在头面颈部烧伤患者枕芯消毒中的效果观察498 人次已浏览
郭丽 王朔
目的探讨臭氧消毒在头面颈部烧伤患者枕芯消毒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对40例符合头面颈部II-III烧伤诊断患者的枕芯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臭氧消毒机消毒组(干预组)和传统方法组(对照组),比较消毒后两组患者枕芯同一时间的枕芯污染率和致病菌阳性率。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同一时间的枕芯污染率和致病菌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面颈部烧伤患者的枕芯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致病菌阳性率越高;臭氧消毒机可降低枕芯污染率和致病菌检出比例,从而降低创面污染风险
摘要[ PDF 852.0 KB ] ( 294 ) 2017 ,10 (16): 61-63
-
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康复护理289 人次已浏览
张玲玲,郑瑞平,张晓艳,张伟,王文
<正>成人特重度烧伤是指烧伤总面积超过 5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 20%以上,或存在较重的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等。 总体表烧伤面积>90%时病死率达83.45%,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死率 将提高 2 倍[1-3]。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大面积特重度烧伤患者抢救成功后存活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可幸存者后遗症多:一方面患者瘢痕增生,关节活动、肢体运动功能严重受限,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患者容貌、形体发生严重改变,这些均导致患者融入社会困难,生存质量显著降低[4]。 康复护理作为康复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为最终目的,但在康复护理实践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4-5]。 为此 ,笔者就 2019 年 7 月24 日 本 院 收 治 的 1 例特重度烧伤 患者的 康复 护理进行总结,旨为今后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循证康复
摘要[ PDF 0.0 KB ] ( 124 ) 2022 ,5 (21): 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