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36014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对肝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腹胀程度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245 人次已浏览

    林丽君,刘张苑珠,何军明,黄晓璇

    目的评价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对肝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腹胀程度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的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选择在本院肝胆胰外科住院治疗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肝癌患者15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术后观察组基于子午流注理论,选择大肠经、胃经(脾经)最旺盛的交汇点06:45~07:20这段时间内进行吴茱萸加粗盐热熨;对照组采用吴茱萸加粗盐热敷,整个过程30min,1次/d,连续3d。于干预前、术后24h、术后48h观察两组患者腹胀程度及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的差异。结果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患者腹胀程度改善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4h、术后48h观察组患者腹胀程度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可有效改善肝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腹胀程度和加速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并且是安全的。

    摘要[ PDF 0.0 KB ] ( 147 ) 2020 ,9 (19): 32-36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降低老年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实践983 人次已浏览

    何婉珠 谭海燕 曾宇彤 等

    摘要[ PDF 948.0 KB ] ( 401 ) 2016 ,6 (15): 35-39

  • 耳穴压豆对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893 人次已浏览

    刘萍王健宏包正英施丽娟杜宁娜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出现非切口疼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一般妇科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耳耳穴压豆。术后12~48h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强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323 ) 2014 ,4 (13): 5-7

  • 3种方法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肩痛患者的效果观察1076 人次已浏览

    潘晓晶牛丽娜任岚岚

    目的探讨3种方法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肩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8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肩部热敷(热敷组57例)、氧气吸入治疗(氧疗组65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58例)。3组患者在手术后马上给予3 h氧气吸入,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安慰支持、按摩等常规护理,热敷组与氧疗组在术后第1 d上午8:00(首次干预)及下午16:00(第2次干预),分别给予肩部热水袋热敷(每次30 min)和鼻导管氧气吸入(流量2 L/min,每次2 h)。比较3组患者术后第1 d不同时段(8:00、16:00、20:00)肩痛评分,热敷组与氧疗组不同时段干预前后肩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热敷组和氧疗组在同一时段的肩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同一时段肩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敷组与氧疗组干预前后肩部视觉模拟评分(vision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术后热敷、氧疗均能有效改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肩痛情况,但两者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经济条件、术后恢复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摘要[ PDF 0.0 KB ] ( 334 ) 2013 ,11 (12): 45-48

  • 托烷司琼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1803 人次已浏览

    葛海娇;蓝醒琼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9年12月5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实验组拔管前30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对照组拔管前30min静脉注射胃复安10m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恶心呕吐程度轻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托烷司琼能有效减轻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程度、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6 (9): 39-4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