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8171678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非药物管理的证据总结61 人次已浏览

    吴丽,蔡久梅,李杨玉琳,卢大荣,盛洁欣,陈伟,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非药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6S”证据金字塔模型,采用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BMJ),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学会(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指南网,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基金会(Canadian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HSF),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脑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NCS),欧洲脑卒中组织(European Stroke Organization,ESO),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CNKI,Web of Science,Embase,SinoMed,万方,医脉通,维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非药物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1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提取、整合和总结出最佳证据。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2篇指南、5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从多学科团队合作、风险评估与筛查、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和健康教育5个方面汇总了31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VTE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144 ) 2024 ,11 (23): 62-72

  • 老年肺癌患者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108 人次已浏览

    黄芳芳;陈雅玫;石新华;尚少梅;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related thrombosis,PICC-CR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行PICC化疗的287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收集,分析其发生PICC-CRT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肺癌化疗患者上肢PICC-CRT发生率为8.7%(25/2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头静脉置管、存在营养风险、置管评估为疑难是老年肺癌患者发生上肢PICC-CRT危险因素(均P<0.05),共同解释其33.8%的变异。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上肢PICC-CRT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关注高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存在营养风险、头静脉置管的患者,同时操作者要重视置管前后评估较差的患者,并注重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PICC-CRT的发生。

    摘要[ PDF 1.0 KB ] ( 62 ) 2023 ,4 (22): 23-30

  • 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461 人次已浏览

    谢琼,李永恒,阮小丽,殷陶,卢咏梅,聂春华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Pub Med、Ovid、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关于输液港相关血栓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指南、推荐实践、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从危险因素的评估、诊断与筛查、药物治疗、健康教育、拔除导管指征、质量管理6个方面汇总19条最佳证据。结论 输液港相关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实践提供参考,但应结合科室环境、患者实际情况应用最佳证据以降低输液港相关血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26 ) 2022 ,8 (21): 53-58

  •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在骨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252 人次已浏览

    吕露露,李文雄,张雪静,季长高,杨娜

    目的 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在骨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54例骨科术后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形成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骨科术后非VTE形成1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准确度及最佳临界值估计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进行分析,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结果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在骨科术后患者中应用ROC曲线的面积为0.762,95%置信区间为0.708~0.817,当临界值为8分时,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97%和73.38%,VTE的阳性预测值为75.97%。结论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骨科术后患者VTE的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aprini量表的最佳临界值为8分时,量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摘要[ PDF 0.0 KB ] ( 150 ) 2022 ,3 (21): 19-23

  • 基于三维质量模型构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56 人次已浏览

    詹昱新,李素云,喻姣花,欧阳燕,陈婷,褚婕

    目的构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和可量化的标准。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以循证实践为指导,结合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和初始问卷;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结果两轮专家问卷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67%和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6和0.892,判断系数分别为0.934和0.952,熟悉程度系数分别为0.817和0.83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2和0.145。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项即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二级指标14项和三级指标81项。结论构建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可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评价标准。

    摘要[ PDF 0.0 KB ] ( 215 ) 2021 ,5 (20): 1-9

  • 1例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患者继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351 人次已浏览

    范秦台,黄莺,徐燕

    &lt;正&gt;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功能损害[1]。每年4月至10月是新型布尼亚病毒的高发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摘要[ PDF 0.0 KB ] ( 182 ) 2021 ,2 (20): 83-86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565 人次已浏览

    章建丽 周晓瑜 金爱云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ransplantation-associated thrombotic micmangiopathy,TA-TMA)的病情观察重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7例TA-TMA患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7例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22~169d确诊为发生TA-TMA。4例TA-TMA患者癫痫发作,其中3例治疗有效,1例患者合并植入功能不良、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拒绝血浆置换等进一步治疗出院后死亡。3例肠道TA-TMA患者中2例治疗有效(表现为腹痛缓解,乳酸脱氢酶及破碎红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值),但所有患者均合并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病情加重直至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TA-TMA的病死率高、预后差,早诊断及早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护士需要熟知该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早期预警,做好病情观察及疾病专科护理工作,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

    摘要[ PDF 4434.0 KB ] ( 291 ) 2019 ,7 (18): 37-42

  • Autar最表风险评估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388 人次已浏览

    沈英 邹役心 冯肝

    目的 探讨Autar量表风险评估对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 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3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7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Aut扛屈表 给予风险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案。 比较干预后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 SOS) 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价患者的精神状况。 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低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得分显著下降,精神状态基本处于正常水平,且观察组的SDS、SAS得分显著低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 结论 Autar量表风险评估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助千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PDF 4663.0 KB ] ( 218 ) 2019 ,1 (18): 33-37

  • 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956 人次已浏览

    王志敏 卫建宁 杜萍 何佩仪 胡小芳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简称为血栓形成)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为实施临床干预、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序列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8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置管前、置管后1w、2w、3w、4w、6w、8w、10w、12w、14w、16w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测量患者置管静脉直径变化及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根据有无发生无症状血栓分为两组,并分析其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与血流速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肿瘤患者PICC无症状血栓形成59例(占54.6%),未发生49例(占45.4%)。未发生无症状血栓组(以下简称未发生血栓组)患者置管后置管静脉直径变化占比(不变、增加、减少:4.1%、28.6%、67.3%)与发生无症状血栓组(以下简称发生血栓组)(16.9%、40.7%、4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未发生血栓组血流速度变化分布(不变、增加、减少:0,32.6%,67.4%)与发生血栓组(6.8%,15.3%,7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发生血栓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直径相对变化值[0(-0.2,0.3) mm]小于未发生血栓组[-0.3(-1.1,0.1)mm],P=0.002。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无症状血栓发生率较高;无症状血栓者其静脉直径不变或增粗高于未发生无症状血栓者,且血流较其减缓。

    摘要[ PDF 6888.0 KB ] ( 444 ) 2019 ,11 (18): 10-16

  • 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对比的病例对照研究1515 人次已浏览

    张美霞 程乔 胡雪慧 闫沛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UEDVT)、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形成危险因素的差异,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护理对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照1:1:1的原则,以年龄和性别为匹配条件,选取本院2007年10月—2017年1月所有非静脉导管相关UEDVT、LEDVT患者以及非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各82例,回顾性查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UEDVT与LEDVT患者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UEDVT与LEDVT不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肺癌、乳腺癌、起搏器植入、感染;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创伤、糖尿病;两者相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史、VTE家族史。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蛋白C或蛋白S、抗凝血酶Ⅲ、抗磷抗体缺乏LEDVT患者多于UEDVT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结论 UEDVT与LE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并且其发生发展与一些先天性的遗传因子缺乏相关。应针对性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

    摘要[ PDF 7187.0 KB ] ( 552 ) 2019 ,11 (18): 1-9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