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69475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脊髓损伤患者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152 人次已浏览

    胡蓉,王春艳,陈佳丽,张亚清,马燕飞,宁宁,李叶萍

    目的 总结脊髓损伤患者呼吸训练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6S”证据金字塔模型,检索 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美国国立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Clearinghouse,NGC),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医脉通,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PEDro),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NKI,Wangfang Database,SinoMed,中华医学会期刊网站中关于脊髓损伤患者呼吸训练的文献,包括临床决策、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 /Meta 分析、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3 年 12 月 30 日。两名经过循证护理系统培训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汇总。结果 最终纳入 15 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 3 篇,指南 3 篇,系统评价 6 篇,随机对照试验 3 篇。总结出包括训练前评估、训练内容、训练设备、训练强度及训练频率、效果评估 5 方面 21 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脊髓损伤患者呼吸训练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制定规范化呼吸训练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77 ) 2025 ,3 (24): 62-68

  • 术前适应性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焦虑、抑郁和舒适度的影响95 人次已浏览

    桂敏;徐艳秋;张莉莉;户学敏;

    目的 探讨术前适应性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PCI)患者焦虑、抑郁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6月至12月收治的45例PCI患者设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5月收治的4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术前适应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焦虑、抑郁)、舒适度、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导管室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24h、72h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PCI患者实施术前适应性训练,可有效缓解其术前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摘要[ PDF 1.0 KB ] ( 83 ) 2024 ,10 (23): 51-56

  • 高强度间歇训练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156 人次已浏览

    王艳;李洁;曾玲;

    目的 对于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评价,为CHD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CHD患者HIIT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1月4日。经过循证护理培训考核合格的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atic reviews 2,AMSTAR 2)量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规范(preferred reporting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声明、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文献报告质量评价以及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3篇系统评价。AMSTAR 2结果显示,1篇文献质量高,2篇低,10篇极低;PRISMA得分为16~26.5分,6篇报告相对完整,7篇报告存在一定缺陷;13篇系统评价的48条结局指标证据中,12条证据为中等质量,9条证据为低等质量,27条证据为极低等质量。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 continuous training,MICT)比较,HIIT在6项主要结局指标: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血压均得到更佳的康复效果。结论 HIIT在CHD患者康复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且安全性尚可,考虑到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文献报告质量以及证据质量级别较低,未来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摘要[ PDF 1.0 KB ] ( 171 ) 2024 ,7 (23): 54-62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的影响81 人次已浏览

    马婕;邢依娜;周庆;邓白薇;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认知功各维度得分,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PDF 1.0 KB ] ( 154 ) 2024 ,5 (23): 37-43

  • 标准化病人介导的案例教学法在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训练中的应用78 人次已浏览

    钟美浓;龙小芳;黄师菊;罗培培;方蘅英;

    目的 评价以标准化病人介导的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外科实习的护生150名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综合训练,包括典型护理案例的课堂教学、床边见习与实习;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外科实习的护生135名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病人介导的案例教学法,两组护生均分5批,每批26~32名,每批实习8w。实习结束前对两组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并了解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生综合能力总分为(91.20±7.29)分高于对照组(89.52±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6.3%以上护生认为,标准化病人介导的案例教学法可提升评估问诊、沟通、健康宣教、应变能力及操作技能水平,同时认为教学方法形象、生动、有趣。结论 标准化病人介导的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其教学效果获得护生的一致认可。

    摘要[ PDF 1.0 KB ] ( 63 ) 2023 ,8 (22): 70-75

  •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影响的Meta分析60 人次已浏览

    雒甜甜;徐秀瑛;甘华松;张丽丽;周亚莉;李贵香;

    目的 评价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的干预效果,为其制定下肢功能锻炼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8个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22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合并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902例患者,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步速[MD=0.08,95%CI (0.06,0.09),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速、步频和耐力,增加步长及步幅,改善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而对步宽的改善效果尚不明显。

    摘要[ PDF 1.0 KB ] ( 41 ) 2023 ,3 (22): 66-77

  •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脏康复患者峰值摄氧量、生活质量及运动安全影响的系统评价再评价173 人次已浏览

    刘媛霞,李竹月,蒋晓莲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了解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脏康复患者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生活质量及运动安全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制定锻炼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1年4月19日关于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心脏康复患者VO2peak、生活质量及运动安全影响的文献,采用AMSTAR 2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质量。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合计纳入研究项目及患者数分别为319项和14 082例。AMSTAR 2量表评价显示,17.4%的文献为高质量,78.3%为中等质量,4.3%为低质量。GRADE系统分级证据质量显示,6.9%的结局指标证据质量为高,17.3%证据质量为中,37.9%证据质量为低,37.9%证据质量为极低。结论 HIIT可明显提高心脏康复患者VO2peak;HIIT对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与疾病和训练方案有关,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验证;HIIT用于心脏康复是安全和可行的。

    摘要[ PDF 0.0 KB ] ( 70 ) 2022 ,10 (21): 54-62

  • APP联合阴道哑铃的盆底肌训练居家康复模式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390 人次已浏览

    毛文娟,江明珠,陈文多,杜娟,肖倩

    目的 探讨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联合阴道哑铃的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eatment,PFMT)居家康复模式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SUI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PFMT。方法 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年3月至12月就诊于妇科门诊的124例SUI老年女性患者,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居家PFMT,试验组实施APP联合阴道哑铃的PFMT居家康复模式。比较干预前,干预7 w、12 w两组患者1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康复知识得分情况、PFMT依从性、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I-QOL)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12 w试验组患者尿垫试验漏尿量均小于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7 w的漏尿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1);干预12 w试验组患者康复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7w的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01);干预7w、12w试验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干预7w、12w试验组患者I-QOL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01)。结论 对SUI老年患者实施APP联合阴道哑铃的PFMT居家康复模式,能提高患者盆底康复知识知晓情况与PFMT的依从性,减少1h尿垫试验漏尿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33 ) 2022 ,9 (50): 47-54

  • 手指操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186 人次已浏览

    曾慧婷,郝晶,周立芝

    目的 探讨手指操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乳腺癌化疗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简便的康复方法。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接受化疗且存在一定认知功能障碍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分别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指操训练,每天1次,每次完成2遍,约15min,实施4个周期(入院化疗5d和出院休养16d为1个周期)。于干预前和干预4个周期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比较两组患者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MoCA、MMSE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oCA、MMSE得分改变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lt;0.001)。结论 手指操训练可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功能,且简单易学。

    摘要[ PDF 0.0 KB ] ( 116 ) 2022 ,1 (21): 37-41

  • 绿色激光线辅助视觉干预训练在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中的应用260 人次已浏览

    孟茜,刘凤春,许二赫,梅珊珊,阮征,常红

    目的 探讨绿色激光线辅助视觉干预训练在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7月在本院神经科帕金森病区住院并具有冻结步态症状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8月-11月本院收治的25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7d的绿色激光线辅助视觉干预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步态指标、冻结步态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站位起步时间、单步长及步频交互作用显著(P&lt;0.05),转身及坐位起立时间交互作用不成立(P&gt;0.05)。冻结步态量表评分F交互=7.914,P&lt;0.001,交互效应成立(P&lt;0.05)。组间单独效应入院F组间=0.001,P=0.974;出院F组间=4.296,P=0.049;出院1个月F组间=2.612,P=0.119;出院3个月F组间=4.045,P=0.056。说明试验组的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严重程度有积极影响。结论 绿色激光线辅助视觉干预训练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和冻结步态严重程度,减缓其帕金森病严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18 ) 2021 ,10 (20): 35-39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