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1021 人次已浏览
陈晓玲;黄天雯;谭运娟;刘巧梨;桂自珍;
专科护理质量是评价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评价指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1]。随着医院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因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成为各临床专科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敏感性不高,过度偏重护理技术,不同专科的护理评价在临床护理中依然欠缺[2]。关于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制订和研究也有零星的报道,但也不够系统。本研究以本院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一套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与传统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现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及实践情况报道如下。项目,项目编号为2011-872;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三届护理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为YH20150208。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55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评价其护理质量(为采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前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528例(设为观察组),采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其护理质量。对照组,男324例,女233例,
摘要[ PDF 674.0 KB ] ( 353 ) 2015 ,10 (14): 58-61
-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的效果观察943 人次已浏览
刘妍孙昕NADIA MOHEBATI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患者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术后早期进食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骨科住院并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接受手术的手术患者52例,按照病房单位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遵医嘱,告知患者麻醉清醒后感到饥饿即可进食(不必经过排气),对照组术后6~8h后进食。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量、首次进食症状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进食后实验组患者无恶心、呕吐、腹胀发生,且口渴和饥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进食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非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是可行的,有利于患者尽早排气,减少进食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更多还原
摘要[ PDF 1803.0 KB ] ( 343 ) 2017 ,2 (16): 19-21
-
不同硬质容器盒装载密度对骨科器械发生湿包的影响662 人次已浏览
郝淑芹 杜合英 刘丛 蔡丽娥 梁金秀
目的探讨不同硬质容器盒装载密度对骨科器械发生湿包的影响,为硬质容器盒正确的装载密度提供依据,确保灭菌成功。方法选择本院外来骨科膝关节手术器械120个包裹,按器械大小、重量(即单个骨科膝关节手术器械包)将膝关节置换手术器械分为A、B、C 3组,每组分别40个包裹。3组硬质容器盒装载的长度与宽度、总重量相同,其中A组:装载量为容器高度的1/2;B组:装载量为容器高度的2/3;C组:装载量为容器高度的4/5。3组分别给予压力蒸汽灭菌,其灭菌温度、灭菌时间、干燥时间相同,同时进行五类化学指示卡与生物指示物监测。灭菌后比较3组硬质容器盒骨科器械五类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物监测及发生湿包情况。结果 3组硬质容器盒骨科器械灭菌后5类包内指示卡合格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硬质容器盒骨科器械灭菌后生物监测均合格。3组硬质容器盒骨科器械灭菌后湿包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
摘要[ PDF 3783.0 KB ] ( 295 ) 2017 ,6 (16): 26-29
-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质量622 人次已浏览
黄天雯肖萍张伟玲方丽璇黎小霞周惠兰
目的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探讨骨科优质护理质量和服务示范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护理相关条款,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强化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组织全员培训;查找存在问题;以PDCA(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方法和品管圈持续改进护理服务。采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病房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本科室A级评分从42.2%上升至50.0%,B级评分从17.2%下降至14.7%,C级评分从40.2%下降至35.3%;护理人员职责审核评分由92.0分提高到95.0分;患者满意度从91.8%提高到98.9%;护理人员满意度由92.5%提高到97.7%。结论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理工作,能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而全面提高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
摘要[ PDF 2984.0 KB ] ( 201 ) 2017 ,7 (16): 59-62
-
抬高患肢70-80°及量化功能锻炼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的影响_2054 人次已浏览
农春花; 傅爱凤; 贾赛雄; 付爱明; 钟丽平
目的探讨抬高患肢70-80°及量化功能锻炼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的影响。方法将87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抬高患肢20-30°或平心脏水平,关节屈伸功能活动;实验组患肢抬高70-80°并进行量化功能锻炼和患肢按摩。比较两组患肢肿胀情况。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患肢示指、中指、环指第2节指围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d两组患肢示指、中指、环指第2节指围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抬高患肢70-80°和进行量化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的肿胀。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5 (9): 61-62
-
压力泵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2819 人次已浏览
徐媛媛 赵梅珍
目的 观察压力泵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3月本科室40例骨科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同期术后患者3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使用压力泵治疗仪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WT形成情况及静脉栓子检出率、栓子直径.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0 d均没有发生DVT,观察组静脉栓子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且栓子以自行吸收栓子(直径0.1 cm-0.3 cm)为主.结论 骨科术后患者使用压力泵治疗仪能有效降低静脉栓子形成的危险,预防DVT、的发生,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9 (9): 0-0
-
急性创伤骨科老年患者创面感染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1167 人次已浏览
陈孝英; 郭秋红; 黎国玲; 林雯倩; 姚杏娇;
目的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因素资料急性创伤骨科老年患者创面感染发生情况,以期为临床急性创面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88例急性创伤骨科老年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因素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了解其创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88例患者有37例发生创面感染,发生率为12.8%。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男性、文化程度低和吸烟患者,其急性创面感染发生率高于女性、文化程度高和无吸烟患者(均P<0.05);在临床因素资料方面,开放性创伤、合并多发伤、无镇痛、创面污染、休克、创面首次处理时间短、无使用抗菌素、受伤部位在四肢及创伤后血糖水平较高患者,其急性创面感染发生率较高(均P<0.05)。结论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临床因素资料急性创伤骨科老年患者创面感染发生情况存在差异。护理人员要准确评估创伤骨科老年患者创面情况,加强血糖水平监测、积极抗感染及休克和镇痛、缩短创面首次处理时间,从而降低创面感染发生。更多还原
摘要[ PDF 509.0 KB ] ( 336 ) 2016 ,9 (15): 0-0
-
循证护理对促进骨科严重创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康复的作用902 人次已浏览
韩露赖红梅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骨科严重创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7例骨科严重创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运用循证护理对患者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效果。结果 7例患者并发的应激性溃疡经护理干预后,治疗显效5例,有效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通过早期干预和处理,有效提高治愈率。
摘要[ PDF 0.0 KB ] ( 248 ) 2013 ,12 (12): 37-39
-
规范化培训对骨科低年资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的影响1073 人次已浏览
谭运娟黄天雯陈晓玲彭莉刘巧梨刘回芬桂自珍黄小芬钟盈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骨科低年资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的影响。方法对骨科低年资护士实施疼痛护理规范化培训,培训前后对低年资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及疼痛护理工作进行测评。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和疼痛护理工作均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规范化培训可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疼痛知识,改善低年资护士对疼痛的态度并建立正确的疼痛管理行为。
摘要[ PDF 0.0 KB ] ( 332 ) 2014 ,9 (13): 63-66
-
骨科康复独立护理门诊的设立与实施效果449 人次已浏览
蔡越,陈丽萍,胡园园,杭庄
目的 探讨设立骨科康复独立护理门诊实施效果。 方法 设立骨科康复独立护理门诊,选择符合资质的护士坐诊,建立规范化工作模式并实施,包括对患者各项功能进行评定、健康教育、骨科护理用具使用方法的指导、电话随访等。 按护理门诊就诊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了 3个月护理门诊干预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设为试验组;按出院先后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后出院 3个月没有接受护理门诊干预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设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肘、 膝和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 结果 试验组膝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均优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科护理康复门诊的 开设,搭建了一个 为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的平台,是延续性护理的有效途径,满足了患者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可提高骨 创伤患者关节功能的康复。
摘要[ PDF 4224.0 KB ] ( 289 ) 2019 ,3 (18):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