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6897052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口鼻联合径路鼻窦内窥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的护理2022 人次已浏览

    郭履平;江艳

    目的探讨口鼻联合径路鼻窦内窥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126例患儿在全身麻醉后行口鼻联合径路鼻窦内窥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并配合术前后的护理。结果治愈110例(87.3%),好转14例(11.1%),无效2例(1.6%),总有效率为98.4%。术后1例出现恶心、呕吐物潴留,2例出现鼻腔出血,12例出现创口疼痛。结论口鼻联合径路鼻窦内窥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效果好。术前应做好患儿的心理安抚,耐心鼓励安慰患儿,减轻患儿紧张的情绪;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预防窒息、创口出血及继发感染,其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6 (9): 43-44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护理969 人次已浏览

    苏海燕曾石养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其中7例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下降;2例继续门诊血液透析,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心理护理,对提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237 ) 2014 ,5 (13): 34-35

  • 转运流程在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730 人次已浏览

    蔡艳芳郭履平李文娟

    目的探讨转运流程在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传统转运方法对315例重症病人(对照组)进行院内转运,采用转运流程对309例重症病人(实验组)进行院内转运,观察两组病人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了解接收重症病人科室护士的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病人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对转运流程的评价优于对传统方法的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转运流程可有效降低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提高接收重症病人科室护士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281 ) 2014 ,6 (13): 80-83

  • 手内在肌训练对手外伤术后患儿手部精细动作恢复的影响823 人次已浏览

    刘月花曾莉罗文洁

    目的每组探讨手内在肌训练对手外伤术后患儿手部精细动作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手外伤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伤后均在6~8 h内完成清创、骨折内固定术和肌腱吻合术,其中试验组进行手内在肌功能训练及传统康复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护理治疗。分别于治疗第2、3个月后采用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方法(minnesota manual dexterity test,MMDT)和普渡手精细运动评定方法(purdue pegboard test,PPT)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2个月与3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期的MMDT和PPT结果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手外伤术后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可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恢复。

    摘要[ PDF 0.0 KB ] ( 233 ) 2013 ,12 (12): 26-28

  •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1005 人次已浏览

    苏海燕曾石养刘洋陈少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损伤(akiacutekidneyinjury,AKI)患者的效果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横纹肌溶解症致AKI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治疗,10例患者中有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治愈出院;2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需要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后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ate kinase,CPK)、肌红蛋白(myoglobin,Mb)、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Sc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浓度逐渐下降,血K+恢复至正常水平,尿量逐渐增多恢复至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对保证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效果,改善横纹肌溶解症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218 ) 2014 ,1 (13): 32-34

  • 运动日记在PICC置管患者手臂操锻炼中的应用496 人次已浏览

    王彩芳 牟丹 张银艳 李芳梅 陈北秀 陈利芬

    目的探讨运动日记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手臂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0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手臂操锻炼视频和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将2017年9月-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2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运动日记进行干预,共干预31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干预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臂操锻炼依从率(90.6%)高于对照组(26.7%);静脉血栓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3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结论运动日记可提高PICC置管患者手臂操锻炼的依从性,从而起到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 PDF 4319.0 KB ] ( 198 ) 2018 ,4 (17): 48-52

  • 基于不同年龄心理特点的兴趣诱导对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的影响611 人次已浏览

    郭履平 欧高文 黄丽明 陈乃梅 陈雪燕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年龄心理特点的兴趣诱导对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择期手术的182例3~14岁患儿,其中3~6岁60例,7~10岁62例,11~14岁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3~6岁各30例,7~10岁各31例,11~14岁30例。两组患儿术前均进行常规访视;麻醉诱导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针对患儿各年龄段不同心理特点实施兴趣诱导,比较3~6岁、7~10岁、11~14岁3个年龄段的患儿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合作度。结果试验组3~6岁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得分为(4.87±2.96)分,对照组患儿得分为(6.18±2.37)分;试验组7~10岁患儿得分为(3.06±2.64)分,对照组患儿得分为(4.32±2.96)分;试验组11~14岁患儿得分为(1.03±1.24)分,对照组患儿得分为(2.63±2.09)分,试验组3个年龄段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不同年龄心理特点的兴趣诱导能有效提高患儿麻醉诱导合作度。

    摘要[ PDF 3378.0 KB ] ( 239 ) 2019 ,5 (18): 53-5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