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777 人次已浏览
霍晓鹏 杜红娣 刘晓萱 刘彩云 马澜 李莹
目的探讨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案,改善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调查问卷、微型营养评定简化量表(short form 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SF)对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138名痴呆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了解照顾者对进食困难的认知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总分为(52.89±6.86)分,其中知识维度(32.56±4.98)分、态度维度(10.82±2.73)分、行为维度(9.51±2.32)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知识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进食困难知识教育(均P<0.001);态度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接受过进食困难知识教育(均P<0.001);行为主要影响因素为患慢性病种类、照顾患者时间、是否接受过进食困难知识教育(均P<0.001);痴呆患者MNA-SF量表得分为(7.83±2.17)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营养不良者77例(55.80%);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呈正相关(P<0.001)。结论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处于偏低水平;痴呆患者营养状况处于较低水平;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进食困难知识教育、家庭人均月收入、患慢性病种类、照顾患者时间等有关,而其将影响患者营养状况。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的认知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摘要[ PDF 6739.0 KB ] ( 237 ) 2019 ,4 (18): 1-8
-
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362 人次已浏览
罗梦娜 汪丹 林思婷 李泽楷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选取广东省2所护理本科院校的643名护理本科生,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护理本科生职业控制源量表(career locus of control scale,CLOC)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career maturity scale,CMS)对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总均分为(110.98±10.13)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得分由高至低分别为亲友依赖、职业价值、职业自信、职业参照、职业自主、职业目标。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内控呈正相关(r=0.214,P<0.001),与职业机遇、低职业效能、职业他控呈负相关(r=-0.095,r=-0.555,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无担任过学生干部、职业内控、低职业效能是影响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可解释职业成熟度变异的35.20%。结论以个人兴趣选择护理专业、担任过学生干部及职业控制源为职业内控的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水平较高。护理教育者应采取措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职业内控和对护理专业的兴趣、鼓励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进而提高其职业成熟度水平。
摘要[ PDF 5408.0 KB ] ( 247 ) 2019 ,4 (18): 9-15
-
内科护士同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性649 人次已浏览
刘凤 黄永丽 彭静涵 任静 郑思琳
目的调查内科护士同情能力和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文版的护士同情能力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对泸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88名内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内科护士同情能力总分为(64.51±12.15)分,职业倦怠的维度中情感衰竭得分为(24.39±8.85)分,去人格化得分为(7.69±4.01)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9.51±9.63)分。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维度中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较国内常模高(P<0.05),情感衰竭得分较国外常模高(P<0.01),个人成就感得分较国外常模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内科护士同情能力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内科护士同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而职业倦怠处于中、重度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内科护士同情能力,从而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摘要[ PDF 4815.0 KB ] ( 234 ) 2019 ,4 (18): 15-20
-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构建脑出血患者护理结局指标的研究420 人次已浏览
金诗晓 胡莉萍 曹姗姗 沙丽艳
目的构建脑出血患者护理结局指标,为评估脑出血患者护理结局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文版《护理结局分类》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头脑风暴的方法构建量表指标池,通过德尔菲法对19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脑出血患者护理结局指标。结果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4.21%、93.75%,专家积极程度较高;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0.83;专家对各级指标评价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11~0.333、0.314~0.356(均P<0.01)。最终形成包括功能、生理、心理、知识和行为、感知等5个领域,共16项结局,共34个条目的脑出血患者护理结局指标。结论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的脑出血患者护理结局指标科学、可靠,可作为脑出血患者护理结局评估工具,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摘要[ PDF 4949.0 KB ] ( 217 ) 2019 ,4 (18): 20-26
-
直肠癌患者术后下床活动量化的效果观察428 人次已浏览
何晓兰 蔡蕾 周雪玲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下床活动量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6例直肠前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根据患者自愿原则下床活动,试验组实施量化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活动量及康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3d活动总步数、活动总距离多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并发症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活动量化有利于患者依从术后护理康复计划,促进其加速康复。
摘要[ PDF 4377.0 KB ] ( 216 ) 2019 ,4 (18): 26-30
-
Barthel指数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活动能力评估适用性的Rasch分析429 人次已浏览
陈晓莹 丁琳 吴家岚 易雅研 廖晓艳
目的运用Rasch分析检验Barthel指数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90例进行Barthel指数评估,从信度、区分度、单维性、匹配度、条目难度、响应阈值有序性、条目功能差异等方面对评估结果进行Rasch分析。结果 Barthel指数的受试者信度和条目信度分别为0.90和1.00,受试者区分度和条目区分度分别为3.08和16.19。残差主成分分析中第一维度解释了78.3%的变异,第二维度解释了5.1%的变异;除条目"平地行走"和"床椅转移"的加权拟合均方(Infit Mean square)>1.5外,其余条目均与Rasch模型拟合较好;"控制大便"和"控制小便"之间的残差相关系数>0.7。受试者能力(0.01±0.75 Logit)与条目难度匹配可接受,仍有14.2%的受试者未被条目覆盖。条目难度排序为:洗澡>修饰>上下楼梯>如厕>穿衣>进食>控制小便>控制大便>平地行走>床椅转移。条目响应水平的阈值有序,但条目"上下楼梯"、"平地行走"和"床椅转移"中存在难度间距过小的响应水平(<1.4 Logit)。未检测到功能偏倚的条目。结论 Barthel指数是一个信度和区分能力良好的单维性工具,但在评估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活动相关条目与模型拟合欠佳,评估界限有待明晰;大、小便控制条目相互依赖性高,因此需谨慎解读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Barthel指数总分。
摘要[ PDF 6179.0 KB ] ( 303 ) 2019 ,4 (18): 31-38
-
互捐造血干细胞兄妹真实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395 人次已浏览
李媛 叶红芳 张新月
目的探讨互捐造血干细胞兄妹真实心理体验,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造血干细胞互捐兄妹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深入了解具有双重身份的互捐兄妹对于捐献的真实心理感受。结果从供者视角、受者视角以及家庭关系视角,共提炼出5个主题:歉疚,责任,担忧,亲情纽带,施恩与报恩。结论互捐兄妹多重心理体验并存,主要包括个体层面的歉疚、责任、担忧和家庭层面的亲情纽带、施恩与报恩。提示护理人员应重视供受双方的心理体验,充分利用家庭支持系统对移植患者的影响,积极做好心理干预,减轻其负性心理体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摘要[ PDF 4502.0 KB ] ( 212 ) 2019 ,4 (18): 38-42
-
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436 人次已浏览
杨学青 张铮 李海香 彭子娟 王承竹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列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出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延续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的延续护理,时间为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住院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118.39±13.14)分高于对照组(98.58±12.17)分;再住院率为32.00%低于对照组54.00%(均P<0.05)。结论利用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再住院率。
摘要[ PDF 3599.0 KB ] ( 188 ) 2019 ,4 (18): 43-46
-
FOCUS-PDCA程序在流产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405 人次已浏览
向清华 覃俏俏 赵美玲 林岩
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在流产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中流产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合格率。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实施FOCUS-PDCA程序前送检的绒毛染色体标本137份设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实施FOCUS-PDCA程序后送检的绒毛染色体标本92份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流产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方法进行质量管理,观察组采用FOCUS-PDCA程序流产绒毛染色体标本进行质量管理。比较实施FOCUS-PDCA程序前后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情况。结果实施FOCUS-PDCA程序前后标本不合格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FOCUS-PDCA程序可提升绒毛标本采集质量,有效降低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不合格率。
摘要[ PDF 4664.0 KB ] ( 269 ) 2019 ,4 (18): 47-51
-
体验式教学联合网络平台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402 人次已浏览
黄晓敏 许小明 张文娟 侯幸岳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联合网络教学平台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校2016级本科护理专业8个班的学生共390名,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联合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了解教学效果。结果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模式联合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效果总体表示满意,其中见习体验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效果满意率平均为93.66%,94.54%,91.21%。结论体验式教学模式联合网络教学平台运用于《护理学导论》教学中,在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促进课堂延续方面发挥了一定优势,该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升综合能力。
摘要[ PDF 3750.0 KB ] ( 216 ) 2019 ,4 (18): 52-56
-
ICU护士层级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324 人次已浏览
吴晓英 应文娟 黄海星 刘智利 林晓丹
目的构建适用于ICU护士规范化层级培训的体系,并在本院进行实践探索,为ICU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ICU护士层级培训需求调查,结合ICU护士具体工作,形成初步体系后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ICU护士层级培训体系并初步实施。结果初步形成了包括N0级3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61项三级指标;N1级3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N2级5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68项三级指标;N3级5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N4级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33项三级指标的ICU护士层级培训体系,并在本院进行了初步实践,完成了62人次的培训工作,与传统培训方法比较考核成绩得到提升。结论构建的ICU护士层级培训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充分体现了不同层级ICU护士间的培训指标差异,为ICU护士层级培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推进ICU护士培训方式向精细化、专科化方向发展。
摘要[ PDF 5362.0 KB ] ( 247 ) 2019 ,4 (18): 56-61
-
ICU日记减轻患者家属ICU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399 人次已浏览
李洁 于君
<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承担着抢救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维持生存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得到重视且飞速发展,ICU转出率不断提高[1],但由于ICU的密闭环境、各种有创性操作、机器报警及与医护人员沟通不足等现实问题的存在[2],致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在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出现障碍,导致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发生。这些障碍甚至可持续至患者转出ICU后,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后期康复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国
摘要[ PDF 2785.0 KB ] ( 247 ) 2019 ,4 (18):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