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肿瘤化疗患者连续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应用1055 人次已浏览
向月肖萍尹军强许红璐黄天雯陈肃霜张伟玲
目的探讨骨肿瘤首次化疗患者连续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依据,以文献回顾和问卷调查为临床依据,构建骨肿瘤首次化疗患者连续健康教育模式并运用于临床。结果连续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均高于教育模式应用前,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健康教育模式能帮助患者学习疾病知识、处理化疗并发症,同时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满意度。
摘要[ PDF 0.0 KB ] ( 344 ) 2013 ,12 (12): 58-60
-
恶性骨肿瘤患者希望水平和人格特征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1131 人次已浏览
吴晶;程淑平;吕春梅
目的 了解恶性骨肿瘤患者希望水平、人格特征及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患者希望水平和人格特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及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对16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调查.恶性骨肿瘤患者希望水平和人格特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本组恶性骨肿瘤患者整体生活质量量表得分为(57.05±20.09)分,HHI总分(32.88±4.05)分,EPQ量表中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病质、掩饰倾向得分分别为(54.05±12.29)分、(50.97±11.07)分、(49.14±20.07)分、(52.75±9.01)分.患者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5).患者人格的内外向和掩饰倾向与其生活质量均呈正相关;患者人格的神经质和精神病质与其生活质量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恶性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希望水平及人格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状况.
摘要[ PDF 0.0 KB ] ( 276 ) 2015 ,3 (14): 5-7
-
恶性骨肿瘤术后患者功能状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1174 人次已浏览
高园;向月;尹军强;王秀岚;许红璐;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病变恶性度高,常造成患者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约占恶性骨肿瘤的70%[1]。随着骨肿瘤外科技术的发展,骨肿瘤患者的存活率和保肢率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已作为骨肿瘤术后结局的重要指标之一[2]。研究显示[3],癌症患者的功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生存质量水平,两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为探讨恶性骨肿瘤术后患者功能状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制订相关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自2013年3~9月对87例恶性骨肿瘤术后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3~9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肿瘤外科住院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术后患者87例。入选标准:1病理确诊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2年龄≥10岁且知情同意;3沟通无障碍。排除标准:1意识或精神障碍者;2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的继发性骨肿瘤患者;3合并严重的化疗相关并发症及心肺系统疾病,无法配合完成调查患者。87例患者中,男53例,女34表1恶性骨肿瘤术后患者QLQ-C30得分与常模比较(分,x±s)项目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疲倦恶心与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下降便秘腹泻
摘要[ PDF 0.0 KB ] ( 306 ) 2015 ,6 (14): 7-10
-
骨肿瘤化疗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76 人次已浏览
方国林,万昌丽,李晓林,欧艺轩
目的 调查骨肿瘤化疗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本院首次接受化疗的 265 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Piper 疲乏量表(the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PFS-R)、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骨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239 例患者完成研究。骨肿瘤化疗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 154 例,发生率为 64.44%。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每日睡眠时间 <5h,体质量指数较低及焦虑、抑郁评分较高是骨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方式是其保护因素(均 P<0.05)。结论 骨肿瘤化疗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需针对体质量指数较低、睡眠时间较短、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的患者预干预,从而减少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的发生。
摘要[ PDF 1.0 KB ] ( 110 ) 2024 ,12 (23):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