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8172802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微插管器建立皮下隧道在隧道式 PICC中的应用141 人次已浏览

    王家岸,高元瑾,杨琳,许彩虹,李斌

    目的  使用微插管器建立皮下隧道的操作方法,并探讨其在留置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tunne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T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2 月在海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治疗并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 5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微插管器建立皮下隧道的 313 例 TPICC 患者设为试验组患者,未建立皮下隧道的 208 例 PICC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移位、伤口渗血、伤口渗液、皮下淤血、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栓、神经损伤、淋巴漏、非计划性拔管、拔管困难、导管破损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导管移位、伤口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使用微插管器建立皮下隧道的方法留置 TPICC 可减少置管后并发症,该穿刺技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1.0 KB ] ( 122 ) 2024 ,12 (23): 29-34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713 人次已浏览

    徐一玲 张甜甜 方申存 夏广惠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 收集 2016 年 1 月-2018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32 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 NSCLC 患者,治疗 1 个月后观察疗效,同时监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 结果 32 例服用阿帕替尼患者中, 5 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 PR) , 20 例稳定(stable disease, SD) , 7 例部分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 , 总体有效率为 15.6%, 疾病控制率为 78.1%。 阿帕替尼治疗不良反应: 19 例(占 59.4%)患者发生高血压,11 例(占 34.4%)患者发生蛋白尿,10 例 (31.3%)患者发生手足综合征,7 例(占 21.9%)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4 例(占 12.5%)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 3 例(占 9.4%)患者发生贫血,2 例(占 6.3%)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 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 NSCLC 疗效确切,治疗过程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耐受性,从而让患者顺利度过治疗过程。

    摘要[ PDF 4508.0 KB ] ( 242 ) 2019 ,2 (18): 63-67

  • 基千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平台健康教育在出院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466 人次已浏览

    林嘉敏 肖柳红 张舒婷 李蕊 陈虹羽 罗卓章 余桂芳 裴剑浩

    目的 评价基于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 MMC)平台在出院后2 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方法 选择 2017 年 11 月-2018 年 4 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 15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15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75 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的综合护理,对照组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和糖尿病门诊教育、健康讲座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 MMC 平台实施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值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足部护理、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规律锻炼、糖尿病知识、遵嘱用药评分和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千对照组;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 MMC 平台健康教育在提高出院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常规健康教育方 法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糖尿病控制。

    摘要[ PDF 5311.0 KB ] ( 206 ) 2019 ,2 (18): 57-6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