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临床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173 人次已浏览
方素娟,李文婕,廖源,张琪媚,李春
目的 分析基于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手术室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将2020年10月至12月在本科室实习的30名护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21年1月至3月在本科室实习30名护生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习护生共实习4w,于实习第1周(干预前)和第4周(干预后)对护生手术室相关理论及操作进行考核。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理论成绩为(86.80±5.71)分高于对照组的(78.73±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生操作考核成绩为(92.27±1.99)分高于对照组的(87.80±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升手术室实习护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水平,可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推广。
摘要[ PDF 0.0 KB ] ( 85 ) 2022 ,5 (21): 54-58
-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在骨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252 人次已浏览
吕露露,李文雄,张雪静,季长高,杨娜
目的 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在骨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54例骨科术后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形成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骨科术后非VTE形成1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准确度及最佳临界值估计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进行分析,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结果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在骨科术后患者中应用ROC曲线的面积为0.762,95%置信区间为0.708~0.817,当临界值为8分时,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97%和73.38%,VTE的阳性预测值为75.97%。结论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骨科术后患者VTE的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aprini量表的最佳临界值为8分时,量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摘要[ PDF 0.0 KB ] ( 150 ) 2022 ,3 (21): 19-23
-
器官捐献脑死亡判定中的护理配合282 人次已浏览
王艳娟,李翰新,贾倩,李文臣
目的探讨器官捐献脑死亡判定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总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93例患者脑死亡判定的护理配合要点。提前预判脑死亡情况与医生及时沟通,确定脑死亡判定启动时间点;合理布局床旁仪器,预留脑死亡判定操作空间;监测生命体征,调整升压药物使用;快速完成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动脉血气抽取。结果脑死亡判定93例,成功捐献89例,完成肝脏移植76例,完成肾脏移植164例。脑死亡判定确认试验完成情况:脑电图89例(95.7%),经颅多普勒超声88例(94.6%),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55例(59.1%)。72例(77.4%)完成脑死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其中动脉留置针进行动脉血气抽取病例为12例(16.6%)。结论熟知脑死亡判定流程,优质的护理配合,是保证脑死亡判定快速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摘要[ PDF 0.0 KB ] ( 241 ) 2020 ,12 (19): 30-34
-
手术室模拟急诊心包填塞情景应急演练的效果分析312 人次已浏览
李文姬,龚凤球,余小曼,曾庆兵
目的探讨手术室模拟急诊心包填塞情景应急演练的效果,提高各学科医护人员的应急协助能力及专科理论知识及技能。方法 2019年10月手术室联合麻醉科、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科等医护人员组成手术室模拟急诊心包填塞情景应急演练小组,共14人,制定剧本模拟接诊心包填塞急诊手术情景应急案例演练,并对演练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方案。演练前后比较手术室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了解14名参演人员以及17名观摩护士对应急演练的满意度。结果演练前后手术室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演练后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演练前。演练后各专科医务人员(包括参演以及观摩人员)对急诊心包填塞应急情景演练的满意度均在83.87%以上。结论情景模拟应急演练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掌握急诊心包填塞病人手术护理和心肺脑复苏的理论知识、急救技能以及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提高医护团队协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220 ) 2020 ,8 (19): 55-60
-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的护理549 人次已浏览
杨云 李额伶 李文姬 廖冰野 陈羽 张俊隆
目的总结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transurethral columnar balloon dilation of the prostate,TUCBDP)的护理要点,为该类患者提供护理实践经验。方法对2018年4月至8月收治的25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TUCBDP。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风险评估,术中做好体位、保温、皮肤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40.3±8.7)min,术中出血量50~90mL,平均(72.5±15.5)mL。手术过程中出现体温下降1例,术中出血2例,寒战1例,膀胱痉挛1例,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均全部缓解。术后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均排尿通畅。结论对高龄、高危患者术前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做好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防范,其可促进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减低患者手术风险。
摘要[ PDF 4188.0 KB ] ( 238 ) 2019 ,5 (18): 29-33
-
师生共建技能培训团队在高职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664 人次已浏览
邹金梅孙天聪李文平黄永先唐虹
摘要[ PDF 2925.0 KB ] ( 313 ) 2017 ,5 (16): 56-58
-
留置鼻胃管脑瘫患儿鼻部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1002 人次已浏览
张宗红; 彭小燕; 李文英;
目的探讨留置鼻胃管脑瘫患儿发生鼻部压疮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福利院收治的留置鼻胃管的68例脑瘫患儿发生鼻部压疮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2例(17.6%)患儿发生鼻部压疮,其中Ⅰ期压疮10例(14.7%),Ⅱ期压疮2例(2.9%);发生鼻部压疮的主要原因包括胃管固定方法不当(66.7%),局部长期潮湿(16.7%),护理人员关注不足(8.3%);胃管选择不当(8.3%)。结论留置鼻胃管脑瘫患儿鼻部压疮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胃管固定方法不当、局部长期潮湿、护理人员关注不足、胃管选择不当,应根据患儿鼻部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更多还原
摘要[ PDF 577.0 KB ] ( 363 ) 2016 ,9 (15): 45-48
-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922 人次已浏览
李文;赵文红;蒋涛;张新征;
急性脑出血指的是脑实质内的小动脉或者小静脉破裂引起的脑血管疾病,一般情况下多发于脑基底节、丘脑和脑干等部位,该病为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危险的一种,发病迅速、病情危急、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院前急救指第一医疗救援者到达现场后对患者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至救护车到达现场后进行急救处理,之后将患者送往医院急诊室之间的救治。良好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3-4]。本研究总结2011年6月~2014年6月北京某3家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实施出诊指导-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北京某3家医院急诊科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的部,北京,100035;3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室,北京,100039;4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室,北京,100038)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05例,女75例,年龄45~83岁,平均(70.2±7.1)岁。发病时间:0.5~5 h,平均(2.1±0.4)h。合并症:高
摘要[ PDF 0.0 KB ] ( 310 ) 2015 ,8 (14): 58-61
-
综合康复训练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901 人次已浏览
彭小燕;曾惠英;李文英;温玉群;吴妙莉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促进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吞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收治的2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31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除鼻饲喂养外由专职护士根据患儿年龄给予吸吮奶瓶或用匙进行少量喂食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喂养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师及专职护士给予患儿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4周吞咽障碍程度及疗效,两组患儿<1个月,1~3个月,>3个月拔除胃管情况及3个月内拔管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4周吞咽障碍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内总拔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瘫患儿吞咽障碍恢复,提高患儿主动进食能力,缩短鼻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进食的时间,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289 ) 2015 ,2 (14): 53-56
-
转运流程在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799 人次已浏览
蔡艳芳郭履平李文娟
目的探讨转运流程在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传统转运方法对315例重症病人(对照组)进行院内转运,采用转运流程对309例重症病人(实验组)进行院内转运,观察两组病人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了解接收重症病人科室护士的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病人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对转运流程的评价优于对传统方法的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转运流程可有效降低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提高接收重症病人科室护士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327 ) 2014 ,6 (13):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