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534698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老年男性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653 人次已浏览

    程魏弟乔够梅王养民李晓玲朱文婷赵晨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的干预对老年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携带永久性膀胱造瘘管的老年男性患者92例,按就诊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集中授课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每月1次,每次60 min,共6个月;观察组基于IMB模型实施干预,每月1次,每次30~60 min,共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76.32±4.73)分高于对照组的(67.22±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7,P<0.05);实验组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10.32±4.48)分低于对照组的(19.98±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8,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对老年男性膀胱造瘘患者实施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减轻其自我...

    摘要[ PDF 6215.0 KB ] ( 227 ) 2017 ,5 (16): 8-13

  • 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现状及其相关性816 人次已浏览

    秦洁 蒋维连 张群 李晓玲 俸莉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和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47.86±6.10)分和(30.81±1.86)分,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324,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早期社会关系质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关系质量的改善可促进患者希望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应帮助乳腺癌患者利用社会关系,在提高患者希望与力量的同时,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摘要[ PDF 3422.0 KB ] ( 258 ) 2017 ,7 (16): 10-13

  • 手术室护士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2165 人次已浏览

    赵嘉; 李晓玲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手术室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比较,均P&lt;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舒适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期间实施舒适护理,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5 (9): 39-41

  • 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1759 人次已浏览

    李晓玲 文素芳 何春红 姜红

    目的 探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预防乳腺癌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10月在本院手术室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全程输入经恒温水箱加温至40℃的液体;实验组手术全程输入经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至40℃的液体.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15、30、60、90、120、150 min,术终瓶中液体温度(t1)及输液管接近患者输液端液体温度(tⅡ)、体温及低体温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t1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全麻插管30min后各时点tⅡ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全麻插管后60min,对照组各时点tⅡ低于t1(均P<0.05),而实验组患者各时点tⅡ明显高于tⅠ(均P<0.01);在两种方式的加温输液中,全麻插管90 min后,实验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终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静脉输人恒温水箱加温液体相比,输入经专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能提供更确切的液体温度,更能保障术中患者的体温于正常水平,这对于手术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1 (9): 0-0

  • 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对住院病人口服给药流程的改造2184 人次已浏览

    陈妙霞 陈华丽 李晓玲 李艳芳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对住院病人用药流程进行改造,以减少口服用药缺陷的发生.方法 根据FMEA方法,成立流程改进工作小组;列出口服用药的流程;指出子流程下可能导致差错的环节及原因;提出优先解决的问题及流程整改方案;跟踪整改的成效.结果 流程改进后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及口服用药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改造前后比较,均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前瞻性发现流程中潜在的漏洞,使护理管理者能"因病施治",充分发挥系统防御对缺陷的屏蔽功能.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 (9): 0-0

  • 2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服务现状的调查473 人次已浏览

    陈雪丹,方海云,何金爱,李晓玲

    目的 了解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服务的现状,为构建并完善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2020年9月至10月,选取我国2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神经内、外科病房工作护理人员168名,对其所在医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服务开展的基本情况、效果评价和阻滞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168名护理人员中,有31.0%(52/168)护理人员开展了脑卒中个案护理服务。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服务实施场所主要为神经内科及外科病房(88.5%)、卒中专科护理门诊(38.5%);实施的主要人员为护士(53.8%)、卒中个案管理师(44.2%);个案管理服务周期1年占比为78.8%;服务内容开展形式为建立个人档案(92.3%)和电话随访(96.2%)为主。最常用的评价工具及评价指标分别为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98.1%)和患者满意度(96.2%)。阻滞因素主要为未建立成熟的运行机制及信息系统(61.2%)、卒中个案管理工作流程不完善(58.6%)、政策支持不足(44.8%)。结论 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脑卒中患者专科护理门诊开展较少;个案管理护理服务开展内容较为传统及项目评价尚不全面;未发挥卒中个案管理师在个案管理中的独特优势。需进一步完善各项护理服务项目,加强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岗位资质和角色职责的科学规划,发挥个案管理师在个案管理的独特优势,从而促进个案管理护理服务的发展。

    摘要[ PDF 0.0 KB ] ( 175 ) 2022 ,7 (21): 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