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235 人次已浏览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组;李向芝;胡丽君;王娅敏;成守珍;
目的 形成《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完善人工气道湿化规范。方法 检索、评价和汇总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证据,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建议进行分析、修改及完善,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最终形成的《共识》内容包括相关概念、温湿化目标范围、人工气道湿化管理流程、湿化方式、湿化液选择、湿化效果评价方法等6个方面。结论 该《共识》实用性较强,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和质量的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193 ) 2023 ,11 (22): 1-10
-
广东省48家医院耳鼻咽喉科护士外耳道冲洗技术管理现况研究236 人次已浏览
袁汝亚;邓彩苗;樊维佳;高淑芬;吴洁丽;胡丽茎;
目的 探讨广东省耳鼻咽喉科护士外耳道冲洗技术的管理现状,为拟定和推广标准规范操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2年1月—2月,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共48家医院耳鼻咽喉科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共48名,运用广东省护理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自制外耳道冲洗现状调查问卷,对外耳道冲洗知识掌握、外耳道冲洗操作过程管理、培训管理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8份。(1)护士外耳道冲洗知识掌握状况:34名护士(70.8%)掌握外耳道冲洗操作适应证,38名护士(79.2%)掌握外耳道冲洗禁忌症;(2)外耳道冲洗操作过程管理状况:43家医院(89.6%)采用注射器作为冲洗器,24家医院(50.0%)采用一次性冲洗针作为冲洗接头,24家医院(50.0%)采用操作者或患者体表试温,37家医院(77.1%)根据患者反馈调控冲洗压力;(3)外耳道冲洗培训管理状况:35家医院(72.9%)未在冲洗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9家医院(60.4%)有外耳道冲洗操作人员准入资质要求,45家医院(93.7%)有外耳道冲洗操作技术培训。结论 广东省耳鼻咽喉科护士外耳道冲洗知识有待提高,外耳道冲洗操作过程管理及培训管理有待规范统一。建议行业拟定外耳道冲洗规范,各医院加强操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促进专科护理规范化发展。
摘要[ PDF 1.0 KB ] ( 143 ) 2024 ,6 (23): 1-7
-
新入职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与教育的现况研究234 人次已浏览
熊伟昕,胡丽茎,郭少静,马延召,成守珍
目的 探讨新入职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与教育现状,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安全培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通过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7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入职的17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ospital survey of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与安全教育调查表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共167名新入职护士完成研究。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整体积极反应率为73.16%,待改进维度包括“事件报告频率”(22.09%)、“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48.05%);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的新入职护士其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得分较普通本科院校毕业者高,每周工作时长≤40h者较每周工作时长>40h者安全文化认知得分高(均P<0.05)。新入职护士安全教育知晓率为62.35%,敏感条目的规范率为96.78%,不知晓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非惩罚上报制度者占比28.14%,既往发生过安全隐患事件者占比24.55%。结论 新入职护士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处于中上水平,安全教育知晓率处于中等水平,存在不良事件上报方面的认知误区,应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管理。
摘要[ PDF 0.0 KB ] ( 124 ) 2022 ,2 (21): 19-24
-
耳鼻咽喉综合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实践287 人次已浏览
郑莹,袁汝亚,陈婉东,胡丽茎
目的建立耳鼻咽喉综合护理门诊及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制订耳鼻咽喉综合护理门诊规范,选拔培训出诊护士,成立耳鼻咽喉综合护理门诊,提供耳专科、鼻专科、咽喉头颈专科多项护理服务,由患者、医生、护士对耳鼻咽喉综合护理门诊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选拔4名护士出诊,耳鼻咽喉综合护理门诊开展以来共接诊患者241例;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5.2%;医生认为,开展耳鼻咽喉综合护理门诊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医护合作、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护士认为,耳鼻咽喉综合护理门诊可为患者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提升护士自我价值。结论耳鼻咽喉综合护理门诊的开设满足了患者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提升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感,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一致认可。
摘要[ PDF 0.0 KB ] ( 228 ) 2020 ,9 (19): 62-67
-
2型糖尿病职场工作者健康自我管理与工作生产力现状及其相关性561 人次已浏览
王思琛 胡丽茎 罗国晶 张正平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职场工作者健康自我管理与工作生产力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糖尿病健康自我管理量表及工作生产力量表对广州及成都826名2型糖尿病职场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的职场工作者健康自我管理量表总分为(89.40±18.12)分;健康自我管理水平良好仅占4.49%。工作生产力量表总分为(14.09±6.08)分。健康自我管理量表总分与工作生产力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519,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职场工作者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但良好者所占比例小,工作生产力的影响处于中等水平,提升糖尿病职场工作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可降低糖尿病对其工作生产力的影响。2型糖尿病职场工作者应注重个人健康自我管理,用人单位也应注重推动职场工作者健康管理,建立优质健康职场,将有利于提高工作生产力。
摘要[ PDF 4563.0 KB ] ( 269 ) 2018 ,11 (17): 23-27
-
3种方法处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比较及护理567 人次已浏览
陈淳 陈洁冰 吴丽容 胡丽君 王马列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alginate dressing,AD)、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和常规换药3种方法在处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和总结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切口换药方案。方法选择本院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妇94例,按抽签法将产妇随机分为AD组31例,VSD组30例,对照组33例。AD组产妇切口采用AD换药法,VSD组产妇切口采用VSD换药法,对照组产妇切口采用传统换药法。比较3组产妇切口甲级愈合时间、换药频度、换药总花费及换药时疼痛程度情况。结果 AD组与VSD组产妇切口甲级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换药频度少于对照组;AD组产妇切口总花费少于其他两组;VSD组产妇切口换药频度优于其他两组,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3组产妇切口换药时疼痛程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D组、VSD组产妇换药时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结论 AD换药法处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费用经济,VSD法换药频度少,两者在缩短甲级愈合时间和切口换药减轻疼痛方面均较传统换药法有优势。
摘要[ PDF 3788.0 KB ] ( 260 ) 2018 ,10 (17): 45-49
-
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568 人次已浏览
黄杏笑 李少华 谭艳芳 杨航 胡丽婵 李海珍
目的探讨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8月,选择在老年精神科住院的90例AD且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咽部肌群训练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能有效促进AD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3755.0 KB ] ( 223 ) 2018 ,3 (17): 61-64
-
薄弱环节护理干预在产后1周内母乳喂养中的应用979 人次已浏览
任利娜; 张雅丽; 夏杰; 胡丽; 王惟;
目的探讨薄弱环节护理干预在产后1周内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11月在本科室分娩的产妇120例,2015年8~9月分娩的60例为对照组,2015年10~11月分娩的6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薄弱环节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周内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乳胀发生率和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1周内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乳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薄弱环节护理干预在产后1周内减少乳胀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和纯母乳喂养率。更多还原
摘要[ PDF 580.0 KB ] ( 316 ) 2016 ,9 (15): 0-29-32
-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现状941 人次已浏览
胡丽;张雅丽;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一种心身疾病[1]。抑郁症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其症状通常是慢性的、且持续存在,容易被医护人员和家属忽略,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及早识别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通过多种治疗和护理方法共同干预,使患者释放抑郁情绪、提高认知、改变行为模式、保障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就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现报道如下。1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情况抑郁症是冠心病常见的伴随疾病,研究表明[2-4],冠心病人群中,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的患病率高达31%~45%,其中15%~20%的患者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其患病率比普通正常人群高2~3倍。在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通常是慢性的和反复发作的。一项调查发现[5],因急性心血管事件入院的患者中,入院时或者入院不久就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中,大约有50%~70%的患者在发病前患有抑郁症,这跟既往的关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持续存在抑郁症的报道相吻合[6]。在抑郁症的病程研究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10 (14): 65-68
-
赋能式健康教育对白血病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1405 人次已浏览
李曼帝;倪敏;胡丽丽;刘敏杰;
赋能是协助患者发现和发展自我管理责任的内在能力[1]。通过提供知识、技能与资源,赋予个人或群体一定能力,使其积极行动,自我决策,从而能够从无权的被动者转变为能控制自己生活、影响他人、组织及社会环境的主动者[2]。白血病的确诊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是一件压力性负性事件,但由于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白血病患者可呈慢性病状态长期生存。因受疾病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每次治疗前后白血病患者存在较多不适症状,躯体和情绪问题往往同时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因此家属成为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3]。在长期与癌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家属在参与患者疾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参与治疗决策、监督治疗与护理效果、观察疾病变化等[4]。因此,重视调动和改善患者家属的照护能力,通过健康教育和康复技术指导,赋予和提高白血病患者家属(照顾者)一定的照护能力,对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等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6~11月,笔者将赋能理论应用于患者照顾者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患者与照顾者一般资料1.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5月的40例白血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9 (14):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