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患者留置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和集束化干预策略1062 人次已浏览
缪景霞;臧瑜;周小平;周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用引导针从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使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入口处。PICC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90年代开始引进中国[1]。目前,主要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输入高渗溶液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不但可以减少长期输液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还能够避免药物外渗导致的静脉炎、皮肤水泡或组织坏死,PICC为肿瘤患者安全顺利的化疗提供了有力保证[2]。然而,PICC在给患者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或断裂等。其中,静脉血栓形成是PICC置管后最危险的并发症[3]。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了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明确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采取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其发生率,对PICC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循证医学理念在医疗护理服务中越来越重
摘要[ PDF 0.0 KB ] ( 344 ) 2013 ,1 (12):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