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8150106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急诊临终高龄患者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132 人次已浏览

    胡秋香;杨梦;赖晓娟;黄燕梅;

    摘要[ PDF 1.0 KB ] ( 196 ) 2023 ,10 (22): 81-85

  • 尊严疗法改善临终患者希望水平、尊严状况、负性情绪有效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146 人次已浏览

    王瑞;张志刚;孔佳佳;程洁;

    目的 系统评价尊严疗法改善临终患者希望水平、尊严状况及负性情绪有效性,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尊严疗法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尊严疗法改善临终患者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至2021年9月。2名研究者独立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1 5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尊严疗法可以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MD=4.68,95%CI(3.02,6.34),P<0.001];亚组分析:改善其尊严(patient dignity inventory,PDI)[SMD=-0.80,95%CI(-1.57,-0.04),P=0.04],尊严(status self-esteem scale,SSES)[SMD=1.82,95%CI(1.51,2.14),P<0.001];缓解患者的焦虑[MD=-7.60,95%CI(-9.97,-5.23),P<0.001],抑郁[SMD=-3.00,95%CI(-4.21,-1.80),P<0.001]等负性情绪,并使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结论 对临终患者实施尊严疗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尊严水平,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摘要[ PDF 1.0 KB ] ( 73 ) 2023 ,2 (22): 60-68

  • ICU临终患者家属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206 人次已浏览

    郭红艳,李永刚,王玉英

    目的 探讨ICU临终患者家属的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ICU家属预期性悲伤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0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临终患者中选取家属160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预期性悲伤量表(anticipatory grief scale,AGS)、中文版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twenty-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McGill生存质量量表(McGill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QOL)进行调查。结果 共145名患者家属完成研究;ICU临终患者家属预期性悲伤得分为(87.37±8.31)分,述情障碍得分为(56.62±7.73)分,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为(43.56±7.69)分;ICU临终患者家属预期性悲伤与述情障碍得分呈正相关(r=0.411,P&lt;0.001),与患者生存质量呈负相关(r=-0.366,P&lt;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属性别、年龄、与患者的关系、述情障碍和患者生存质量是ICU临终患者家属预期性悲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lt;0.05),共解释方程变异的65.7%。结论 ICU临终患者家属的预期性悲伤处于较高水平,ICU医护人员需关注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开展临终关怀干预,以帮助患者家属顺利度过困难时期,促进其身心健康。

    摘要[ PDF 0.0 KB ] ( 116 ) 2022 ,1 (21): 21-27

  • 安宁疗护护士在临终照护过程死亡应对能力的描述性质性研究208 人次已浏览

    王娟,李怡玮,张秀华

    目的深入了解安宁疗护病房护士在临终照护过程的死亡应对能力,为护理管理者构建护士死亡教育模式和提高安宁疗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0月—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2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护士为访谈对象,制定访谈提纲,从情感、认知及行为对死亡应对能力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主题1情感表达能力方面:护士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自我疏导能力不足、同情疲乏;主题2认知能力方面:护士认真工作、满足病人需求、情绪宣泄、反思工作;主题3处理能力方面:护士缺乏与病人和家属的死亡沟通能力、希望开展死亡教育培训、希望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支持。结论在临终照护过程安宁疗护护士在情感表达、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尚存在不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团体支持方式来减轻护士工作及心理压力;加强护士死亡教育培训,提升其工作应对能力;鼓励护士间互相倾诉,形成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良好工作环境,从而提升护士的死亡应对能力。

    摘要[ PDF 0.0 KB ] ( 111 ) 2021 ,10 (20): 48-53

  • 临终患者预先护理计划实践研究现状228 人次已浏览

    阳佩,张春华

    &lt;正&gt;预先护理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又称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楚时,在获得病情预后和临终救护措施的相关信息后,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价值观,表明自己将来进入临终状态时的治疗护理意愿,并与医务人员和(或)亲友沟通其意愿的过程[1]。预立医疗指示(advance directives,ADs)是ACP的表现形式,

    摘要[ PDF 0.0 KB ] ( 129 ) 2021 ,3 (20): 79-84

  • 临终反向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265 人次已浏览

    李美荣

    目的探讨临终反向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某市宁养院服务的临终患者60例,将不同病区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反向关怀干预,即临终患者作为主体对亲友、同事、照护工作者等客体做出的关心慰藉活动,干预时间1个月,比较两组临终患者情绪、应对方式和希望水平以及患者家属的反向关怀态度。结果试验组临终患者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低,应对方式评分较对照组低,希望水平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除处理探视时间、长时间照护使患者感到沮丧及患者与家属共同进行临终教育等条目得分外,试验组患者家属反向关怀态度的其余条目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结论反向关怀可改善临终患者情绪,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并提高希望水平,可正向影响临终患者家属反向关怀态度,为临终关怀安宁疗护注入新内涵。

    摘要[ PDF 0.0 KB ] ( 155 ) 2021 ,2 (20): 58-63

  • 老年临终患者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387 人次已浏览

    安慧颖,陈长英,杜若飞,何文奇,韩鸽鸽

    摘要[ PDF 6476.0 KB ] ( 225 ) 2019 ,1 (18): 52-58

  • 老年临终患者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1208 人次已浏览

    安慧颖 陈长英 杜若飞 何文奇 韩鸽鸽

    &lt;正&gt;据统计[1],截至2016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并将于2025年左右突破3亿人,老年人口比例突破20%。不仅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2],老年患病率也在不断提高[3]。老年疾病往往不可逆转,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诊疗水平的极大提高,老年临终患者常接受以延长生命为目的的各种治疗。研究显示,约有1/3的老年人在离世前6个月接受

    摘要[ PDF 6472.0 KB ] ( 533 ) 2019 ,1 (18): 52-58

  • 重症监护室护士视角下临终患者需求的质性研究1031 人次已浏览

    吴奇云程念开沈霞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视角下临终患者的需求状况。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描述性定性研究方法,对本市某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1名ICU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资料分析,了解ICU护士对临终患者需求的描述。结果ICU护士对临终患者的需求描述为:没有痛苦的生理负担;维护尊严,能得到理解并满足其心愿;在临终期间有家属的陪伴和支持;亲人能够平静接受患者即将离开的事实。结论依据ICU临终患者的需求,医务人员应进一步关注对ICU临终患者的人文关怀,并提供优质的临终护理服务,帮助其舒适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摘要[ PDF 2485.0 KB ] ( 278 ) 2017 ,2 (16): 47-5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