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6888322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回授法健康教育对养老机构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626 人次已浏览

    胡秀香温玉兰

    目的探讨回授法健康教育对养老机构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所养老机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同伴教育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回授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健康素养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高血压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后高血压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回授法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人高血压健康素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4840.0 KB ] ( 184 ) 2017 ,5 (16): 51-55

  •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价值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及其相关性1318 人次已浏览

    张文静<SPAN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TRANSFORM: none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价值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健康价值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对本市某养老机构13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了解其健康价值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及其相关性。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价值得分为(7.78&plusmn;1.58)分,处于中等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132.78&plusmn;14.99)分,处于良好水平,其中营养维度得分最高,运动锻炼水平健康责任维度得分最低。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价值总分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lt;0.01);健康状况、健康价值是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子,可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43.50%变异。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价值处于中等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良好水平;健康状况越差及健康价值水平越高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越好。医护人员应提高老年人的健康价值水平,并在运动锻炼和健康责任上给予更多指导与帮助,促使其建立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摘要[ PDF 813.0 KB ] ( 309 ) 2016 ,3 (15): 3-5

  • 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及其危险因素分析501 人次已浏览

    蒋丹 刘伟 黄丹丹 姜美娴 郭倩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沈阳市5所养老机构内的124名老年人,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跌倒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表平均得分(28.17±12.13)分,共55名老年人有跌倒风险(得分≥30分),占44.4%;患脑卒中(OR=17.731)、腰椎间盘突出或滑脱(OR=5.802)和过去一年内跌倒次数(OR=2.223)是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危险因素(均P&lt;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较高,应重视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预防,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预防老年人跌倒。

    摘要[ PDF 2983.0 KB ] ( 306 ) 2019 ,5 (18): 1-5

  • 养老机构衰弱及衰弱前期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28 人次已浏览

    廖琴,高静,钟懿珠,柏丁兮,刘锐芮,张浩,伍侨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衰弱及衰弱前期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四川省成都市8所养老机构的436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评估老年人的衰弱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及健康相关资料,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营养评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分别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的情况,并分析其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养老机构衰弱及衰弱前期老年人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率为48.6%,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为81.0%,总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8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环境、自评健康状况、体育锻炼、营养状况、社会支持是养老机构衰弱及衰弱前期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均P&lt;0.05)。结论养老机构衰弱及衰弱前期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较严重,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46 ) 2020 ,7 (19): 16-23

  •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空间受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98 人次已浏览

    闫亭,于卫华,郑俊俊,李少奇

    目的 探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受限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利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月—10月选择合肥市某三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240名≥65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制度化环境中生活空间评估量表(life-space assessment in institutionalized settings,LSA-IS)对老年人进行现况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生活空间受限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31名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完成研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入驻老年人生活空间得分为(24.9±15.7)分,其受限的发生率为24.7%(57/2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入驻养老机构类型、不同入驻养老机构费用来源、1年内有跌倒史、不同入驻养老机构时长的老年人生活空间受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入驻养老机构的费用来源于子女与其他补贴、有跌倒史、入驻养老机构&gt;4年为生活空间受限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lt;0.05)。结论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空间得分较低,受限的发生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入驻养老机构的费用来源于子女与其他补贴、有跌倒史及入驻养老机构时间较久的老年人,可根据其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避免或延缓老年人生活空间受限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39 ) 2022 ,10 (21): 27-32

  • 情绪释放疗法在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241 人次已浏览

    徐丽华,金瑞华,刘婉莹

    目的探讨情绪释放疗法在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养老机构开展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按所在养老机构的院区为单位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接受养老机构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3个月的情绪释放疗法。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焦虑、抑郁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01)。结论情绪释放疗法可有效降低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

    摘要[ PDF 0.0 KB ] ( 134 ) 2020 ,7 (19): 55-62

  • 基于照顾者技能模型构建养老机构失智症患者照顾者指导方案及其应用27 人次已浏览

    林子涵;李津;赵倩;司冬梅;王婧;

    目的 基于照顾者技能模型构建失智症患者照顾者的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2020年9月至12月选取西安市两家养老机构的72例失智症正式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家养老机构招募的正式照顾者39名作为培训组,另一家同类型养老机构招募的正式照顾者33名为对照组。对照组照顾者给予常规宣教,培训组给予基于Farran的照顾者技能模型的照顾知识、技能、情绪管理以及资源利用4个模块指导方案,主要包括培训失智症疾病知识和护理常识,通过瑜伽等管理自身情绪,利用手册等资源提高照护技能,为期3个月。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正式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后正式照顾者的照顾者负担得分、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照顾者技能模型的培训方案能一定程度减轻正式照顾者照顾负担,并改善抑郁状态。

    摘要[ PDF 1.0 KB ] ( 61 ) 2023 ,10 (22): 58-64

  • 护理本科生参与养老机构志愿服务阻碍因素的质性研究222 人次已浏览

    蒲海旭,张银华,陈杨,周志明,罗芮莹

    目的探讨影响医学院校本科护生参与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的阻碍因素,以期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研究支持。方法 2019年5月—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9名长期参与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的某医学院校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分析法指导资料的分析。结果提炼出本科护生参与养老机构志愿服务阻碍因素的3个主题(含8个次主题):沟通交流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老年人负性情绪严重拒绝沟通、年龄代沟);志愿服务与护理学专业关联性低(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实施中医护理存在困难);志愿团队欠缺组织和管理(志愿者流动性大、志愿服务时间安排欠缺合理、学校与养老机构缺乏有效沟通)。结论学校应注重培养护生志愿者的人文关怀和沟通技巧,并加强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提升护生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尽量拓宽志愿服务内容和项目,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构建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促进护理专业服务项目开展;学校应与养老机构进行联合管理,加强互动和信息共享,完善志愿者监督和激励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持续性。

    摘要[ PDF 0.0 KB ] ( 105 ) 2021 ,1 (20): 58-6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