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538309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护理895 人次已浏览

    贾宏艳;丁静;张伟锋;陶桂;陈莉;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指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扩展到上皮的上半部,乃至全层,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形态学上缺乏浸润进入黏膜下层依据的癌都归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使用内镜下专用器械及辅助设备对早期消化道肿瘤进行环切、剥离的一项新技术,能实现较大病变的完整剥离,剥离的病变能提供全面的病理诊断资料[1-4],是治疗黏膜病变的一种合理、简便、性价比高的内镜微创治疗技术。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6月对30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6月对30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7岁,中位年龄54.5岁。病程:110~145 d,平均(128.0±12.0)d。1.2方法患者常规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黏膜病变,对直径在20~30 mm之间各种隆起型或平坦型癌前病变及可疑的早期癌变病灶,采用复方碘溶液染色内镜检查及超声微探头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和侵犯深度,考虑为癌前病变或早癌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高级

    摘要[ PDF 758.0 KB ] ( 204 ) 2015 ,10 (14): 50-53

  • 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护理配合1362 人次已浏览

    戴艳清;邵发保;黄艳春;梁敏;杜秀珍

    目的探讨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急诊内镜下治疗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要点。结果 69例患者中67例内镜下成功取出,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另外1例改用十二指肠侧视镜顺利取出;2例均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成功取出顺利完成的保障。

    摘要[ PDF 794.0 KB ] ( 327 ) 2015 ,12 (14): 39-42

  •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1315 人次已浏览

    覃喜香彭铁立刘均英欧阳美丽甘伙烨张寒仙江晟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术患者100例,将2014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并嘱其按时复诊,出院后每个月由责任护士电话回访1次;将2015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一样,出院后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本研究的延续护理方案,将该方案应用于出院患者护理中。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饮食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和饮食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可提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治疗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服药和饮食依从性。

    摘要[ PDF 4385.0 KB ] ( 210 ) 2017 ,4 (16): 44-49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切除直肠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1223 人次已浏览

    柏艳芳李凤姣周怡吴枚禅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在直肠肿瘤切除术中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35例TEM切除直肠肿瘤手术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效果满意,无复发病例,4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其中3例处理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低分化腺癌,择期另行手术。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合理科学的体位安置、熟悉手术步骤及配合程序、熟练的仪器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摘要[ PDF 0.0 KB ] ( 362 ) 2014 ,8 (13): 31-33

  • 自制水囊在无痛食管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中的应用4218 人次已浏览

    邓卫萍; 陈小华; 夏韶华; 曾爱琼; 李杰

    【摘要】 &lt;正&gt;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于食管隆起性病灶诊断具有重要作用[1]。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超声内镜由于检查时间较长,在清醒状态下检查,患者容易引起呛咳、恶心、呕吐等不适[2]。无痛内镜检查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诊断检查的成功率[3],然 更多还原

    摘要[ PDF 783.0 KB ] ( 227 ) 2013 ,5 (12): 83-83

  •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的护理895 人次已浏览

    黄榕;徐丽;彭阳;刘映晨;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是食管贲门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欧美等国家发病率每年约1/10万[1]。AC临床表现为固体及液体食物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偶见胸骨后疼痛不适、体重减轻,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经口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可免除AC患肌的梗阻[6];内镜下支架置入和球囊扩张术,可暂者外科手术的痛苦,有效治疗AC[3-4]。选择2011年时解决进食困难,但复发率高[7];内镜下注射肉毒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POEM术的85例AC素治疗AC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具有很好的近患者,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期效果,但远期效果不佳[8];传统外科手术Heller术存在创伤大、费用高、风险大等弊端,不易被患1资料与方法者接受。POEM是通过在食管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建1.1一般资料立黏膜下隧道,在隧道内行食管固有肌层切开而达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消化内到治疗目的。POEM具有以下优势:1保留食管黏镜中心行POEM术的AC患者

    摘要[ PDF 0.0 KB ] ( 258 ) 2015 ,5 (14): 44-47

  • 右美托咪啶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中的应用1037 人次已浏览

    王琦;丁登峰;李亚丽;高雅静;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是鼻外科学一项新的技术,在清除病变的基础上,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正常的解剖结构和黏膜,维系鼻腔和鼻窦基本的生理功能[1]。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鼻腔因填塞膨胀海绵而不通,口咽部残存血液和分泌物,需进行吸痰,由于吸痰刺激以及疼痛使患者出现躁动等反应。研究显示[2],应用右美托咪啶可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9月对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于手术结束前采用右美托咪啶静脉输注,使患者处于较安静状态,顺利渡过麻醉复苏期。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1月~2013年9月选择在本院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40例。入选标准:择期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初次手术;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意识、精神正常。排除标准: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高血压、冠心病、精神障碍患者。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8~40岁,平均(32.4&#177;9.8)岁。体重50~70 kg,平均(59.7&#177;11.7)kg。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85.9&#177;14.5)min。1.2方法患者

    摘要[ PDF 0.0 KB ] ( 234 ) 2015 ,6 (14): 44-46

  • 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认证的质性研究270 人次已浏览

    谭丹,乐梅先,赵丽萍,张雪琴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及护理管理者对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及其所应具备核心能力的看法和观点,为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运用一对一面对面访谈与电话访谈法,对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护士长及护士、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消化专科医生共10名临床医护人员及2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通过访谈得出4个主题:消化内镜护士承担着多种角色;消化内镜护士需要进行专科化培训;有必要对消化内镜护士进行专科化培养认证,但目前资质认证还存在一定困难;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应具备多种核心能力。结论建议对消化内镜护士进行专科化培养和认证,重视和加强对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内镜诊疗配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精神及科研创新能力等几种重要核心能力的培养。

    摘要[ PDF 0.0 KB ] ( 171 ) 2020 ,1 (19): 24-29

  • 经鼻内镜鼻咽切除联合带血管蒂鼻腔粘骨膜瓣修复术治疗鼻咽坏死围手术期的护理432 人次已浏览

    夏乐 萧燕华 胡雯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咽切除联合带血管蒂鼻腔粘骨膜瓣修复术治疗鼻咽坏死(post-radiation nasopharyngeal necrosis,PRNN)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以便为护理该类疾病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48例PRNN患者实施经鼻内镜鼻咽切除联合带血管蒂鼻腔粘骨膜瓣修复术,给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48例PRNN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1例有头痛患者疼痛评分由术前中位数6.50分下降至术后0分,术后鼻臭消失,术前41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在围手术期无继发感染,无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等并发症。48例术后恢复良好,3~5d康复出院。结论对鼻内镜鼻咽切除联合带血管蒂粘骨膜瓣修复术患者,围术期应做好心理护理,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术后预防出血,做好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及脑脊液漏,出院指导等,其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效果,对患者早日康复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PDF 4994.0 KB ] ( 267 ) 2019 ,10 (18): 29-34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消化内镜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718 人次已浏览

    石雪平 李雯 周晓亮 蔡薇 彭春艳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消化内镜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11月在本科室行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产生的所有活体组织标本30 679份设为FMEA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标本管理;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本科室行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产生的所有活体组织标本31 615份设为FMEA实施后组,采用FMEA模式进行标本管理。比较FMEA实施前后两组优先风险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及标本失误发生率情况。结果 FMEA实施后居于前6位失效模式的RPN均低于125分,RPN值从实施前126~175分降至实施后0~40分;FMEA实施前后标本失误发生率比较,P&lt;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标本失误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应用FMEA在消化内镜病理标本中管理,降低了标本失误发生率,提高了消化内镜病理标本管理质量。

    摘要[ PDF 4241.0 KB ] ( 288 ) 2018 ,1 (17): 42-4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