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Ⅱ期心脏康复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200 人次已浏览
文青;毛孝容;唐小丽;杨小娟;陈娟;邹小翠;韩虎魁;
目的 检索、评价及总结冠心病Ⅱ期心脏康复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居家运动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证据资源“6S”模型,采用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检索。计算机系统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美国心肺康复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AACVPR),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N,SinoMed,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关于冠心病Ⅱ期心脏康复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临床决策和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及整合。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3篇、临床决策2篇。从运动获益、运动评估、运动处方、安全与监测和健康教育5个方面共总结23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冠心病Ⅱ期心脏康复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建议医护人员应用证据时充分考虑临床情境,结合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和偏好,制订适宜的、个性化运动康复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 PDF 1.0 KB ] ( 246 ) 2024 ,10 (23): 77-85
-
高强度间歇训练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172 人次已浏览
王艳;李洁;曾玲;
目的 对于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评价,为CHD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CHD患者HIIT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1月4日。经过循证护理培训考核合格的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atic reviews 2,AMSTAR 2)量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规范(preferred reporting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声明、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文献报告质量评价以及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3篇系统评价。AMSTAR 2结果显示,1篇文献质量高,2篇低,10篇极低;PRISMA得分为16~26.5分,6篇报告相对完整,7篇报告存在一定缺陷;13篇系统评价的48条结局指标证据中,12条证据为中等质量,9条证据为低等质量,27条证据为极低等质量。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 continuous training,MICT)比较,HIIT在6项主要结局指标: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血压均得到更佳的康复效果。结论 HIIT在CHD患者康复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且安全性尚可,考虑到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文献报告质量以及证据质量级别较低,未来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摘要[ PDF 1.0 KB ] ( 201 ) 2024 ,7 (23): 54-62
-
冠心病患者疲劳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549 人次已浏览
李凤,王瑞,夏锐南,周嘉慧,肖康娇,黎蔚华
<正>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攀升,最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报道[1],我国冠心病患者高达1139万,严重损害居民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疲劳作为冠心病患者主要的伴随症状,是其死亡风险的预测因子[2]。
摘要[ PDF 0.0 KB ] ( 105 ) 2022 ,12 (21): 82-86
-
Ⅱ期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术后患者运动能力、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影响181 人次已浏览
李莺,冯雪,陈碧云,刘华平
目的 探讨Ⅱ期心脏康复对提升冠心病术后患者运动能力、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63例冠心病术后患者,进行为期12w的Ⅱ期心脏康复,包括每周3次的运动训练和每周1次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进行监测和调查,分析患者参加Ⅱ期心脏康复运动训练的依从性。结果 27例(42.9%)实际参加Ⅱ期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次数>18次,患者依从性较低。与干预前比较,患者Ⅱ期心脏康复后运动能力数值、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得分均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Ⅱ期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方面有显著提升效果,但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
摘要[ PDF 0.0 KB ] ( 94 ) 2022 ,4 (21): 38-44
-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住院率的影响265 人次已浏览
崔虹,陈凌,林丽霞,赖敏华,谢永标
目的 了解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按患者入院时间先后次序进行分组,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电话随访失去联系1例,最终纳入42例;2019年4月至7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3例设为试验组,电话随访失去联系6例,最终纳入37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出院后采用电话方式回访;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3个月。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了解患者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比较两组再住院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降低再住院率。
摘要[ PDF 0.0 KB ] ( 113 ) 2021 ,11 (20): 43-47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295 人次已浏览
杨华,程湘琦,刘聪聪,何玉腊,高好考,贺媛,张亚敏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下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ECMO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9例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如下护理措施:术前做好物品准备和患者准备;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中,实施制动护理、穿刺部位护理、停机及拔管护理及反搏效果观察;ECMO中,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出入液量及体温、凝血酶原时间的监测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做好穿刺侧肢体疼痛护理和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4.0±0.7)h。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血管链崩溃,2例穿刺部位发生血肿,1例术后发生尖端性扭转室速和室颤,经处理以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术前做对好物品准备和患者准备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做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配合及ECMO循环支持的护理是保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的保证。
摘要[ PDF 0.0 KB ] ( 177 ) 2020 ,6 (19): 55-60
-
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501 人次已浏览
杨学青 张铮 李海香 彭子娟 王承竹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列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出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延续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的延续护理,时间为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住院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118.39±13.14)分高于对照组(98.58±12.17)分;再住院率为32.00%低于对照组54.00%(均P<0.05)。结论利用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再住院率。
摘要[ PDF 3599.0 KB ] ( 215 ) 2019 ,4 (18): 43-46
-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452 人次已浏览
张艳艳 林平 王旖旎
<正>心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研究表明[1]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的减低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及心肌电活动的稳定性,导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等心脏不
摘要[ PDF 4705.0 KB ] ( 251 ) 2019 ,3 (18): 64-68
-
基于微信群的微课教育及随访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457 人次已浏览
张彩虹 钱新毅 刘晓霞 魏婷 刘娟 夏明 艾娟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群的微课教育及随访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便提高冠心病患者延续护理的质量。方法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制订延续护理方案,将本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微课教育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2周后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再次门急诊率和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出院12周后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再次门急诊率和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群的微课教育及随访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再次门急诊率和再入院率。
摘要[ PDF 5517.0 KB ] ( 208 ) 2018 ,8 (17): 64-69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645 人次已浏览
应波 朱丛丛 杭莺 杨莘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heart care unit,CCU)工作的护理质量客观评价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最终形成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8.89%、100.00%,权威系数为0.858和0.86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CCU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用于评价CCU护理管理质量。
摘要[ PDF 6710.0 KB ] ( 258 ) 2018 ,5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