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936 人次已浏览
李文;赵文红;蒋涛;张新征;
急性脑出血指的是脑实质内的小动脉或者小静脉破裂引起的脑血管疾病,一般情况下多发于脑基底节、丘脑和脑干等部位,该病为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危险的一种,发病迅速、病情危急、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院前急救指第一医疗救援者到达现场后对患者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至救护车到达现场后进行急救处理,之后将患者送往医院急诊室之间的救治。良好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3-4]。本研究总结2011年6月~2014年6月北京某3家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实施出诊指导-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北京某3家医院急诊科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的部,北京,100035;3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室,北京,100039;4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室,北京,100038)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05例,女75例,年龄45~83岁,平均(70.2±7.1)岁。发病时间:0.5~5 h,平均(2.1±0.4)h。合并症:高
摘要[ PDF 0.0 KB ] ( 315 ) 2015 ,8 (14): 58-61
-
不同气道湿化法在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中的应用1329 人次已浏览
李冬梅;姜华;池健;王秡;王卫星;麻亚晶;
脑出血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后,气体由于失去正常呼吸道黏膜加温、滤过、湿化等作用,又因持续负压吸痰使气道黏膜和纤毛运动受损导致气道干燥、痰液干涸、呼吸道粘稠分泌物增多,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84%[1-4],直接影响脑组织供氧及患者预后。老年患者的免疫能力、机体调节能力以及抵抗力均降低,更易引发肺部感染。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使痰液稀释,促进痰液排出,保持气道畅通和湿润,可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5-6]。本研究自2012年2月~2014年3月对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分别采用间断雾化吸入法和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以期寻找一种既能提高气道湿化效果,又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合理气道湿化方法,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4年3月本院共收治96例脑出血老年患者。纳入标准:1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出血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 sore,GCS)≤8分;2年龄≥60岁;3入院后均行手术并术后气管切开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或慢性肺部疾病患者;2已发生肺部感染患者;3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将2012年2月~20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9 (14): 41-44
-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1377 人次已浏览
覃喜香彭铁立刘均英欧阳美丽甘伙烨张寒仙江晟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术患者100例,将2014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并嘱其按时复诊,出院后每个月由责任护士电话回访1次;将2015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一样,出院后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本研究的延续护理方案,将该方案应用于出院患者护理中。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饮食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和饮食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可提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套扎治疗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服药和饮食依从性。
摘要[ PDF 4385.0 KB ] ( 227 ) 2017 ,4 (16): 44-49
-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护理1097 人次已浏览
李妙芝何剑琴
目的了解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情况及其护理体会。方法对8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术前做好物品和肠道准备;术中娴熟配合;术后严密病情观察。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小肠镜检查,无发生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阳性检出率83.7%。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病因诊断准确率。评估患者病情,做好术前和肠道准备,医护娴熟的配合,严密病情观察对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361 ) 2014 ,6 (13): 56-58
-
1例乳腺巨纤维腺瘤破裂出血的护理1003 人次已浏览
邓霞李文姬
正乳腺巨纤维腺瘤是乳腺纤维腺瘤的少见类型,肿瘤直径5cm或重量500g[1]。其发病机制除了种族、地域及饮食因素外,一般认为是卵巢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多分泌和(或)局部雌激素受体敏感性明显增高导致乳腺实质增生、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同时孕酮相对降低,孕酮对雌激素的抑制作用失去而致间质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与胶原化[2]。由于肿瘤大、生长快、中央区域供血差、组织坏死很容易引发血管破裂,一旦失血,将引起血容量低下,
摘要[ PDF 0.0 KB ] ( 326 ) 2014 ,8 (13): 79-80
-
1例外、舌癌根治术行气管切开您、并发无名动脉大出血患者的护理772 人次已浏览
邢育珍,宋婉芬,肖淑芬
摘要[ PDF 858.0 KB ] ( 296 ) 2016 ,4 (15): 80-83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局部出血影响因素993 人次已浏览
杨仲毅张晋昕李雪梅谭敏谊赵明郑莹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术后预防穿刺口局部出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12月在本院心介入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患者198例,采用前瞻性研究,以患者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为结局,将患者分为发生出血组62例与未发生出血组136例。记录患者术前用药方案、止血器放置位置、术后腕关节伸直制动时间、第1~2次松止血器时间及圈数、解除压迫时间、全松止血器时间及实验室血液化验结果等,采用Cox回归分析筛查患者出血影响因素。结果术前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方案、止血器居于前臂桡侧与尺侧中轴线上、止血器中点与腕第2横纹距离偏大、全松止血器时间早是影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的因素,其RR值分别为2.001、3.521、1.470、0.999(均P0.05)。结论术前采用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抗凝药方案、止血器压板中点居于前臂桡侧与尺侧中轴线上、止血器中点与腕第2横纹距离偏大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的危险因素,延长全松止血器时间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的保护因素。
摘要[ PDF 0.0 KB ] ( 383 ) 2013 ,10 (12): 1-5
-
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138 人次已浏览
程国杰;王宁;赵晓辉
目的 总结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75例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中枢衰竭3例,术后血肿腔再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 做好细致的并发症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做好脑疝、术后再出血及术后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预防是降低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摘要[ PDF 0.0 KB ] ( 298 ) 2015 ,1 (14): 45-46
-
不同鼻饲法在高龄重型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1184 人次已浏览
何惠美;刘文青;刘景端;温春霞;郭苑秋;郭苑芳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鼻饲法和分次注入鼻饲法在高龄重型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高龄重型脑出血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分次注入鼻饲法,观察组采用持续滴注鼻饲法。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持续滴注鼻饲法可改善高龄重度脑出血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370 ) 2015 ,4 (14): 26-28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2160 人次已浏览
王彦芳 刘军节
目的 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20例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结果 220例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139例(63.2%),胎盘因素33例(15.0%),软产道裂伤26例(11.8%),凝血功能障碍5例(2.3%),其他原因17例(7.7%).抢救成功率为100.0%.结论 做好产前教育、产时及产后监测、产后出血的处理和出院指导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09 ,12 (8):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