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29566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骨肿瘤化疗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37 人次已浏览

    方国林,万昌丽,李晓林,欧艺轩

    目的  调查骨肿瘤化疗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本院首次接受化疗的 265 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Piper 疲乏量表(the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PFS-R)、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骨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239 例患者完成研究。骨肿瘤化疗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 154 例,发生率为 64.44%。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每日睡眠时间 <5h,体质量指数较低及焦虑、抑郁评分较高是骨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方式是其保护因素(均 P<0.05)。结论  骨肿瘤化疗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需针对体质量指数较低、睡眠时间较短、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的患者预干预,从而减少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的发生。

    摘要[ PDF 1.0 KB ] ( 141 ) 2024 ,12 (23): 23-28

  • 基于网络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桥梁症状的横断面研究95 人次已浏览

    张新春;王义海;陈玲;赵蓓;

    目的识别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探索症状群间的桥梁症状,为症状的精准干预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本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3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unction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breast,FACT-B)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分层回归分析各症状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应用网络分析法识别症状群间的桥梁症状。结果共32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完成研究。共提取3个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精神心理症状群及神经相关症状群,其中消化道症状群可独立解释生活质量总变异的10.2%。网络分析中桥梁预期影响系数、强度及紧密中心性指标高的症状为苦恼(rbe=3.927,rbs=3.927,rbc=0.436),疲乏(rbe=3.907,rbs=3.907,rbc=0.434),胃口差(rbe=3.842,rbs=3.842,rbc=0.427)。结论消化道症状群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疲乏、胃口差、苦恼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间的桥梁症状,医护人员可基于桥梁症状对患者进行精准干预,以便提高症状管理效能,节约医疗成本。

    摘要[ PDF 1.0 KB ] ( 78 ) 2024 ,8 (23): 11-18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癌因性疲乏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94 人次已浏览

    张清;倪志红;姚文英;周雪梅;

    摘要[ PDF 1.0 KB ] ( 145 ) 2023 ,12 (22): 60-65

  • 虚拟现实技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93 人次已浏览

    徐晓敏;顾芬;季李华;王萍;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初次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肿瘤一病区和二病区分别设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R干预,即患者在6个深度放松型3D场景(旅行、星空、四季、地球、公园、海底世界6个场景)中自由切换,沉浸式交互体验。住院期间每次化疗前进行VR干预1次,化疗间歇期每周2次复诊时至医护联合门诊进行VR干预1次,每次20min。在第1次入院、第3次、第5次、第7次化疗时比较两组患者中文版Piper修订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 of Chinese,RPFS-CV)评分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7个疗程的化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RPFS-CV评分组间、时间与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第1次化疗前与第3次、第5次、第7次化疗前比较,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高于第1次化疗时。结论 深度放松型沉浸式交互体验的VR通过增强患者视觉感官刺激,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增加皮质醇分泌,有抑制疲乏上升趋势作用,可用于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癌因性疲乏。

    摘要[ PDF 1.0 KB ] ( 70 ) 2023 ,10 (22): 1-7

  •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术中焦虑与疼痛的影响87 人次已浏览

    行博荣;李育玲;王嵘;朱瑞芳;韩世范;

    目的 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对减轻局部麻醉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患者术中焦虑与疼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在本院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7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4月至6月接受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10月的37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使用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态评分、疼痛评分及生命体征。结果 干预组术中焦虑状态评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降低TACE患者术中疼痛和焦虑水平,并稳定手术前期血压。

    摘要[ PDF 1.0 KB ] ( 74 ) 2023 ,8 (22): 32-37

  • 时间观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及焦虑抑郁的影响94 人次已浏览

    张俊;杨佳;李苗;李盼盼;李娟;

    目的 评价时间观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8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普外科住院的4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干预时间3个月,对照组干预结束后,间隔1个月时间,2021年1月至5月选择在同一家医院同一科室住院的4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间观疗法干预,干预时间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焦虑抑郁和时间观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及时间观中的过去积极、未来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观中的过去消极维度得分及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时间观疗法可促进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帮助其重建平衡的时间观和减轻焦虑及抑郁程度。

    摘要[ PDF 1.0 KB ] ( 68 ) 2023 ,7 (22): 25-31

  • 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失志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142 人次已浏览

    李月;姬春晖;蒋宇;周娟;杨聪;赖巧蓉;苏建萍;

    目的 调查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失志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2年1月至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210例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化版失志量表(the short demoralization scale,DS-Ⅱ)、盆底功能障碍简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20,PFDI-20)、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generic scale,FACT-G)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失志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204例患者完成调查。失志总分为15.0(9.0,18.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子女数目、家庭人均月收入、手术方式和术前是否做过盆底康复训练的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其失志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志与盆底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714,P<0.01),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661,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盆底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是失志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失志水平总变异的76.3%(P<0.001)。结论 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失志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升,医护工作者可根据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特别重视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差者,以降低其失志水平。

    摘要[ PDF 1.0 KB ] ( 72 ) 2023 ,7 (22): 8-14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131 人次已浏览

    邱丽文;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50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积极度量表(patient activation measure13,PAM13)、自我调节疲乏量表(self-regulated fatigue scale,SRFS)、疾病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illness scale,AIS)进行调查,采用统计描述与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描述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现状与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平均得分为(58.76±13.6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自我调节疲乏、疾病接受度是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其可共同解释总变异的60.30%。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处于中等水平,亟需提高;对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文化程度低、自我调节疲乏程度高、疾病接受度低者,应采取针对性策略提高其自我管理积极度,从而提高其治疗的信心。

    摘要[ PDF 1.0 KB ] ( 168 ) 2023 ,6 (22): 38-45

  • 运动疗法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Meta分析72 人次已浏览

    张莹;李之华;刘子晗;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疗法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CINAHL,Cochrane libiary,Web of science 9个数据库中有关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运动疗法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7月20日。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采用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独立评价,再交叉核对。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3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疗法能降低肿瘤化疗患者的神经毒性[SMD=0.63,95%CI(0.12,1.15),P=0.02]、减轻肢体神经性疼痛[SMD=-0.86,95%CI(-1.46,-0.27),P=0.004]、促进身体平衡[SMD=-0.75,95%CI(-1.02,-0.48),P<0.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运动疗法可降低肿瘤化疗患者神经毒性,减轻肢体神经性疼痛,促进身体平衡。

    摘要[ PDF 1.0 KB ] ( 39 ) 2023 ,5 (22): 72-79

  • 乳腺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最佳证据总结138 人次已浏览

    张如娜;段霞;

    目的 总结乳腺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苏格兰院际指南网、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美国肿瘤护理协会、安大略省癌症护理中心、美国运动医学会、美国国立指南网、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医脉通、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临床指南、临床决策、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结果 共纳入文献12篇,其中临床实践指南3篇、临床决策1篇、系统评价8篇。总结最佳证据21条,包括运动前评估、运动时机、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效果、运动方案制定原则、注意事项7个方面。结论 乳腺癌放化疗患者CRF运动干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护理人员可根据证据进行临床护理实践。

    摘要[ PDF 1.0 KB ] ( 44 ) 2023 ,4 (22): 64-70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