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协调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517 人次已浏览
刘玲何竟
目的 探讨以护理协调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12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多学科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吞咽治疗及康复护理,多学科组患者采用护理协调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心理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心理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学科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协调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能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并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摘要[ PDF 4623.0 KB ] ( 214 ) 2017 ,9 (16): 64-69
-
抽吸式刷牙法在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1003 人次已浏览
贾秀萍秦玉菊陈芳
目的探讨抽吸式刷牙法在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康复科的6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抽吸式牙刷刷牙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口腔护理操作时间,口腔异味、口腔炎或口腔溃疡、黏膜损伤,口腔致病菌检测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口腔护理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患者口腔清洁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炎或口腔溃疡、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口腔致病菌阳性率第5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抽吸式牙刷刷牙法进行口腔护理,能彻底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386 ) 2013 ,2 (12): 41-44
-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934 人次已浏览
陈曦,范柏林,凌慧芬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6 ,2 (15): 30-33
-
早期冰刺激联合吞咽及摄食训练在意识清醒重症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1539 人次已浏览
鄢丽<SPAN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44,244,244);
目的探讨早期冰刺激联合吞咽和摄食训练在意识清醒重症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脑外伤合并吞咽障碍意识清醒患者74例,将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患者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吞咽及摄食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冰刺激疗法,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冰刺激疗法联合吞咽和摄食训练可改善意识清醒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
摘要[ PDF 572.0 KB ] ( 390 ) 2016 ,3 (15): 8-7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性吞咽障碍训练中的应用1122 人次已浏览
尹玉珊梁玮莹庄红花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性吞咽障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伴有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吞咽障碍训练,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吞咽障碍训练。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伴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中进行有针对性、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351 ) 2014 ,2 (13): 23-26
-
综合康复训练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873 人次已浏览
彭小燕;曾惠英;李文英;温玉群;吴妙莉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促进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吞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收治的2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31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除鼻饲喂养外由专职护士根据患儿年龄给予吸吮奶瓶或用匙进行少量喂食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喂养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师及专职护士给予患儿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4周吞咽障碍程度及疗效,两组患儿<1个月,1~3个月,>3个月拔除胃管情况及3个月内拔管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4周吞咽障碍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内总拔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瘫患儿吞咽障碍恢复,提高患儿主动进食能力,缩短鼻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进食的时间,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271 ) 2015 ,2 (14): 53-56
-
住院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的循证实践314 人次已浏览
薄琳,陈宝玉,陈文秀
目的应用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最佳证据,建立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标准流程,提高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质量。方法对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系统检索、质量评价,汇总高级别证据,并结合临床实践和专业判断,形成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标准流程循证实践方案。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本院2个神经内科病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吞咽障碍口腔护理循证实践方案。实施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规范率、口腔卫生状况评分、口臭发生率、口腔溃疡发生率及护士对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口腔护理规范率、口腔卫生状况评分、口臭发生率、口腔溃疡发生率及护士对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循证总结出的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标准流程循证实践方案,规范了护理人员口腔护理,提高了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口腔护理相关知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239 ) 2020 ,2 (19): 1-7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构建22 人次已浏览
钱颖吉,唐红,王丽婷,程红岩,尤莉,李莉,
目的 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为护理人员客观评价照顾者的营养照护水平以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照顾者技能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检索和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预调查,确定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9和0.910,变异系数分别为0.035~0.162和0.025~0.078,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205~0.276和0.278~0.364(P<0.01),2轮专家函询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31~4.95分、4.55~4.96分。构建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包括经口营养照护知识、经口营养照护态度、经口营养照护技能、照顾者自身素质、照顾者管理自身情绪和家庭及社会资源管理等6个一级指标,共38个二级指标,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系数均<0.05。结论 构建的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护理人员对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25 ) 2024 ,11 (23): 16-23
-
量化食物稠度的吞糊试验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观察398 人次已浏览
李小娟,邓敏,曾湮
目的 探讨量化食物稠度的吞糊试验进食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32例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 ,研究组采用量化食物稠度的吞糊试验制订患者的进食方案进食。 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量化食物稠度的吞糊试验制订患者 的进食方案进食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
摘要[ PDF 2810.0 KB ] ( 305 ) 2019 ,2 (18): 45-47
-
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554 人次已浏览
黄杏笑 李少华 谭艳芳 杨航 胡丽婵 李海珍
目的探讨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8月,选择在老年精神科住院的90例AD且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咽部肌群训练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咽健康操联合引导式教育能有效促进AD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3755.0 KB ] ( 214 ) 2018 ,3 (17):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