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42512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在术后患者镇痛随访管理中的应用350 人次已浏览

    刘燕菊,黄江琳,姜玉梅,刘飘平,张婷婷,丁红

    目的分析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HFMEA)用于术后患者镇痛随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8月—11月在本院治疗术后需镇痛随访患者4859例设为对照组;2019年1月—4月需术后镇痛随访患者4953例设为观察组,根据术后患者镇痛随访管理流程,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找出主要的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于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并评价改进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随访的失访发生风险指数值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随访的失访率(0.24%)较对照组(5.6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0,P<0.001)。结论应用HFMEA前瞻性评估并预防术后镇痛随访管理发生的风险,可有效提高术后患者镇痛随访管理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203 ) 2020 ,11 (19): 19-23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心内科患者跌倒安全管理中的应用510 人次已浏览

    唐映莲 梁水英 黄荣静 邵伟萍 孙国敏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预防心内科患者跌倒的效果,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质量。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519例心内科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538例心内科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跌倒安全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HFMEA模式进行管理。比较实施HFMEA前后两组患者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及跌倒发生率。结果实施HFMEA前后两组患者4个失效模式RPN值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RPN值明显降低,均<125分,达到预期效果;两组患者实施HFMEA前后跌倒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HFMEA能有效预防心内科患者跌倒发生率,保障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同时也提高了心内科护士预防患者跌倒的风险防范意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3771.0 KB ] ( 222 ) 2019 ,6 (18): 55-59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消化内镜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738 人次已浏览

    石雪平 李雯 周晓亮 蔡薇 彭春艳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消化内镜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11月在本科室行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产生的所有活体组织标本30 679份设为FMEA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标本管理;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本科室行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产生的所有活体组织标本31 615份设为FMEA实施后组,采用FMEA模式进行标本管理。比较FMEA实施前后两组优先风险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及标本失误发生率情况。结果 FMEA实施后居于前6位失效模式的RPN均低于125分,RPN值从实施前126~175分降至实施后0~40分;FMEA实施前后标本失误发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标本失误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应用FMEA在消化内镜病理标本中管理,降低了标本失误发生率,提高了消化内镜病理标本管理质量。

    摘要[ PDF 4241.0 KB ] ( 294 ) 2018 ,1 (17): 42-46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诊患者执行输液流程改造中的应用1664 人次已浏览

    余婷 胡爱玲 林秋萍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门诊患者执行输液流程改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流程改造工作小组;列出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的流程;指出门诊患者"执行输液"子流程中可能导致缺陷发生的环节及原因;提出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追踪整改的效果.结果 流程改造后门诊患者"执行输液"流程优先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明显降低,改造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使护理管理者前瞻性地发现门诊患者在执行输液流程中潜在的漏洞与风险,从而降低风险,防范于未然.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1 (9): 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