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929 人次已浏览
张小艳;吴姁怿;杜春萍;
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改革,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康复护理学的兴起以及医护一体化的应用推广,探讨并列-互补新型医护关系[1],建立与发展康复病房特有的医师、护士和治疗师(以下简称医治护)一体化模式十分重要。国内相关报道[2-4],医治护一体模式能够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拓展职业范畴,降低医疗成本。临床上因髋部疾患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其导致的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康复介入及后期综合的康复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如何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开发、建立有效的康复病房工作模式是推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重点。选择2013年8月~2015年2月本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开展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2015年2月本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10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其中男38例,女98例,年龄20~77岁,平均(50.45±4.25)岁。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28例,股骨颈骨折68例,退行性病变10例。合并症:Ⅱ型糖尿病9例,高血压15例
摘要[ PDF 650.0 KB ] ( 361 ) 2015 ,10 (14): 25-28
-
模拟家庭管理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的康复效果观察901 人次已浏览
申存珍张巧梅黄私伟
目的探讨家属陪伴模拟家庭管理模式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病人采用家属陪伴模拟家庭管理模式,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病房封闭式管理模式。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分别于两组病人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病人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抑郁症病人实施家属陪伴模拟家庭管理,可提高病人康复效果,有利于病人早日回归社会。
摘要[ PDF 0.0 KB ] ( 351 ) 2013 ,12 (12): 47-49
-
宽松环境下行康复益智训练对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1476 人次已浏览
刘婧 麦洁岚 许少英 余田桂
目的 探讨宽松环境下行康复益智训练对早期痴呆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训练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训练组在营造和建立宽松环境后对其进行康复益智训练.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常识、记忆、注意测量量表(IMCT)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于训练半年和1年后评定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半年和1年后,训练组MMsE和IMCT评分高于对照组,而ADL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宽松环境下行康复益智训练,能提高痴呆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09 ,12 (8): 0-0
-
早期稳定性康复锻炼方案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19 人次已浏览
于惠婷,王越华,王南翔,李辉
目的 探讨早期稳定性康复锻炼方案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3 年 2 月— 2024 年 5 月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121 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61 例和干预组 60 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干预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2w的早期稳定性康复锻炼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1d 或 3d、术后 2w、术后 4w 腰椎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疼痛程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术后 2w 和术后 4w 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 3d、术后 2w 和 4w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时间主效应、组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结论 早期稳定性康复锻炼方案能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改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摘要[ PDF 1.0 KB ] ( 23 ) 2025 ,6 (24): 49-56
-
高强度间歇训练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187 人次已浏览
王艳;李洁;曾玲;
目的 对于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评价,为CHD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CHD患者HIIT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1月4日。经过循证护理培训考核合格的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atic reviews 2,AMSTAR 2)量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规范(preferred reporting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声明、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文献报告质量评价以及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3篇系统评价。AMSTAR 2结果显示,1篇文献质量高,2篇低,10篇极低;PRISMA得分为16~26.5分,6篇报告相对完整,7篇报告存在一定缺陷;13篇系统评价的48条结局指标证据中,12条证据为中等质量,9条证据为低等质量,27条证据为极低等质量。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 continuous training,MICT)比较,HIIT在6项主要结局指标: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血压均得到更佳的康复效果。结论 HIIT在CHD患者康复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且安全性尚可,考虑到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文献报告质量以及证据质量级别较低,未来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摘要[ PDF 1.0 KB ] ( 218 ) 2024 ,7 (23): 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