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533931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以夫妻为中心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中青年患者婚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856 人次已浏览

    张绍凤喻爱萍陈晓娟

    目的探讨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中青年患者婚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乳腺癌术后中青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出院后对观察组乳腺癌患者夫妻双方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对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采用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 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婚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中青年患者实施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其婚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更多还原

    摘要[ PDF 2381.0 KB ] ( 281 ) 2017 ,3 (16): 23-26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对行皮肤疣冷冻治疗患者的影响2337 人次已浏览

    冯占芹; 万筱丽; 伍露娜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浅表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对行皮肤疣冷冻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以笑脸法和自我感觉评价法观察复方利多卡因对不同皮肤组织局部浅表麻醉后治疗过程的疼痛程度,同时开展心理干预,以手指法观察冷冻术前后患者恐惧心理的变化。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面部、手足、胸部、颈/腋下、会阴部等体表部位均显示较好的局麻效果,不同体表部位的麻醉效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恐惧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具有良好的局麻效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结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皮肤疣冷冻治疗患者的恐惧心理。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5 (9): 34-35

  • 心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11656 人次已浏览

    龙伟 刘云贵 周锐 麻怀志

    目的 探讨心理于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改善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十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医学应对方式状况.结果 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医学应对方式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和治疗,从而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9 (9): 0-0

  • 心理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054 人次已浏览

    黄琛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卵巢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干预后分别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short form,POMS-SF)、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POMS-SF总分及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精力—活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卵巢癌化疗患者情绪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343 ) 2013 ,4 (12): 13-16

  • 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2007 人次已浏览

    伍露娜 孙希凤 邱梦桃 冯占芹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5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给予同样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后6 w采用SCL-90测评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疗6 w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化、焦虑、敌对等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7.8%), 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χ2 = 9.57,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 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病情及积极进行规范治疗,对提高银屑病治疗的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 (9): 0-0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心理应激及心理干预应用研究进展2160 人次已浏览

    潘莉 刘立捷 张静平 李丽花

    任何疾病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应激源,引起患者的精神紧张或行为改变,加之患者人院后,生活环境以及个人角色均发生改变,可能引起较为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康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3].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2 (9): 0-0

  • 心智觉知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自我形象的影响1099 人次已浏览

    强亚红 孙利 林华 李小娟 苏亚锋

    目的 探讨心智觉知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自我形象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心理护理;2015年10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智觉知心理干预,干预后采用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问卷(The body image after breast cancer questionnaire,BIBCQ)对两组患者自我形象水平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IBCQ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实施心智觉知心理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自我形象状况,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摘要[ PDF 948.0 KB ] ( 503 ) 2017 ,1 (16): 13-16

  • 心理干预对放射性脑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044 人次已浏览

    陈连珍陈明玉敖春暖何观莲程蕊琼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 pathy,REP)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鼻咽癌放射治疗后REP患者35例,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7例和实验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专人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 pression scale,HAMD)和生活质量量表(theshort-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HAMD及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缓解REP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257 ) 2013 ,7 (12): 23-25

  • 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伤患者早期的心理干预1168 人次已浏览

    徐溧婕;李敏;范艳黔;雷英;李惠芳;冯慧

    目的 探讨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经验.方法 对11例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伤患者实施早期的心理干预,包括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专人专护、耐心倾听和心理疏导及积极联系患者家属并争取支持等.结果 本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9.0 ~ 29.0h,平均(13.2&#177;6.7)h,抢救成功率81.8%(9/11).结论 对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伤患者实施早期的心理干预,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能更好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抢救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336 ) 2015 ,1 (14): 28-30

  • 1例白血病突发惊厥患儿家属的心理干预1273 人次已浏览

    韩海霞;马玉红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恶性肿瘤中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国内每年约有115万例14岁以下的儿童患急性白血病[1]。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白血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已成为导致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且发生率逐年提高[2]。为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患儿须在诱导缓解后行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整个疗程至少需要注射16~24次[3]。腰穿鞘内注射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患儿会出现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4]。本科室2011年5月11日收治了1例白血病患儿,患儿在行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后10 min突发惊厥,经过积极抢救治疗,患儿病情逐渐稳定。在此期间患儿家属情绪失衡,笔者采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干预策略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聚焦解决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主张充分利用当事人自身优势和资源达成目标的一种心理干预模式,因为不将干预重点集中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上,从而使得干预过程不同于传统问题解决模式,且短期效果明显[5]。该患儿家属经过实施心理干预,情绪稳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摘要[ PDF 0.0 KB ] ( 294 ) 2015 ,2 (14): 81-8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