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30038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5 人次已浏览

    杨欣,张健,姜金霞,孙晓,赵怡婷,曹心怡

    目的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适用性较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证据整合和专家函询,确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构建的STEMI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及45个三级指标体系。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88.89%(16/18)与94.44%(17/1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2、0.844;协调系数分别为0.253和0.232(P<0.05);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20、0.980。结论构建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 PDF 0.0 KB ] ( 222 ) 2021 ,4 (20): 65-71

  • 男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312 人次已浏览

    唐文豪,任静,李彦伶,黄棋,孙鸿燕

    目的系统总结男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的真实体验,为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男性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VIP、Pub Med、Web of Science、Medline、OVID数据库关于男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真实体验的研究,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2月。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提取27个研究结果,归纳为8个类别,最终整合为3个结果:(1)男性对疾病的感知并做出应对策略;(2)传统男性形象与生活的改变;(3)反思与生活重建。结论临床护理工作者应重视男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病体验与需求,加强对患者院前症状的识别与负性情绪的疏导,并关注男性患者积极心理变化,提高其生活质量与促进男性角色重建。

    摘要[ PDF 0.0 KB ] ( 170 ) 2021 ,1 (20): 72-78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522 人次已浏览

    刘霞 林平 王旖旎

    <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因受到超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的创伤事件,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身障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应激创伤性事件。研究显示[1],约有12%的患者在AMI后发生PTSD,2/3的患者在AMI后两年仍会出现PTSD

    摘要[ PDF 4546.0 KB ] ( 262 ) 2019 ,3 (18): 53-57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治疗的护理517 人次已浏览

    黄少敏 余飞 胡友亭 吴文荣 黄炫杰 桑子洋 熊昭辉 廖晓星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循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某院急诊科收治的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在确保IABP有效运行的同时做好病情监护与观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IABP治疗持续2~7d,期间血压、心率升高,24h尿量增加,其中6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3例行冠状搭桥术,9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在确保IABP有效运行的同时做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 PDF 3304.0 KB ] ( 317 ) 2019 ,8 (18): 42-45

  • 品管圈缩短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手术时间的效果628 人次已浏览

    胡淑芬 游莉 包世敏 吴剑胜

    目的探讨品管圈缩短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时间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主题选定后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D-to-B)延长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D-to-B时间、入医院大门到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确诊到签介入同意书时间、导管室启动到开放时间,入导管室到造影开始时间及D-to-B达标率。结果活动后D-to-B时间明显缩短,中位数由95min下降到85min,D-to-B达标率由48.7%上升到71.1%,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入医院大门到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入导管室到造影开始时间明显缩短,达标率明显提高,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确诊到签介入同意书时间、导管室启动到开放时间改善不明显,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缩短胸痛中心STEMI患者急诊PCI术D-to-B时间,提高其达标率,从而提高患者救治时效性。

    摘要[ PDF 5406.0 KB ] ( 201 ) 2018 ,5 (17): 49-55

  • 1例腹痛型心肌梗死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577 人次已浏览

    许珊珊戴新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常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当心肌缺血时间大于2030min时,心肌细胞开始出现坏死,缺血超过6h后,缺血区域20%80%的心肌发生坏死[2],因此AMI越早得到治疗,患者获益越大。典型AMI诊断并不困难,

    摘要[ PDF 3668.0 KB ] ( 169 ) 2017 ,9 (16): 77-80

  • 1例腹痛型心肌梗死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565 人次已浏览

    许珊珊戴新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常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当心肌缺血时间大于2030min时,心肌细胞开始出现坏死,缺血超过6h后,缺血区域20%80%的心肌发生坏死[2],因此AMI越早得到治疗,患者获益越大。典型AMI诊断并不困难,

    摘要[ PDF 3668.0 KB ] ( 213 ) 2017 ,9 (16): 77-80

  • 移情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_,1013 人次已浏览

    沈菲 徐亮 杨芳 华雨

    摘要[ PDF 1016.0 KB ] ( 373 ) 2016 ,12 (15): 45-49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托衰竭患者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的护理994 人次已浏览

    摘要[ PDF 612.0 KB ] ( 278 ) 2016 ,2 (15): 80-82

  • 思维导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1129 人次已浏览

    于莉薇;王洪智;吴怀兰;柳颖;陈馥;

    急性心肌梗死指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冠心病,临床表现为心电图进行性改变、胸骨剧烈疼痛、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具有较高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受躯体疾病的影响,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负性心理,而这些负性心理又会使疾病加重[1],因此,及时有效心理护理干预是减少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传统的健康教育一般采用口头宣教形式,由于患者的年龄及社会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接受能力不同,往往达不到健康教育预期的效果。思维导图将健康教育信息制作成高度组织性的图形,以突出内容的重心和层次[2]。相关研究表明[3-4],思维导图法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本研究自2014年4~12月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思维导图实施心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患者;精神病患者或意识模糊的患者。将2013年8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13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

    摘要[ PDF 678.0 KB ] ( 361 ) 2015 ,11 (14): 12-15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