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1530 人次已浏览
孙琼;胡慧;
目前,全球已经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痴呆,其患病率正逐年增加。据估计[1],2025年中国痴呆人数将增加到1009万人,居世界第一。而我国老年福利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使患者家属承担主要照顾责任[2]。但在家庭格局逐渐缩小的今天,家庭照顾者本身即面临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压力,这些繁重的照顾任务给照顾者的心理、生理、经济和生活质量都造成较大压力,成为了严重的“应激源”。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严重疾病不仅会带来负性的身心创伤,也会产生积极改变,Tedeschi和Calhoun称其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并定义为个体在与创伤事件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变化[3]。创伤后成长在患者及其家属中存在,李玉丽[4]研究表明,先天性疾病手术患儿父母存在创伤后成长,但在痴呆患者照顾者中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解照顾者可能存在的创伤后成长,以期从积极角度发掘照顾者潜能,制订完善护理干预对策,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老年痴呆照顾者进行深入访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根据目的取样和便利取样法,于2013
摘要[ PDF 0.0 KB ] ( 382 ) 2015 ,8 (14): 42-45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患者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1317 人次已浏览
吴翠焕;徐玉兰;张艳梅;李芸芸;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方法[1]。术后患者存在着伤口疼痛、活动受限等较多的生理问题需要患者照顾者予以帮助和照顾,同时随着原有不适症状的减轻或消除,患者舒适度增加,其生理需要减少,而心理需要增加[2],此时需要患者照顾者进行安慰。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往往会给患者照顾者身体和精神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家属的负性情绪同时也会影响患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本研究旨在了解给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照顾者带来的真实感受,为制订相应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帮助患者照顾者更好适应照顾者角色,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25名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照顾者。被访谈者纳入标准为: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无语言交流障碍,并同意接受访谈者。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呈现新主题为标准。25名患者照顾者中,手术前期照顾者10名,以字母A表示;
摘要[ PDF 0.0 KB ] ( 350 ) 2015 ,8 (14): 54-57
-
赋能式健康教育对白血病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1463 人次已浏览
李曼帝;倪敏;胡丽丽;刘敏杰;
赋能是协助患者发现和发展自我管理责任的内在能力[1]。通过提供知识、技能与资源,赋予个人或群体一定能力,使其积极行动,自我决策,从而能够从无权的被动者转变为能控制自己生活、影响他人、组织及社会环境的主动者[2]。白血病的确诊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是一件压力性负性事件,但由于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白血病患者可呈慢性病状态长期生存。因受疾病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每次治疗前后白血病患者存在较多不适症状,躯体和情绪问题往往同时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因此家属成为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3]。在长期与癌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家属在参与患者疾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参与治疗决策、监督治疗与护理效果、观察疾病变化等[4]。因此,重视调动和改善患者家属的照护能力,通过健康教育和康复技术指导,赋予和提高白血病患者家属(照顾者)一定的照护能力,对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等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6~11月,笔者将赋能理论应用于患者照顾者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患者与照顾者一般资料1.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5月的40例白血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9 (14): 72-77
-
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1128 人次已浏览
居海艳吴婕周建梅奚广军谢丽娜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护理照顾,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协同护理模式干预。两组照顾者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生活质量量表、照顾能力量表(family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FCTI)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照顾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照顾者的躯体症状、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失眠情况及社会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照顾者的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引入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有助于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且能提升其对患者的照顾能力,值得临... 更多还原
摘要[ PDF 3427.0 KB ] ( 239 ) 2017 ,4 (16): 16-20
-
患者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1078 人次已浏览
李珊珊;张静
照顾者是与患者生活在一起并照顾其生活起居,执行大多数照顾活动并对患者负有主要责任的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1].研究表明[2-3],大部分照顾者出现了较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心理一致感作为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能够在各种危机或不利环境下发挥维护个体身心健康的作用.心理一致感较高的个体认为其所面对的生活事件是可以理解的,所拥有的资源是能够处理和应对生活事件所需,并认为这些生活事件有意义,值得参与和挑战.心理一致感可以降低照顾者抑郁的发生率,是护理负担的保护性因素之一,能够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4].本文对患者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照顾者的心理一致感提供依据.
摘要[ PDF 0.0 KB ] ( 256 ) 2015 ,1 (14): 72-74
-
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精神卫生知识需求调查分析1318 人次已浏览
林建葵;周永梅;潘胜茂;曾钢;陆晓丹;蔡红涛;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经过系统的住院治疗后,出院后还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延续性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由医院回归到家庭和社会后,其主要由非医护人员照顾。研究表明[1],照顾者的精神卫生知识和技能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为全面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情况,笔者对6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精神卫生知识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2014年12月选择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为:1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均符合CCMD-3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2];2照顾者年满18周岁,精神智力正常,能够读懂问卷;3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调查。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目前为精神病患者;2语言不清者。1.2调查工具1.2.1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患者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患者照顾者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等。1.2.2精神卫生知识需求问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3-5],自行设计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知识需求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康
摘要[ PDF 0.0 KB ] ( 367 ) 2015 ,6 (14): 11-14
-
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871 人次已浏览
霍晓鹏 杜红娣 刘晓萱 刘彩云 马澜 李莹
目的探讨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案,改善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调查问卷、微型营养评定简化量表(short form 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SF)对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138名痴呆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了解照顾者对进食困难的认知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总分为(52.89±6.86)分,其中知识维度(32.56±4.98)分、态度维度(10.82±2.73)分、行为维度(9.51±2.32)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知识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进食困难知识教育(均P<0.001);态度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接受过进食困难知识教育(均P<0.001);行为主要影响因素为患慢性病种类、照顾患者时间、是否接受过进食困难知识教育(均P<0.001);痴呆患者MNA-SF量表得分为(7.83±2.17)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营养不良者77例(55.80%);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呈正相关(P<0.001)。结论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处于偏低水平;痴呆患者营养状况处于较低水平;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认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进食困难知识教育、家庭人均月收入、患慢性病种类、照顾患者时间等有关,而其将影响患者营养状况。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痴呆患者照顾者进食困难的认知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摘要[ PDF 6739.0 KB ] ( 291 ) 2019 ,4 (18): 1-8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61 人次已浏览
商淑华,孙国珍,王倩怡,田金萍,顾则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准备度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are preparedness scale,CPS)对158例住院CHF患者的照顾者进行现况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CHF患者照顾者准备度总分为(19.72±2.51)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照顾者与患者关系、照顾者性别、有无照顾经验是CHF患者照顾者准备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解释照顾者准备度总变异度的67.90%。结论 CHF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准备度仍有提升空间,且其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重视对照顾者准备度的评估,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便提高其照顾患者的实践能力和信心,从而帮助患者及其照顾者有效应对疾病。
摘要[ PDF 0.0 KB ] ( 229 ) 2020 ,9 (19): 7-12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582 人次已浏览
涂双燕 苗晓慧 耿丹 曾玉萍 李银萍 杨蓉
目的了解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降低照顾者负担、制订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144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采用照顾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对其进行调查,了解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26.08±14.95)分,处于轻度到中度负担水平。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因素:患者球部功能、运动功能、文化程度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均P<0.05)。结论照顾者照顾负担总体处于轻度到中度;患者疾病的球部功能、运动功能损失越严重,患者无医疗保险、文化程度越高其照顾者照顾负担越严重。护士在临床中应加强患者病情和症状管理,进行个体化指导,以减轻ALS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国家和社会应对ALS家庭给予医疗政策上的支持,提供合理的医疗保障措施,帮助患者缓解家庭经济负担。
摘要[ PDF 5426.0 KB ] ( 264 ) 2018 ,11 (17): 7-13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构建88 人次已浏览
钱颖吉,唐红,王丽婷,程红岩,尤莉,李莉,
目的 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为护理人员客观评价照顾者的营养照护水平以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照顾者技能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检索和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预调查,确定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9和0.910,变异系数分别为0.035~0.162和0.025~0.078,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205~0.276和0.278~0.364(P<0.01),2轮专家函询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31~4.95分、4.55~4.96分。构建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包括经口营养照护知识、经口营养照护态度、经口营养照护技能、照顾者自身素质、照顾者管理自身情绪和家庭及社会资源管理等6个一级指标,共38个二级指标,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系数均<0.05。结论 构建的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护理人员对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161 ) 2024 ,11 (23):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