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现状965 人次已浏览
胡丽;张雅丽;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一种心身疾病[1]。抑郁症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其症状通常是慢性的、且持续存在,容易被医护人员和家属忽略,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及早识别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通过多种治疗和护理方法共同干预,使患者释放抑郁情绪、提高认知、改变行为模式、保障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就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现报道如下。1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情况抑郁症是冠心病常见的伴随疾病,研究表明[2-4],冠心病人群中,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的患病率高达31%~45%,其中15%~20%的患者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其患病率比普通正常人群高2~3倍。在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通常是慢性的和反复发作的。一项调查发现[5],因急性心血管事件入院的患者中,入院时或者入院不久就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中,大约有50%~70%的患者在发病前患有抑郁症,这跟既往的关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持续存在抑郁症的报道相吻合[6]。在抑郁症的病程研究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10 (14): 65-68
-
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792 人次已浏览
袁辽荣王淑华韩艳辉甘红梅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7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社会功能恢复程度、治疗依从性及自知力恢复较干预前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促进精神康复。更多还原
摘要[ PDF 1862.0 KB ] ( 340 ) 2017 ,3 (16): 30-33
-
口腔卫生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病人口腔卫生的影响693 人次已浏览
黎秀曹治欧阳少维覃远丽朴轶峰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病人口腔卫生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流浪精神病病人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病人执行刷牙情况、口腔健康状况和牙周疾病相关症状情况。结果干预前后病人执行刷牙情况、牙周疾病相关症状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病人自觉刷牙率、正确刷牙率明显高于干预前,牙周疾病相关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病人口腔健康状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病人在功能受限、疼痛与不适、心理不适、独立能力减弱及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口腔卫生护理干预能提高流浪精神病人自觉执行刷牙、正确刷牙率,有效改善了口腔卫生,提高了口腔健康质量。更多还原
摘要[ PDF 2317.0 KB ] ( 229 ) 2017 ,2 (16): 33-36
-
随访护理干预对预防口腔固定正畸治疗过程牙菌斑的效果观察1272 人次已浏览
姚馨蕙曾宪涛李红文耿发云耿晓瑞
目的探讨随访护理干预对预防口腔固定正畸治疗过程牙菌斑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口腔固定正畸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腔固定正畸过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口腔固定正畸过程由专职护士进行随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固定正畸矫治前、矫治第3个月、矫治第6个月牙菌斑染色情况。结果口腔固定正畸矫治前两组患者菌斑染色指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治3个月、矫治6个月两组患者菌斑染色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固定正畸过程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牙菌斑,保持患者口腔卫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摘要[ PDF 0.0 KB ] ( 400 ) 2014 ,5 (13): 10-13
-
综合护理干预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115 人次已浏览
杨筱蓉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流动人口初次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将18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家属督导,时间为6个月,干预后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复诊、规则服药、门诊取药、复查痰培养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 PDF 0.0 KB ] ( 388 ) 2014 ,6 (13): 33-35
-
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预防低血糖反应的效果观察3114 人次已浏览
陈萍云 蓝惠兰 陈丽芳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预防低血糖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09年10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的382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49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评估影响血糖的因素,制订个体化的血糖监测频率及调整胰岛素泵注速度,提高护士对低血糖反应的敏感性,可有效预防及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9 (9): 0-0
-
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2376 人次已浏览
郎春英 赖玉兰 李伟丽 钟文凯 肖凤新 陈东萍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门诊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强化心理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 w后抑郁状况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 干预6 w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及HAMD减分率、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1 (9): 0-0
-
1例年轻宫颈癌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2196 人次已浏览
霍光研 常红 陈向韵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1] .宫颈癌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年龄波动在35-39岁和60-64岁[2].近年来报道显示[3],发病年龄在提前,发病现状趋于年轻化.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11 (9): 0-0
-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神经症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1119 人次已浏览
李少枝王文会庞建平伍惠玲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神经症患者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结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心脏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以上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状况及TET的检测结果。结果心理护理干预2周后治疗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ET阴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心脏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从而提高TET结果准确性,更好地反映TET结果的真实性。
摘要[ PDF 0.0 KB ] ( 362 ) 2013 ,2 (12): 25-27
-
情志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1112 人次已浏览
魏芳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前后采用修订后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得分较干预前高,干预前后比较,t=-2.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情志护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3 ,3 (12):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