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6889677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标杆评选活动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的作用985 人次已浏览

    申存珍;李建华;黄私伟;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护理模式也由整体护理延伸至责任制整体护理,即优质护理,其理念是从护士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和患者[1]。标杆评选活动是管理者在服务、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等与行业内外的领袖组织作比较,从中找到最佳的标杆,满足并超越客户需求的一个动态过程[2]。本院将护理标杆评选活动运用到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赢得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院是1所二级甲等医院,共有护理单元20个,护理人员283名,男5名,女278名,年龄22~49岁,平均(32.0±8.9)岁。职称:初级231名,中级40名,高级12名。学历:中专15名,大专173名,本科及以上95名。1.2方法1.2.1成立护理标杆活动小组小组成员由护理部成员和科护士长组成,共6名,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制订评选方案;小组成员组织实施和评选活动。1.2.2评选形式评选形式包括客观考评、医护患推荐、领导检查情况反馈等,1客观考评。主要为护理部每月组织的“三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7 (14): 70-72

  • 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居家护理服务因素的调查分析1148 人次已浏览

    刘立林翟晓晴王玮榛黄敏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探讨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及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因素。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为92.3%。医保因素、经济因素和照顾者素质是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居家护理的重要因素,分别占了95.5%、84.8%和80.3%。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较大。应以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和机构的多方面合作,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在疾病护理及完善服务模式方面促进健康拓展服务,以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居家护理的需求。

    摘要[ PDF 0.0 KB ] ( 290 ) 2013 ,3 (12): 6-8

  • 流程重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868 人次已浏览

    王小花张华杨林王玲

    目的探讨流程重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15例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流程重组前组(对照组)157例和流程重组后组(研究组)1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病房管理,研究组在传统管理方法基础上增加流程重组。比较流程重组前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流程重组前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流程重组后满意度明显高于流程重组前。结论流程重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摘要[ PDF 0.0 KB ] ( 287 ) 2013 ,4 (12): 72-74

  • 妇科门诊手术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调查1206 人次已浏览

    董丽敏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手术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调查度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了解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服务需求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服务需求总分为(3.39±0.35)分,介于需要与非常需要间,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服务需求是多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3.34±0.48)分,介于满意与非常满意间,其中患者对术前等候时间超过30 min最不满意。结论妇产科门诊患者对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服务需求是多方面的,医院基本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但在等待手术时间方面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服务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以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 PDF 0.0 KB ] ( 315 ) 2014 ,1 (13): 9-11

  • 重症监护室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的构建研究26 人次已浏览

    韦秀霞;庄一渝;张秀伟;蒋洪霞;徐雯;李青荷;

    目的探讨构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为临床开展ICU过渡护理服务提供指引。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与质性访谈构建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选择22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对该清单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积极性系数均值为95.84%,权威程度系数均为0.79;第一轮与第二轮各条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29与0.00~0.22;第一轮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数为2.86~4.68,标准差为0.52~1.41,第二轮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数为4.00~5.00,标准差为0.00~1.14。清单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ICU转出前、转出中、转出后三个时间节点,即评估12项、协调3项、教育19项、心理干预4项,共38个条目。结论本研究构建了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经过统计分析咨询结果可靠,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协调程度与集中程度均较高,其能为临床开展ICU过渡期护理提供指引。

    摘要[ PDF 1.0 KB ] ( 11 ) 2019 ,12 (18): 1-7

  • 2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服务现状的调查432 人次已浏览

    陈雪丹,方海云,何金爱,李晓玲

    目的 了解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服务的现状,为构建并完善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2020年9月至10月,选取我国2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神经内、外科病房工作护理人员168名,对其所在医院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服务开展的基本情况、效果评价和阻滞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168名护理人员中,有31.0%(52/168)护理人员开展了脑卒中个案护理服务。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服务实施场所主要为神经内科及外科病房(88.5%)、卒中专科护理门诊(38.5%);实施的主要人员为护士(53.8%)、卒中个案管理师(44.2%);个案管理服务周期1年占比为78.8%;服务内容开展形式为建立个人档案(92.3%)和电话随访(96.2%)为主。最常用的评价工具及评价指标分别为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98.1%)和患者满意度(96.2%)。阻滞因素主要为未建立成熟的运行机制及信息系统(61.2%)、卒中个案管理工作流程不完善(58.6%)、政策支持不足(44.8%)。结论 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脑卒中患者专科护理门诊开展较少;个案管理护理服务开展内容较为传统及项目评价尚不全面;未发挥卒中个案管理师在个案管理中的独特优势。需进一步完善各项护理服务项目,加强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岗位资质和角色职责的科学规划,发挥个案管理师在个案管理的独特优势,从而促进个案管理护理服务的发展。

    摘要[ PDF 0.0 KB ] ( 152 ) 2022 ,7 (21): 1-6

  • 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服务方式意愿及需求的调查分析254 人次已浏览

    谢凤兰,林芳宇,甘恬田

    目的了解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服务方式意愿及需求,旨在为更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服务方式意愿和需求问卷对117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在服务方式意愿方面,(1)女性及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越低的护士选择"两人上门服务"的方式较高(P<0.0083或P<0.0167);(2)男性护士选择"业余时间"提供上门服务高于女性护士(P<0.05);(3)职称为护士、年龄≤30岁、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对服务报酬的意愿低于其他职称、年龄段和工作年限的护士(均P<0.0167)。在服务需求方面,(1)女性护士在配备一键报警装置、服务过程录音方面需求较男性护士高(P<0.05);(2)职称越高的护士在选择服务过程录音的需求方面越低(P<0.0083);(3)年龄越大护士在选择配备一键报警装置、PDA记录出行轨迹、服务过程录音、人脸识别及二维码确认需求方面越低(P<0.0167);(4)年资越高的护士在选择配备一键报警装置、服务过程录音、人脸识别及二维码确认需求方面越低(P<0.0167);(5)学历越高护士在选择配备一键报警装置、人脸识别及二维码确认需求方面越高(P<0.0167)。结论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服务方式的意愿和需求存在差异,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越低的护士选择"两人上门服务"的方式较高和服务报酬的意愿较低;女性、年龄较小、年资较低和学历较高的护士,其对安全需求较高。"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院在开展上门服务工作中,应首先考虑"两人上门服务"的方式,服务报酬应根据不同职称和工作年限制订,注重低年资和高学历护士的安全需求,以保证"互联网+护理服务"稳步有序开展。

    摘要[ PDF 0.0 KB ] ( 140 ) 2020 ,6 (19): 19-26

  • 上海市试点医院开展“互网+护理服务”现存问题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529 人次已浏览

    王斌,居海岭,马佳佳,王莉,牛淑珍,施雁

    目的了解上海市试点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难点,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方法,选择2019年9月—11月上海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2家二级医院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5名、护理管理者8名、分管"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导2名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主题一居家患者护理服务需求与所提供护理服务资源间存在矛盾;主题二"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主题三项目收费纳入医保成为迫切需求;主题四"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的安全问题。结论当前上海市试点医院在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供需平衡、支付机制、管理机制、安全防范等方面的问题,应加快"互联网+护理服务"制度、机制建设进程,合理配置优质护理资源,保障护患安全,以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良性发展。

    摘要[ PDF 0.0 KB ] ( 327 ) 2021 ,9 (20): 51-57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43 人次已浏览

    向美焕;杨子晴;张少璇;冯晓玲;

    目的 构建系统、全面、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为“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的岗前培训和考核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方法 在护士岗位胜任力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以该指标体系为依据,应用于87名报名参加“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的培训中,以验证其效果。结果 选取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等领域的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0%和100.0%,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880。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79(P<0.001)。最终形成的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108项。87名参加培训的护士,理论及技能考核合格人数为45名(51.72%)。45名护士完成60例患者上门服务,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为100.0%,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无投诉。结论 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能够对从业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有效评价。

    摘要[ PDF 1.0 KB ] ( 38 ) 2023 ,6 (22): 60-6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