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31504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早产儿延续性护理微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207 人次已浏览

    范芳莲;笪亚红;吕莹;

    目的 基于微信平台设计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早产儿延续性护理平台,并评价其在早产儿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微信小程序自主开发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早产儿延续性护理微信平台,选取2021年1月至9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微信护理平台实施早产儿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情况、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和1岁以内的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46例、对照组47例完成研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两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社交和总发育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观察组早产儿6月龄、8月龄、10月龄和12月龄身长长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8月龄、10月龄和12月龄体重重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早产儿10月龄和12月龄头围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6月龄、8月龄、10月龄、12月龄大运动、适应性发育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早产儿8月龄、10月龄、12月龄精细运动发育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10月龄、12月龄语言、社交和总发育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再入院率低(10.87%vs29.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早产儿护理微信平台用于早产儿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降低早产儿再入院率。

    摘要[ PDF 1.0 KB ] ( 180 ) 2024 ,4 (23): 23-30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家庭功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11 人次已浏览

    张清,倪志红,赵雪萍,吴金花,王芳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早产儿的家庭功能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月至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以及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对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NICU199例早产儿父母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NICU早产儿家庭功能的因素。结果NICU早产儿家庭功能总分为145.00 (131.00,161.00)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24.00(21.00,29.00)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8.00 (5.00,12.00)分,社会支持得分43.00 (38.00,48.00)分。早产儿家庭功能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9、-0.432,均P&lt;0.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r=0.276, P&lt;0.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家庭结构和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早产儿胎龄、入住NICU时间是影响NICU早产儿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P&lt;0.05),其可共同解释早产儿家庭功能总变异的41.30%。结论 NICU早产儿家庭功能水平一般。应积极评估NICU早产儿的家庭功能状况,并根据早产儿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家庭结构,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指导和帮助早产儿父母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和寻找社会支持,以提高早产儿家庭功能水平。

    摘要[ PDF 0.0 KB ] ( 198 ) 2021 ,7 (20): 9-16

  • 早产儿操作性疼痛及白噪声的应用进展188 人次已浏览

    李磊,任向芳

    &lt;正&gt;呼吸治疗、静脉穿刺、足根采血等操作性疼痛会引起早产儿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导致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还可能引起发育迟缓、儿童期注意力不能集中、自我调节能力差等长期功能障碍。白噪声是一种连续的嗡嗡声音,模拟母体内的、熟悉的声音环境,通过听觉诱发随机共振。

    摘要[ PDF 0.0 KB ] ( 121 ) 2021 ,1 (20): 79-84

  • 早产儿出院后母亲的焦虑、抑郁现况及其对母婴依恋的影响244 人次已浏览

    雷莉,尹华英,谭巨丹,罗爽

    目的调查早产儿出院后母亲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母婴依恋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NICU住院治疗后顺利出院的早产儿的母亲,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母婴依恋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早产儿出院后母亲焦虑评分(38.93±9.15)分,抑郁评分(45.34±11.72)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其中轻度焦虑14名(7.95%),中度焦虑7名(3.98%),重度焦虑1名(0.57%);轻度抑郁30名(17.04%),中度抑郁13名(7.39%),重度抑郁5名(2.84%)。母婴依恋与母亲焦虑、抑郁呈负相关(均P&lt;0.05);焦虑组和无焦虑组母亲在愉悦感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母亲在母婴依恋关系总分、愉悦感和认同感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结论 NICU早产儿出院后母亲焦虑抑郁处于较高水平,且影响母婴依恋水平。应重视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亲情绪状况的评估,并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促进早期母婴情感联结。

    摘要[ PDF 0.0 KB ] ( 154 ) 2020 ,12 (19): 7-13

  • 基于智能“云随访”APP的延续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和生长发育的影响505 人次已浏览

    张媛媛,张竑,沈敏,王芬,郑雅宁

    目的评价基于智能"云随访"APP的延续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11月在本院出生并收治于本院新生儿科的141例早产儿及其父母共141名,按照电脑生成随机数字法,单数纳入对照组71例,施以常规随访模式;双数纳入观察组70例,实施基于智能"云随访"APP的延续护理,干预至早产儿出院后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早产儿父母照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差异;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神经行为评分及出院后6个月内的门诊预约复诊率、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父母照护相关知识和技能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神经行为总分(36.66±4.61)分高于对照组得分(34.21±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值及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观察组早产儿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基于智能"云随访"APP的延续护理,提高了早产儿父母照护相关知识和照护技能,进而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及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再入院率。

    摘要[ PDF 0.0 KB ] ( 160 ) 2020 ,11 (19): 31-37

  •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251 人次已浏览

    孙静,李东雅

    &lt;正&gt;WHO[1]报告,每年全世界有1500万名早产儿出生,大多数早产儿需要住院接受支持治疗[1]。随着医疗和护理技术的不断改善,提升了早产儿的生存率,然而,相对于足月儿而言,早产儿在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方面都处于劣势,喂养困难普遍存在[2-3]。早产儿的吸吮反射相对于足月儿缓慢,

    摘要[ PDF 0.0 KB ] ( 168 ) 2020 ,3 (19): 76-81

  • 2013年—2017年早产儿护理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619 人次已浏览

    夏碧莹 张军 颜巧元 李亚维 杨超

    目的分析早产儿护理的热点变化及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早产儿护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对PubMed数据库以及CNKI数据库收录的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有关早产儿护理的文献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和高频主题词的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31篇英文相关文献,发表在35个国家和227种期刊上;1286篇中文相关文献,发表在278中期刊上,且发文量大致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对中英文文献双向聚类分析,中文文献的研究主题分为2类,分别是早产儿呼吸系统方面研究和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的研究;英文文献的研究主题分为4类,分别早产儿营养管理方面的研究、早产儿疼痛管理的研究、早产儿父母困扰、需求以及心理方面的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和延续性护理方面的研究。结论早产儿护理研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对象由早产儿过渡到家庭,研究方向多元化,护理人员可以从家庭整合式照护、发育支持照护、母乳喂养、疼痛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摘要[ PDF 4530.0 KB ] ( 295 ) 2019 ,6 (18): 40-46

  • 腔内心电图辅助早产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评价560 人次已浏览

    肖艾青 孙静 沈萍 吴美玲 朱丽辉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76例设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后行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75例设为观察组,在心电监护下置管,通过心电监护II导联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的位置,置管成功后再行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导管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78.95%(χ~2=12.153,P=0.001);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9.21%(χ~2=4.668,P=0.031);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33%低于对照组10.53%(χ~2=5.596,P=0.034)。结论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采用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可提高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拔管率。

    摘要[ PDF 3442.0 KB ] ( 285 ) 2019 ,8 (18): 28-31

  • 口腔运动干预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1144 人次已浏览

    司徒妙琼;<A style="TEXT-ALIGN: left; P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儿入院次序进行编号,对照组为单号,干预组为双号,每组各60例。对照组喂奶前30 min,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方法;干预组实施口腔运动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早产儿的吮奶量、吮奶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早产儿吮奶速率和吮奶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口腔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的喂养表现。

    摘要[ PDF 641.0 KB ] ( 401 ) 2016 ,3 (15): 4-7

  • 暴露法在早产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1087 人次已浏览

    文合群朱丽兴曾巧平杜静锋

    目的探讨脐部暴露法在早产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9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95例,对照组198例,实验组早产儿采用脐部暴露法,对照组采用脐部包扎法。比较两组早产儿脐带脱落和脐部愈合时间,脐炎,脐部红肿、出血,呼吸改变等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脐带脱落和脐部愈合时间及脐炎,脐部出血、红肿,呼吸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早产儿脐带脱落和脐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脐炎,脐部出血、红肿,呼吸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脐部暴露法有利于促进早产儿脐带早干燥、早脱落,降低早产儿脐部感染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早产儿脐部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382 ) 2014 ,6 (13): 70-7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