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桥梁症状的横断面研究95 人次已浏览
张新春;王义海;陈玲;赵蓓;
目的识别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探索症状群间的桥梁症状,为症状的精准干预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本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3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unction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breast,FACT-B)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分层回归分析各症状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应用网络分析法识别症状群间的桥梁症状。结果共32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完成研究。共提取3个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精神心理症状群及神经相关症状群,其中消化道症状群可独立解释生活质量总变异的10.2%。网络分析中桥梁预期影响系数、强度及紧密中心性指标高的症状为苦恼(rbe=3.927,rbs=3.927,rbc=0.436),疲乏(rbe=3.907,rbs=3.907,rbc=0.434),胃口差(rbe=3.842,rbs=3.842,rbc=0.427)。结论消化道症状群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疲乏、胃口差、苦恼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间的桥梁症状,医护人员可基于桥梁症状对患者进行精准干预,以便提高症状管理效能,节约医疗成本。
摘要[ PDF 1.0 KB ] ( 78 ) 2024 ,8 (23): 11-18
-
时间观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及焦虑抑郁的影响94 人次已浏览
张俊;杨佳;李苗;李盼盼;李娟;
目的 评价时间观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8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普外科住院的4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干预时间3个月,对照组干预结束后,间隔1个月时间,2021年1月至5月选择在同一家医院同一科室住院的4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间观疗法干预,干预时间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焦虑抑郁和时间观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及时间观中的过去积极、未来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观中的过去消极维度得分及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时间观疗法可促进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帮助其重建平衡的时间观和减轻焦虑及抑郁程度。
摘要[ PDF 1.0 KB ] ( 68 ) 2023 ,7 (22): 25-31
-
绘画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251 人次已浏览
杨丽丽,苏琳
目的 评价绘画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外科病房住院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将2019年1月至6月在本院外科病房住院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外科病房住院的42例患者设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绘画疗法,1次/w,共8w。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a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 QLQ-C30)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EORTC QLQ-C30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患者EORTC QLQ-C30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组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疲倦、疼痛、失眠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绘画疗法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疲倦、疼痛、失眠等不良症状,提高了患者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从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绘画疗法具有易被患者接受、抵触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137 ) 2022 ,9 (50): 55-61
-
面对应对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间的中介效应456 人次已浏览
木巴拉克·依克拉木,曹艳,张翠萍
目的 探讨疾病应对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间的中介效应,为提升患者希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月新疆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6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SSR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进行问卷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疾病应对方式与希望水平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23.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用Bootstrap置信区间评估法验证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共有158例患者完成研究。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HHI总分为(29.78±2.94)分,SSRS总分为(35.04±7.59)分,MCMQ总分为(46.30±4.93)分;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社会支持对希望水平、面对应对方式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41,β=0.718,均P<0.01),并通过面对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希望水平,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45%。结论 社会支持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希望水平有直接预测作用,面对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争取来自家庭、社会支持,促使患者采取积极的面对应对方式克服疾病带来的困境,从而提升其希望水平。
摘要[ PDF 0.0 KB ] ( 100 ) 2021 ,11 (20): 1-7
-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赋权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286 人次已浏览
谢立,宾捷,杨新辉,刘艳敏,夏钰婷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赋权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开展赋权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抽取长沙市某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1所专科肿瘤医院住院的350例女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乳腺癌赋权量表(breast cancer empowerment scale,BCES)、乳腺癌幸存者自我效能感量表(breast cancer survivors self-efficacy scale,BCSES)、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CV-PSSS)和住院患者感知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术后化疗患者赋权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赋权水平总分为(90.22±20.19)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3个维度得分由低至高依次为内在资源的应用、健康管理行为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合并慢性病(B=-3.804)、自我效能感(B=1.147)、领悟社会支持(B=0.367)和感知护理服务质量(B=0.216)是赋权行为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共能解释因变量61.1%的变异。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赋权行为尚可,但在外貌以及人生目标、健康管理方面表现为信心不足;合并其他慢性病、自我效能低的患者其赋权行为较差;社会支持、感知护理服务质量越好者其赋权行为越好。医护人员可从患者疾病因素、心理状态、家庭支持等多方面考虑,提供更多专业支持和情感支持,以提高其赋权水平。
摘要[ PDF 0.0 KB ] ( 165 ) 2021 ,8 (20): 1-7
-
正念减压联合团队健康教育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274 人次已浏览
刘美凤,高玉萍,于成娥,刘超,辛迎迎,杨清
目的分析正念减压联合团队健康教育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4例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患者来院进行化疗期间(2~6个周期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健康教育、化疗常规护理、出院指导;患者居家期间,通过微信群及QQ群上传疾病相关知识。将2019年1月—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设为试验组,患者来院进行化疗期间(2-6个周期内)实施正念减压联合团队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居家期间,通过微信群及QQ群上传视频课程及说明和解答患者的问题。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PSQ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得分(37.86±0.81)分和PSQI得分(7.89±0.90)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得分(50.36±1.68)分和(10.85±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126和-14.398,均P<0.001),试验组患者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正念减压联合团队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情绪并改善其睡眠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26 ) 2020 ,4 (19): 32-38
-
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感知益处与心理痛苦的现状及其相关性665 人次已浏览
万效梅 王晓 李燕玲 张瑜
目的调查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感知益处与心理痛苦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乳腺癌患者疾病感知益处量表与心理痛苦温度计对210例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感知益处总均分为(2.39±0.34)分;心理痛苦得分为(5.63±1.12)分;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感知益处与心理痛苦呈负相关(P<0.05)。结论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感知益处为中等偏低水平;心理痛苦均处于中等水平,乳腺癌患者疾病感知益处与心理痛苦存在密切相关。可采取放松训练、减压疗法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调适,促进其疾病感知益处的提升,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
摘要[ PDF 4059.0 KB ] ( 295 ) 2019 ,7 (18): 1-5
-
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痛苦和创伤后成长体验的质性研究435 人次已浏览
彭青 周莱燕 李雪 王慧慧 苏建萍
目的 了解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痛苦和创伤后成长相关的心理体验,为临床制订更加全面、科学 的 心理干预计划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12例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七步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主题归纳。 结果 以心理痛苦为主题进行分析后,共得出4 个亚主题:实际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和身体问题;以创伤后成长为主题进行分析,共得出3 个亚主题:人际关系、人生感悟和,个人力最、精神改变和新的可能性。 结论 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存在心理痛苦与创伤后成长共存的事实,医护工作者应结合患者正、负情绪两个方面进行心理状况的考量,为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体性 心理干预计划, 以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 PDF 5543.0 KB ] ( 209 ) 2019 ,1 (18): 27-32
-
反刍性沉思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家庭关怀度间的中介作用582 人次已浏览
马晶晶 朱丽娜 郑雅宁 刘丽丽 张亚楠 王大玉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庭关怀度、反刍性沉思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和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ERRI)对110例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调查。采用Amos17.0软件分析患者家庭关怀度、反刍性沉思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路径和关系效应。结果患者PTGI、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和ERRI总分分别为(57.87±10.27)分、(8.22±1.45)分和(25.61±10.11)分。家庭关怀度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患者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家庭关怀度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均对创伤后成长有直接正效应(P<0.05);家庭关怀度通过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创伤后成长产生间接正效应,间接效应值为0.76。结论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庭关怀度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其创伤后成长存在相关性,并且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家庭关怀度和创伤后成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可通过在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疾病后沉思增强患者家庭关怀度,同时提高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摘要[ PDF 4531.0 KB ] ( 304 ) 2018 ,8 (17): 1-5
-
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痛苦和创伤后成长体验的质性研究1187 人次已浏览
彭青 周燕燕 李雪 王慧慧 苏建萍
目的了解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心理痛苦和创伤后成长相关的心理体验,为临床制订更加全面、科学的心理干预计划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12例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七步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主题归纳。结果以心理痛苦为主题进行分析后,共得出4个亚主题:实际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和身体问题;以创伤后成长为主题进行分析,共得出3个亚主题:人际关系、人生感悟和,个人力量、精神改变和新的可能性。结论宫颈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存在心理痛苦与创伤后成长共存的事实,医护工作者应结合患者正、负情绪两个方面进行心理状况的考量,为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体性心理干预计划,以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 PDF 5539.0 KB ] ( 355 ) 2019 ,1 (18): 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