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6885074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容鼻饲管面罩的制作和应用1222 人次已浏览

    李秀梅;李亚军;张瑞;闫秀文;苏丽丽;胡瑞鹤;时畅;马利军;

    陈连珍,黄锦兰,陈小香.16例脑梗死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7):634.李红艳.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66-67.Mary DN,Linda H,Aiken Ellen T,et a1.The importanceof transitional care in achieving health reform[J].HealthAft,201l,30(4):746-754.Isabel Castrejón.Transitional care programs for patientswith rheumatic diseases: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Reu-matol Clin,2012,8(1):20-26.卢珏,薛小玲,赵雪萍,等.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出院过渡期需求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10下旬版):2796-2797.[6][7][8][9][10]无创机械通气是各类型呼吸衰竭抢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已成为急性呼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9 (14): 13-15

  •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行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1276 人次已浏览

    陆翠玲;唐晟;刘京涛;巩义春;李梅;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severe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SOPP)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病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高达25%~67%, 呼吸衰竭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快速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后,有效的气道护理有利于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防止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痂阻塞气道等并发症,降低有机磷中毒的死亡率[2]。 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本科室对18 例ASOPP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本科室收治的ASOPP行机械通气患者18 例,其中男5 例,女13 例,年龄19 ~ 65 岁,平均(36.78 ± 16.20)岁。 误服3 例,服毒自杀15 例。 服毒量50~200 m L,平均(132.22 ± 47.10)m L;服毒至就诊时间为0.5 ~ 4 h ,平均(1.14 ± 0.51)h;呼吸衰竭发生在中毒后1 ~48 h, 中位数10.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9 (14): 20-23

  • 机械通气ICU患者活动性受限的不良影响及早期主动运动的研究进展941 人次已浏览

    季梦婷徐燕

    正>目前,机械通气已成为ICU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因活动受限,出现肌力下降、肺栓塞和肌肉萎缩等,影响患者正常功能状态,使患者出现呼吸机依赖及机械通气依赖现象,从而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延长[1-3]。早期运动疗法能增强患者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4]。对ICU机械通气 更多还原

    摘要[ PDF 4400.0 KB ] ( 232 ) 2017 ,4 (16): 68-73

  • 翻身拍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肺部指征的影响2203 人次已浏览

    刘琼;姜佳瑜;陈春霞

    目的探讨翻身拍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肺部指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住院并且需要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排痰,实验组采用翻身拍背的方法协助患者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排痰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咳嗽及啰音消退时间及二次插管率。结果两组患者排痰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咳嗽及啰音消退时间及二次插管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排痰后各项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咳嗽及啰音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二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翻身拍背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痰液的引流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二次插管率,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6 (9): 16-17

  • 早期肠道干预预防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1119 人次已浏览

    杨梅宋意阮海英李明曲李颖

    目的探讨早期肠道干预预防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有创机械通气E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道干预方法,包括腹部按摩、直肠刺激等。比较两组患者EN期间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道干预能有效预防有创机械通气患者EN期间胃肠功能障碍发生。

    摘要[ PDF 0.0 KB ] ( 318 ) 2014 ,7 (13): 44-46

  • 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状况981 人次已浏览

    崔丽秀潘瑞丽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0%以

    摘要[ PDF 0.0 KB ] ( 300 ) 2013 ,3 (12): 73-76

  • 改进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919 人次已浏览

    毛秀莲徐振虎张宗雪

    目的探讨改进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进吸痰法,包括气管导管内(浅部)吸痰、气管导管外(深部)及气囊上方吸痰3部分;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vs16.7%,χ2=8.107,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vs18.3%,χ2=6.988,P0.01)。结论改进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同时还降低了VAP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282 ) 2013 ,4 (12): 60-62

  • 机械通气患者不同黏稠度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的选择1035 人次已浏览

    邓少军,熊小玲,何绍敏,等

    摘要[ PDF 631.0 KB ] ( 252 ) 2016 ,7 (15): 15-18

  • 不同吸痰方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822 人次已浏览

    彭宗银龙国利陈秀荣何显琼熊国英白兰燕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6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9例,对照组24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常规吸痰方法,研究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2%低于对照组14.6%,两组比较,χ2=4.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式常规吸痰方法相比,封闭式负压吸痰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240 ) 2013 ,12 (12): 50-51

  • 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984 人次已浏览

    马洁葵李绮慈吕春梅

    目的了解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科室210例机械通气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其发生谵妄情况,分析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53.3%)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低氧血症、睡眠剥夺是影响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较高。提供亲情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强化呼吸功能和现实定向认知能力训练对降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314 ) 2013 ,12 (12): 11-14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