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534633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手部运动操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1220 人次已浏览

    侯玉珠;徐蕾;张小新;祁红霞;李红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肿瘤患者治疗中已十分广泛,其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避免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长期刺激性用药对静脉的损伤,但其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深静脉血栓(deep veinthrombosis,DVT)是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上肢静脉血栓会导致感染、肺栓塞以及血栓后综合症。研究发现[1],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率高达35%,预防及减少PICC相关静脉血栓十分重要。本科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对老年消化道肿瘤PICC患者进行手部运动操,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PICC置管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60~85岁,平均(65.20±4.91)岁。癌症类型:食管癌27例,胃癌42例,胆管癌4例,胰腺癌3例,肝癌9例,直肠癌21例,结肠癌14例。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置管,使用静脉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按置管先后顺序编号,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每组各80例。

    摘要[ PDF 551.0 KB ] ( 296 ) 2015 ,11 (14): 37-39

  • 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护理配合1361 人次已浏览

    戴艳清;邵发保;黄艳春;梁敏;杜秀珍

    目的探讨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急诊内镜下治疗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要点。结果 69例患者中67例内镜下成功取出,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另外1例改用十二指肠侧视镜顺利取出;2例均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成功取出顺利完成的保障。

    摘要[ PDF 794.0 KB ] ( 327 ) 2015 ,12 (14): 39-42

  •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护理1056 人次已浏览

    李妙芝何剑琴

    目的了解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情况及其护理体会。方法对8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术前做好物品和肠道准备;术中娴熟配合;术后严密病情观察。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小肠镜检查,无发生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阳性检出率83.7%。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病因诊断准确率。评估患者病情,做好术前和肠道准备,医护娴熟的配合,严密病情观察对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PDF 0.0 KB ] ( 318 ) 2014 ,6 (13): 56-58

  • 胃癌切除术后发生消化道瘘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95 人次已浏览

    石新莉;赖淑蓉;刘琼珊;王朴;李乃发;许红璐;沈玉贤;

    目的调查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消化道瘘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取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20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胃肠外科住院行胃癌切除术的9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消化道瘘分为发生消化道瘘组(n=53)和未发生消化道瘘组(n=917),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建立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瘘列线图模型。采用Hosmer 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5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术后第1天引流量(OR=1.002)、术后1w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最高值(OR=1.017)、首次经口饮水时间(OR=1.166)、手术时间(OR=1.004)和胃切除方式(OR=0.265)。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灵敏度为78.00%,特异度为86.13%。Bootstrap自助法进行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83,提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瘘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良好,有助于预测胃癌术后消化道瘘风险因素,为今后相关干预措施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35 ) 2023 ,3 (22): 8-14

  • 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认证的质性研究269 人次已浏览

    谭丹,乐梅先,赵丽萍,张雪琴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及护理管理者对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及其所应具备核心能力的看法和观点,为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运用一对一面对面访谈与电话访谈法,对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护士长及护士、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消化专科医生共10名临床医护人员及2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通过访谈得出4个主题:消化内镜护士承担着多种角色;消化内镜护士需要进行专科化培训;有必要对消化内镜护士进行专科化培养认证,但目前资质认证还存在一定困难;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应具备多种核心能力。结论建议对消化内镜护士进行专科化培养和认证,重视和加强对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内镜诊疗配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精神及科研创新能力等几种重要核心能力的培养。

    摘要[ PDF 0.0 KB ] ( 170 ) 2020 ,1 (19): 24-29

  • 小儿消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51 人次已浏览

    古瑶;张同欣;袁艳;魏婷;宋昕;杨静;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具有可操性的小儿消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以期为评价小儿消化科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等方法,初步拟订小儿消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条目池,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8。构建的小儿消化科质量评价指标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小儿消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为规范小儿消化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可靠的工具。

    摘要[ PDF 1.0 KB ] ( 42 ) 2023 ,3 (22): 26-32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消化内镜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718 人次已浏览

    石雪平 李雯 周晓亮 蔡薇 彭春艳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消化内镜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11月在本科室行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产生的所有活体组织标本30 679份设为FMEA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标本管理;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本科室行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产生的所有活体组织标本31 615份设为FMEA实施后组,采用FMEA模式进行标本管理。比较FMEA实施前后两组优先风险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及标本失误发生率情况。结果 FMEA实施后居于前6位失效模式的RPN均低于125分,RPN值从实施前126~175分降至实施后0~40分;FMEA实施前后标本失误发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标本失误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应用FMEA在消化内镜病理标本中管理,降低了标本失误发生率,提高了消化内镜病理标本管理质量。

    摘要[ PDF 4241.0 KB ] ( 288 ) 2018 ,1 (17): 42-46

  • 改良注水耗材连接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72 人次已浏览

    邓秀梅;李莉;丁震;何瑾云;

    目的 探讨灭菌注射用水和一次性输液管改良注水耗材连接在消化内镜诊疗的应用。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2019年12月前使用传统注水技术,2020年1月开始使用改良注水技术,即灭菌注射用水直接连接一次性输液管,代替复用水瓶(将灭菌注射用水倒入后)和送水管储水及送水,比较改良前后冲洗液微生物培养结果、耗材成本及护士耗费时间。结果 改良前后冲洗液微生物培养结果均合格。改良前复用水瓶需集中清洗后送供应室灭菌,循环利用需等2d后,每人次内镜诊疗注水耗材连接总成本(29.81±4.65)元,连接、安装和拆卸时间(8.15±1.42)min;改良后总成(3.46±0.51)元,连接、安装及拆卸时间共(2.00±0.22)min,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结论 改良注水耗材连接操作简单,节约成本,减少护士耗时,保障诊疗安全。

    摘要[ PDF 1.0 KB ] ( 36 ) 2024 ,5 (23): 85-8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