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1443 人次已浏览
孙琼;胡慧;
目前,全球已经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痴呆,其患病率正逐年增加。据估计[1],2025年中国痴呆人数将增加到1009万人,居世界第一。而我国老年福利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使患者家属承担主要照顾责任[2]。但在家庭格局逐渐缩小的今天,家庭照顾者本身即面临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压力,这些繁重的照顾任务给照顾者的心理、生理、经济和生活质量都造成较大压力,成为了严重的“应激源”。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严重疾病不仅会带来负性的身心创伤,也会产生积极改变,Tedeschi和Calhoun称其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并定义为个体在与创伤事件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变化[3]。创伤后成长在患者及其家属中存在,李玉丽[4]研究表明,先天性疾病手术患儿父母存在创伤后成长,但在痴呆患者照顾者中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解照顾者可能存在的创伤后成长,以期从积极角度发掘照顾者潜能,制订完善护理干预对策,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老年痴呆照顾者进行深入访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根据目的取样和便利取样法,于2013
摘要[ PDF 0.0 KB ] ( 339 ) 2015 ,8 (14): 42-45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患者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1249 人次已浏览
吴翠焕;徐玉兰;张艳梅;李芸芸;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方法[1]。术后患者存在着伤口疼痛、活动受限等较多的生理问题需要患者照顾者予以帮助和照顾,同时随着原有不适症状的减轻或消除,患者舒适度增加,其生理需要减少,而心理需要增加[2],此时需要患者照顾者进行安慰。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往往会给患者照顾者身体和精神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家属的负性情绪同时也会影响患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本研究旨在了解给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照顾者带来的真实感受,为制订相应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帮助患者照顾者更好适应照顾者角色,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25名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照顾者。被访谈者纳入标准为: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无语言交流障碍,并同意接受访谈者。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呈现新主题为标准。25名患者照顾者中,手术前期照顾者10名,以字母A表示;
摘要[ PDF 0.0 KB ] ( 308 ) 2015 ,8 (14): 54-57
-
赋能式健康教育对白血病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1384 人次已浏览
李曼帝;倪敏;胡丽丽;刘敏杰;
赋能是协助患者发现和发展自我管理责任的内在能力[1]。通过提供知识、技能与资源,赋予个人或群体一定能力,使其积极行动,自我决策,从而能够从无权的被动者转变为能控制自己生活、影响他人、组织及社会环境的主动者[2]。白血病的确诊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是一件压力性负性事件,但由于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白血病患者可呈慢性病状态长期生存。因受疾病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每次治疗前后白血病患者存在较多不适症状,躯体和情绪问题往往同时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因此家属成为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3]。在长期与癌抗争的道路上,患者家属在参与患者疾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参与治疗决策、监督治疗与护理效果、观察疾病变化等[4]。因此,重视调动和改善患者家属的照护能力,通过健康教育和康复技术指导,赋予和提高白血病患者家属(照顾者)一定的照护能力,对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等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6~11月,笔者将赋能理论应用于患者照顾者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患者与照顾者一般资料1.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5月的40例白血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9 (14): 72-77
-
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关性1082 人次已浏览
杜丽娜;徐宏;岳仕鸿;孟令伶;
脑卒中主要照顾者是指与脑卒中患者同住,用最多时间照顾患者或执行大多数的照顾活动的家庭成员。一般是指父母、子女(包括子女配偶)、配偶或兄弟姐妹等与患者有亲属关系的主要负担照顾工作的家庭成员。脑卒中患者的高致残率和慢性病程,给其家庭和照顾者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心理和体力压力。面对长时间的照顾负担,照顾者特别是主要照顾者往往表现出疲倦,社交活动受限和自我时间被占用,甚至沮丧、悲伤或忧郁,使他们身心产生巨大改变,以至于生活缺乏满足感,从而影响生活质量。重视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可避免另一个患者的出现,同时也可提高家庭照顾的质量,减少对医疗的需求。2010年1月~2011年10月对286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心理状况及其应对方式调查分析,以便寻找改善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的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取便利取样法选取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主要照顾者286名(每例患者调查1名主要照顾者)。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
摘要[ PDF 0.0 KB ] ( 298 ) 2013 ,1 (12): 35-39
-
住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主要照顾者预防跌倒知识与行为及伤害处理知识的调查分析1037 人次已浏览
任琳郎黎薇黄莺候春华
目的对住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主要照顾者的预防跌倒知识与行为及伤害处理知识进行调查,为医护人员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预防跌倒知识与行为及伤害处理知识调查问卷对208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跌倒预防知识得分最低的3项是服用引起跌倒的相关药物、体位性低血压和排泄异常;跌倒预防行为得分最低的3项是起床三部曲、物品的正确放置和使用轮椅的保护装置和跌倒;伤害处理知识得分最低的3项是跌倒后是否需要立即扶起、跌倒后观察和跌倒后保护。主要照顾者不同文化程度、担任照顾者时间、患者是否有跌倒史及是否接受相关健康教育的主要照顾者跌倒预防知识与行为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高中组、大专及以上组得分高于初中及以下组(均P<0.001);不同照顾时间<1个月组与3~6个月组,<1个月组与>6个月组,1~3个月组与3~6个月组的患者照顾者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得分越高。结论主要照顾者对与神经系统疾病专科相关的预防跌倒知识、常规行为及伤害处理知识存在不足,照...更多还原
摘要[ PDF 3098.0 KB ] ( 285 ) 2017 ,2 (16): 4-8
-
老年人照顾者照顾困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780 人次已浏览
徐凌陈茜张雪梅
目的探讨老年人照顾者照顾困难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照顾者困难调查问卷对1 517例老年人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照顾者照顾困难总分为(16.16±5.79)分;有照顾知识、月收入高是照顾困难的保护因素,照顾者年龄大、目前身体不适是照顾困难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老年人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的困难受多方面影响,特别是对高龄、家庭收入低、缺乏照顾知识的照顾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应针对照顾者不同情况,提供咨询、教育、培训及针对性、多层次的照顾者支持服务,减轻照顾困难。
摘要[ PDF 3276.0 KB ] ( 277 ) 2017 ,4 (16): 7-10
-
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1070 人次已浏览
居海艳吴婕周建梅奚广军谢丽娜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护理照顾,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协同护理模式干预。两组照顾者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生活质量量表、照顾能力量表(family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FCTI)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照顾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照顾者的躯体症状、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失眠情况及社会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照顾者的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引入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有助于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且能提升其对患者的照顾能力,值得临... 更多还原
摘要[ PDF 3427.0 KB ] ( 202 ) 2017 ,4 (16): 16-20
-
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1361 人次已浏览
魏慧超牟善芳高兰赵蒙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脑卒中已经成为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人数持续增长。我国每年约有150200万的新发脑卒中病人,年脑卒中死亡率达到(58142)/10万人口[2]。尽管医疗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病人经紧急抢救后挽回生命,但致残率仍然高达86.5%,生活不能自理者约占43.2%[3]。大部分病人在医院进行紧急救护和初步治疗获得康复后回归家庭或社区功能继续恢
摘要[ PDF 4534.0 KB ] ( 255 ) 2017 ,4 (16): 73-77
-
高龄失能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735 人次已浏览
田雪于宏丽石蕾 张丽华
目的 探讨高龄失能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的照顾体验。方法 采取目的 抽样和便利取样法,抽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某市某三甲医院高龄失能脑卒中患者的8名配偶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采用NANCY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得出配偶照顾者体验的5个主题:夫妻责任和义务;心理、生理压力;经济压力;有效信息缺乏;困境中积极感受与应对方式。结论 配偶照顾者既承担了心理、生理、经济、信息缺乏等负担,也产生了责任、义务、积极感受和应对方式。需充分重视高龄配偶照顾者,帮助其减轻照顾过程中的压力,并努力挖掘其积极感受并促进个人成长。
摘要[ PDF 4580.0 KB ] ( 281 ) 2017 ,9 (16): 15-19
-
照顾者虐待老年人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1676 人次已浏览
冯瑞新;刘雪琴
目的了解照顾者虐待老年人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照顾者虐待老年人评估量表中文版(caregiver abuse screening,CASE)对广州市4个社区104名老年人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的文化程度、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和自理能力状况是虐待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是0.408、2.524和2.979。照顾者的学历是虐待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照顾者文化程度越高,虐待危险行为越低;而老年人丧偶和生活不能自理是照顾者虐待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缓解老年人照顾者的困难和压力,从而降低老年人照顾者虐待危险行为,进而降低老年人被虐待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AbstractFilter('ChDivSummary','ChDivSummaryMore','ChDivSummaryReset');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0 ,6 (9):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