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足下垂牵引装置的设计及应用693 人次已浏览
肖秋香;陈仁英;
足下垂是昏迷、瘫痪、下肢功能障碍、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97%会出现躯体或精神方面的残疾,11%有肢体功能方面的残疾[1]。有学者发现[2-3],在脑损伤后,功能是有可能恢复的,在患病早期保持足部功能位能预防足下垂。由于卧床时下肢活动减少,肢体的血流速度减慢,容易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4]。足下垂或深静脉血栓形成都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12年1~7月研制了一种复合型的防足下垂牵引装置,经过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治疗型弹力袜、软魔术贴、金属调节扣、弹性牵引带、纯棉布、羊羔毛。1.2防足下垂牵引装置结构防足下垂牵引装置立体结构图见图1。牵引装置包括:1固定带、2弹性牵引带、3弹性绑腿、4固定带(固定松紧带)、5松紧带、6调节扣、7下肢图1防足下垂牵引装置的弹力袜、8左连接环、9右连接环、10软魔术贴母面、11软魔术贴公面、12弹力袜底部连接套(内置羊羔毛)。1.3穿着方法先穿上合适的弹性袜,将连接套与弹力袜底部的魔术贴粘贴,装置套接好,将弹性绑腿固定在膝盖下部的位置,将松紧带穿接在牵引带顶端与弹性绑腿底端的连接头之间,通
摘要[ PDF 0.0 KB ] ( 352 ) 2013 ,1 (12): 84-85
-
两种不同牵引方法对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效果观察991 人次已浏览
邸立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牵引方法对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本科住院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3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选择2012年1~12月在本科住院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进行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牵引,对两组患者置管24 h内的压迫止血有效率及置管期间发生鼻黏膜损伤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置管24 h内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期间鼻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鼻黏膜损伤轻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三腔二囊管牵引压迫止血术与传统方法达到同等有效的止血效果,且降低患者鼻黏膜损伤,减轻患者痛苦,适于临床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394 ) 2015 ,4 (14):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