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痛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3884 人次已浏览
朱靓瑾,刘婧,郭红桃
目的 了解癌痛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真实体验和需求,为制订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12 月对内蒙古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疼痛科行家庭肠内营养的 17 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 Colaizzi 7 步法进行资料分析、归纳和主题提炼。结果 提炼出 3 个主题,包括积极体验(疼痛缓解、营养状况提升、获得家庭归属感、自我管理信心增加)、消极体验(睡眠障碍、活动受限、担忧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带管恐惧感);需要更多营养知识和社会支持(希望得到专业指导、希望得到医疗资源及政策的支持)。结论 增强癌痛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效果的积极体验,重视癌痛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加强癌痛患者护理随访及多元化支持,通过有效的干预解决患者在家庭肠内营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保障家庭肠内营养顺利安全实施。
摘要[ PDF 1.0 KB ] ( 105 ) 2025 ,3 (24): 32-38
-
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方案的实践92 人次已浏览
孔凡美;高坤范;鲍建丽;陈鑫;刘慧松;
目的 构建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营养学指标、炎症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6月本院收治的51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51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干预时间7d。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耐受性、营养指标和炎性指标。结果 对照组1例患者因病情变化退出,观察组1例患者因转院资料不全而退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C反应蛋白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肠内营养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行肠内营养的营养学指标与炎症指标。
摘要[ PDF 1.0 KB ] ( 134 ) 2023 ,11 (22): 43-49
-
ICU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117 人次已浏览
安祥;张志杰;章明阳;黄志红;钟义;侯亚甜;李云;
目的 提取、评价和综合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相关证据,为制订科学、有效的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证据金字塔“6S”模型检索Best Practice,Up To 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Embase,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关于重症病房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研究小组结合临床专业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综合。结果 纳入文献16篇,归纳提取肠内营养前评估、肠内营养目标、途径、制剂的选择、启用时机及中断后启用时机、肠内营养体位、营养方案、监测指标、人员配置及培训、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0个方面共25条最佳证据,其中11条A级推荐、14条B级推荐。结论 本研究提取的25条最佳证据质量较高,可用于俯卧位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实施。
摘要[ PDF 1.0 KB ] ( 166 ) 2023 ,6 (22): 75-82
-
早期肠内营养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相关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268 人次已浏览
江丽玲,王建宁,李立群,张淑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比较E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研究者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4篇英文文献,7篇中文文献,共5 574例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N相比,EEN能够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OR=0.74,95%CI=0.59~0.92,P<0.01];消化道出血发生率[OR=0.33,95%CI=0.18~0.60,P<0.01],但EEN在降低血流感染[OR=0.80,95%CI=0.59~1.08,P=0.14]、腹泻发生率[OR=0.43,95%CI=0.17~1.06,P=0.07]及病死率[OR=0.94,95%CI=0.84~1.06,P=0.3]方面并未显示明显优势,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行EEN对其血流感染、腹泻发生率及病死率无明显影响,其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
摘要[ PDF 0.0 KB ] ( 124 ) 2020 ,6 (19): 27-34
-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阻碍因素的现况研究356 人次已浏览
张蔚青,顾秋莹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阻碍因素,为改善临床肠内营养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汉化版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阻碍量表对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5名ICU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阻碍因素。结果共有119名医护人员完成调查,量表总分(105.7±28.7)分,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是"营养专家支持""指南推荐和执行策略""危重症患者照顾者态度和行为""ICU资源"和"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此外,医生和护士在阻碍因素的评判上存在一定相似性。结论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阻碍因素普遍存在且在中等以上影响水平,可通过ICU专职营养师岗位的设立、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肠内营养支持理论的系统培训和重症新技术的获得等,以改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实践。
摘要[ PDF 0.0 KB ] ( 190 ) 2020 ,4 (19): 1-6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822 人次已浏览
杨彩丽徐文举李志倩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1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设为对照组,患者入院24 h内给予禁食;渡过休克期后实行肠内营养;将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1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设为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内给予少量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渡过休克期后实行肠内营养,了解入院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情况及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胃潴留、胃肠反流及误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及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并且是安全的。更多还原
摘要[ PDF 1863.0 KB ] ( 320 ) 2017 ,3 (16): 27-29
-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1019 人次已浏览
朱丽;高纯;冯永东;胡俊波;龚建平;
胃癌是国内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患者常因疾病消耗、手术的创伤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术后短期行胃肠减压和禁食和禁水,更易造成水电解质和营养素的丢失[1]。术后或创伤后24~48 h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2-3]。临床工作中发现,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肠内营养不耐受现象,严重者甚至被迫中止营养支持治疗,影响了患者的康复。目前,临床上通常以主观询问、观察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来评价肠内营养耐受性的优劣,缺乏对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价的客观、规范性方法,影响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的准确性及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处理[4]。本科室将肠内耐受性评估表应用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7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108例。入选标准:患者术前行电子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择期在全麻腹腔镜辅助下行胃癌根治术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7 (14): 18-22
-
成批爆炸致特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990 人次已浏览
王静云;李小珍;
烧伤尤其是特重度烧伤后,机体高分解代谢,能量和蛋白质大量消耗,如果摄入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可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创面愈合迟缓、全身性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后果,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烧伤患者应尽早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正确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持正氮平衡及维持器官结构和功能,增强免疫机制,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1]。2014年8月2日昆山特大爆炸事件中,本科室对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营养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8月2日本科室收治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4~45岁,平均(38.33±7.28)岁。烧伤体表总面积75%~99%,平均(91.33±6.94)%,其中75%1例,80%1例,85%1例,90%4例,93%1例,95%4例,99%3例。烧伤部位:头面部、四肢、躯干、会阴部。3例采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12例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1.2肠内营养的方法1.2.1制订营养摄入量根据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热量公式[2]为参考估算,烧伤患者所需热量(kcal/d)=1000×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7 (14): 36-39
-
不同鼻饲法在高龄重型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1174 人次已浏览
何惠美;刘文青;刘景端;温春霞;郭苑秋;郭苑芳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鼻饲法和分次注入鼻饲法在高龄重型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高龄重型脑出血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分次注入鼻饲法,观察组采用持续滴注鼻饲法。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持续滴注鼻饲法可改善高龄重度脑出血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 PDF 0.0 KB ] ( 350 ) 2015 ,4 (14): 26-28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及其并发症的护理1040 人次已浏览
李玉珍冯萍陈玉红周玲
正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sev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如果获得有效及时的救治,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低致残率[1]。因此,救治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力求最佳预后,使其达到最大化的功能恢复。STBI患者常出现蛋白质-热量性营养不良、高分解代谢导致骨骼肌萎缩、内脏和循环中蛋白质减少,引起分解代谢的全身效应[2],很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以及系统性的心肺、肠道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增加了STBI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寻求合理
摘要[ PDF 0.0 KB ] ( 389 ) 2014 ,2 (13): 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