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25457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两种模型在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流感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190 人次已浏览

    于倩倩;赵素琴;赵丽婷;于银梅;

    目的 针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PICC-CLABSI)风险预测问题,利用Logistic回归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分别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接受PICC置管的1146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集的786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作为建模组,将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集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组。采用χ2检验对建模组数据进行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该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及预测效果;将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作为ELM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肿瘤患者PICC-CLABSI发生风险作为输出参数,构建ELM预测模型;利用验证组数据对预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有)糖尿病史、化疗次数(≥3次)、维护周期(>7day)、维护地点(院外)、白细胞计数(<3.5×10~9/L)、白蛋白(<40g/L)是肿瘤患者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均P<0.05)。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5.201,P=0.736,AUC为0.860(95%CI:0.799~0.922),灵敏度是0.893,特异度是0.704,正确率为72.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ELM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23,均方误差为0.051,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正确率为74.5%,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指标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与ELM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临床医护人员筛查肿瘤PICC相关血流感染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摘要[ PDF 1.0 KB ] ( 98 ) 2024 ,9 (23): 10-16

  • 以营养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病房的创建与实施78 人次已浏览

    刘苗;刘玉莹;廖正凯;熊俪;周杰;吴毅;何可芸;

    目的 创建以营养支持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恶性肿瘤营养管理病房,为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本院收治的110例存在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1年6月至8月)54例与试验组(2021年9月至11月)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干预,试验组按照恶性肿瘤营养管理病房流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首次复查时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atient generated-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结果 试验组患者出院时、首次复查时PG-SGA评分少于对照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与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护士职业认同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营养支持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病房的创立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整体的营养状况,利于对肿瘤患者实施个性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营养管理,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营养专科护士的价值。

    摘要[ PDF 1.0 KB ] ( 62 ) 2023 ,7 (22): 53-59

  • 运动疗法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Meta分析71 人次已浏览

    张莹;李之华;刘子晗;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疗法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CINAHL,Cochrane libiary,Web of science 9个数据库中有关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运动疗法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7月20日。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采用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独立评价,再交叉核对。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3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疗法能降低肿瘤化疗患者的神经毒性[SMD=0.63,95%CI(0.12,1.15),P=0.02]、减轻肢体神经性疼痛[SMD=-0.86,95%CI(-1.46,-0.27),P=0.004]、促进身体平衡[SMD=-0.75,95%CI(-1.02,-0.48),P<0.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运动疗法可降低肿瘤化疗患者神经毒性,减轻肢体神经性疼痛,促进身体平衡。

    摘要[ PDF 1.0 KB ] ( 38 ) 2023 ,5 (22): 72-79

  • 中老年肿瘤患者孤独感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89 人次已浏览

    李艳均;廖海艳;荣欢;瞿海梅;任攀;钟红月;李莉;陈小菊;

    目的 探讨中老年肿瘤患者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市某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中老年肿瘤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孤独感量表(cancer loneliness scale,CLS)、癌症负面社会期望量表(cancer-related negative social expectations scale,C-Rn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进行调查,分析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20例患者完成调查,中老年肿瘤患者孤独感得分为(16.80±6.6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癌症孤独感与负面社会期望呈正相关(r=0.638,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625,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工作状态、负面社会期望、领悟社会支持为患者孤独感的影响因素(R2=0.579,调整后R2=0.557,F=26.001,P<0.001)。结论 中老年肿瘤患者孤独感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重点关注离异/分居、失业、存在负面社会期望以及社会支持水平低的患者,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缓解其孤独感。

    摘要[ PDF 1.0 KB ] ( 39 ) 2023 ,4 (22): 16-22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484 人次已浏览

    王培,孙超,胡慧秀,弓少华,赵雅洁,麻盛淼

    目的  了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8 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并接受抗肿瘤治疗的 27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化疗消化道症状量表(chemotherapy-related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ventory,CGISI)、营 养 风 险 筛 查 2002 量 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进 行 调 查,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癌症疲乏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79 例患者均完成研究。204 例(73.1%)患者存在癌因性疲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糖尿病均是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BMI 过低、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及糖尿病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可据此实施针对性干预,降低疲乏发生率。

    摘要[ PDF 1.0 KB ] ( 187 ) 2024 ,1 (23): 8-8

  • 国内肿瘤患者灵性需求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746 人次已浏览

    黄培雯,贺学宇,杨剑,毕琼,周妍

    目的 总结国内肿瘤患者灵性需求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资源,收集关于国内肿瘤患者灵性照护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1日;应用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4 159例肿瘤患者,其灵性照护服务需求得分主要分布在中等水平;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MD=0.56,95%CI:0.27~0.85)、宗教信仰(SMD=0.65,95%CI:0.31~0.99)、民族(SMD=0.48,95%CI:0.26~0.70)、文化程度(SMD=0.30,95%CI:0.13~0.47)、病程(SMD=0.28,95%CI:0.18~0.39)、对死亡的恐惧(SMD=0.52,95%CI:0.24~0.79)是国内肿瘤患者灵性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充分考虑国内肿瘤患者灵性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针对性提供灵性照护。

    摘要[ PDF 0.0 KB ] ( 562 ) 2023 ,1 (22): 68-76

  • 老年肿瘤患者跌倒评估及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315 人次已浏览

    蔡莹莹,张俊峰,郑可欣,张兰芳,陈梦云,黄琼珊,杨素敏,余璐萍,曾文

    目的 将老年肿瘤患者跌倒评估及管理最佳证据应用到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指导,依据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选取适合临床情境的老年肿瘤患者跌倒评估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并制定循证护理实践方案,通过教育培训、制定手册与设计海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将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士老年肿瘤患者跌倒评估及管理知识得分、患者、家属或主要照顾者预防跌倒知信行问卷得分、各项审查指标达标率。结果 证据应用后,护士老年肿瘤患者跌倒评估及管理知识得分从(50.3±23.1)分提升至(99.5±8.5)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967,P&lt;0.001);患者、家属或主要照顾者预防跌倒总分分别从(96.1±15.5)分、(119.4±15.3)分提升至(109.4±13.4)分、(127.5±15.5)分,除患者预防跌倒行为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外,其余维度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审查指标1~8的达标率分别从0~69.7%提升至28.6%~100.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1)。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跌倒评估及管理循证护理实践可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提高护士老年肿瘤患者跌倒评估及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患者、家属或主要照顾者跌倒预防的知信行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21 ) 2022 ,12 (21): 39-45

  • 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446 人次已浏览

    谢琼,李永恒,阮小丽,殷陶,卢咏梅,聂春华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肿瘤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Pub Med、Ovid、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关于输液港相关血栓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指南、推荐实践、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从危险因素的评估、诊断与筛查、药物治疗、健康教育、拔除导管指征、质量管理6个方面汇总19条最佳证据。结论 输液港相关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实践提供参考,但应结合科室环境、患者实际情况应用最佳证据以降低输液港相关血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 PDF 0.0 KB ] ( 120 ) 2022 ,8 (21): 53-58

  • 随访清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88 人次已浏览

    刘玉芹,杨明莹,钱阳凤,杨锐,耿艺,孟庭瑞

    &lt;正&gt;恶性肿瘤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已成为医药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根据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最新数据显示[1],202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为1930万例,死亡病例约为1000万例。随着高危人群恶性肿瘤早期筛查的普及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2],然而疾病及其治疗常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等不良反应,如癌因性疲劳、疼痛、身体形象改变、社交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3],这意味着越来越多恶性肿瘤患者进入慢性疾病状态后需要接受长期乃至终身随访。

    摘要[ PDF 0.0 KB ] ( 112 ) 2022 ,3 (21): 67-71

  • 达芬奇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162 人次已浏览

    郑霞,周洁,胡雅,龚惠萍,王婷,陈东

    目的总结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该类患者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7月对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2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并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 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35min,平均(120.2±15.8)min;术后住院时间3~15d,平均(5.2±0.8)d。其中术后3例(占3.7%)发生出血,1例(占1.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占2.4%)发生尿漏,经积极治疗护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工作,术后做好活动指导、出血与尿漏预防、肾功能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等护理工作是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摘要[ PDF 0.0 KB ] ( 99 ) 2021 ,10 (20): 43-47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