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性沟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1084 人次已浏览
刘慧;谭志红;姚建玲;袁海珊;高俊英;万方;
成德生.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底贲门癌术后的应用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11):1461-1463.高青.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10):3805-3806.陈治明,周克,吴平,等.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1):85-86.杨勇,王敏,胡雄辉,等.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3):308-310.牛文博,李志颖,周超熙,等.肠癌手术中行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提高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5):857-861.Heyland DK,Schroter-Noppe D,Drover JW,et al.Nutritionsupport in the critical care setting:current practice inCanadian ICUs: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ment?[J].JPEN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03,27:874-8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7 (14): 0-0
-
行为转变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828 人次已浏览
张艳;陈剑苹;蒋辛;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其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认知、运动及步行功能障碍[1]。脑卒中偏瘫步态表现为步速下降、步长缩短,患侧肢体支撑期缩短,双侧肢体支撑期延长,形成一种不对称的步态[2]。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步行功能[3],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治疗的认识缺乏,导致脑卒中偏瘫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使其运动和步行功能无法恢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行为转变理论认为,人的行为转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分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在各阶段通过采取多方面的引导来转变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促进人们健康的目的[4]。本研究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健康教育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2例。入选标准:1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5];2病情平稳48 h后;3无认知、理解障碍,能配合康复训练;4无严重心脏疾病及影响康复训练的相关并发症(如骨折未愈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7 (14): 53-57
-
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知信行的影响1062 人次已浏览
万丽红;廖文龙;隋伟静;彭舟媛;李玲;刘戊;李邓辉;肖姗;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645.6/10万人年[2],且70%以上的脑卒中发生与高血压有关[3]。文献报道[4],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途径是社区防治,高血压的三级防治只有融入到社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应。治疗不依从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最主要原因[5]。相关研究显示[6-8],新发脑卒中者往往是那些高血压患者中健康行为较差者,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依从与健康知识及健康信念不足有关。本研究对广州某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知信行的影响,以期提高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广州某社区所管辖的高血压门诊患者77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9],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2服用降压药6个月以上;3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或恶性肿瘤患者;2伴精神疾病患者。干预前调查了77例患者,干预1年后失访7例,失访率9.09%。干
摘要[ PDF 0.0 KB ] ( 349 ) 2015 ,8 (14): 26-30
-
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知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1070 人次已浏览
邓石凤;周雯莉;肖姗;唐蔚;李丽娟;李玲;万丽红;
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卒中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1]。一级预防是指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1]。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2],也是预防脑卒中最关键的可控因素,高血压患者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2011年9~12月笔者采用脑卒中预防知识问卷对在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知识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2011年9~12月选择在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①广州市35岁以上的长住居民(具有所在社区的户口并居住1年以上);②在广州市老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符合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的诊断标准;④已知自己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程3个月以上[4];⑤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能进行语言或文字交流;⑥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脑卒中病史;③恶性肿瘤病史;④老年痴呆症;⑤伴肝、肾功能不全或伴呼吸衰竭。1.2
摘要[ PDF 0.0 KB ] ( 302 ) 2013 ,1 (12): 1-6
-
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关性1049 人次已浏览
杜丽娜;徐宏;岳仕鸿;孟令伶;
脑卒中主要照顾者是指与脑卒中患者同住,用最多时间照顾患者或执行大多数的照顾活动的家庭成员。一般是指父母、子女(包括子女配偶)、配偶或兄弟姐妹等与患者有亲属关系的主要负担照顾工作的家庭成员。脑卒中患者的高致残率和慢性病程,给其家庭和照顾者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心理和体力压力。面对长时间的照顾负担,照顾者特别是主要照顾者往往表现出疲倦,社交活动受限和自我时间被占用,甚至沮丧、悲伤或忧郁,使他们身心产生巨大改变,以至于生活缺乏满足感,从而影响生活质量。重视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可避免另一个患者的出现,同时也可提高家庭照顾的质量,减少对医疗的需求。2010年1月~2011年10月对286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心理状况及其应对方式调查分析,以便寻找改善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的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取便利取样法选取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主要照顾者286名(每例患者调查1名主要照顾者)。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
摘要[ PDF 0.0 KB ] ( 275 ) 2013 ,1 (12): 35-39
-
穴位针刺联合敷贴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及护理897 人次已浏览
陶宇霞;
脑卒中后呃逆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1]。呃逆古称“哕”,俗称打膈,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持续不能自止的一种症状,常由其他疾病引发。若呃逆发作频繁,症状典型,持续时间大于24 h者称顽固性呃逆[2]。目前,对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一般可予镇静、屏气等治疗方法,但效果不显著。2012年10月~2014年3月本科室采用穴位针刺联合敷贴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顽固性呃逆30例,效果良好,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60例脑卒中伴顽固性呃逆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和MRI明确诊断,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3]。按就诊顺序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1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1岁,平均(72.07±5.93)岁。疾病类型:脑血栓形成14例,脑梗死7例,腔隙性脑梗死9例。治疗前持续呃逆时间2~6 d,平均(3.31±1.32)d。2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5~86岁,平均(75.56±6.78)岁。疾病类型
摘要[ PDF 588.0 KB ] ( 272 ) 2015 ,10 (14): 13-15
-
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1038 人次已浏览
居海艳吴婕周建梅奚广军谢丽娜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护理照顾,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协同护理模式干预。两组照顾者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生活质量量表、照顾能力量表(family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FCTI)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照顾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照顾者的躯体症状、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失眠情况及社会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照顾者的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引入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有助于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且能提升其对患者的照顾能力,值得临... 更多还原
摘要[ PDF 3427.0 KB ] ( 182 ) 2017 ,4 (16): 16-20
-
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1332 人次已浏览
魏慧超牟善芳高兰赵蒙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脑卒中已经成为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人数持续增长。我国每年约有150200万的新发脑卒中病人,年脑卒中死亡率达到(58142)/10万人口[2]。尽管医疗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病人经紧急抢救后挽回生命,但致残率仍然高达86.5%,生活不能自理者约占43.2%[3]。大部分病人在医院进行紧急救护和初步治疗获得康复后回归家庭或社区功能继续恢
摘要[ PDF 4534.0 KB ] ( 238 ) 2017 ,4 (16): 73-77
-
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更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702 人次已浏览
付莲英 杨海兰 廖爱民
目的探讨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更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编号,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48例。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实验组给予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更衣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更衣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更衣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
摘要[ PDF 3529.0 KB ] ( 234 ) 2017 ,7 (16): 25-29
-
仿生学尿袋在脑卒中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620 人次已浏览
李璇 陈义彤
目的探讨仿生学尿袋在脑卒中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提高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排尿障碍需要留置尿管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康维抗返流尿袋引流尿液,日间每3h开放夹闭器1次排放尿液,夜间每4h开放夹闭器1次排放尿液,实验组患者使用OT-U仿生学尿袋引流尿液,设置尿袋泄压阈值,当膀胱内压超过35 cm H2O时膀胱内尿液自行泄压流入尿袋。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拔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自行排尿、再次置管率、溢尿发生率、尿路感染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再次置管率、尿路感染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仿生学尿袋在脑卒中排尿障碍留置尿管患者中应用,能有效促进膀胱功能训练,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拔管后再次置管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摘要[ PDF 971.0 KB ] ( 279 ) 2017 ,7 (16):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