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非药物管理的证据总结42 人次已浏览
吴丽,蔡久梅,李杨玉琳,卢大荣,盛洁欣,陈伟,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非药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6S”证据金字塔模型,采用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BMJ),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学会(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指南网,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基金会(Canadian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HSF),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脑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NCS),欧洲脑卒中组织(European Stroke Organization,ESO),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CNKI,Web of Science,Embase,SinoMed,万方,医脉通,维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非药物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1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提取、整合和总结出最佳证据。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2篇指南、5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从多学科团队合作、风险评估与筛查、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和健康教育5个方面汇总了31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VTE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82 ) 2024 ,11 (23): 62-72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构建35 人次已浏览
钱颖吉,唐红,王丽婷,程红岩,尤莉,李莉,
目的 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为护理人员客观评价照顾者的营养照护水平以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照顾者技能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检索和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预调查,确定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9和0.910,变异系数分别为0.035~0.162和0.025~0.078,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205~0.276和0.278~0.364(P<0.01),2轮专家函询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31~4.95分、4.55~4.96分。构建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包括经口营养照护知识、经口营养照护态度、经口营养照护技能、照顾者自身素质、照顾者管理自身情绪和家庭及社会资源管理等6个一级指标,共38个二级指标,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系数均<0.05。结论 构建的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护理人员对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48 ) 2024 ,11 (23): 16-23
-
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谵妄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64 人次已浏览
周彩虹,佘灿芳,常子梦,陈灿,朱伟,陈花,
目的 构建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谵妄(post-stroke delirium,PSD)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 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长沙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训练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S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Calibration图检测模型的一致性,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评估预测模型准确性。另选取2023年4月至7月1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训练集患者PSD发生率为27.50%,验证集为26.74%。基于年龄、脑血管介入手术、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得分等5个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Calibration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重合,AUC为0.797,最大Youden指数所对应的风险预测值为0.554,预测临界值为134.63分。验证集Calibration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AUC为0.844。结论 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风险预测价值,可帮助医护人员有效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谵妄发生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摘要[ PDF 1.0 KB ] ( 44 ) 2024 ,11 (23): 8-15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118 人次已浏览
虞杨;邹圣强;柏慧华;祝晓娟;王聪;曹月;
目的 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3 年 5 月在常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 318 例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模组纳入样本量 212 例,验证组样本量为 106 例。建模组 212 例患者根据住院时间长短不同分为住院时间延长组和住院时间正常组,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将验证组 106 例患者的数据纳入构建的预测模型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 Hosmer-Lemeshow 检验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拟合优度。 结果 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糖尿病、发生住院并发症、Braden 评分≤18 分、白细胞计数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公式为:P=1/[1+exp(-Z)];Z=1.319× 是否患有糖尿病(=0 或 1)+1.428× 发生住院并发症(=0 或 1)+1.483×Braden 评分(=0 或 1)+0.788× 白细胞计数(=0 或 1)-3.250。预测模型的 Hosmer-Lemeshow 检验 χ 2=7.430,P=0.191。预测模型的 AUC 为 0.818(95%CI:0.754~0.883,P<0.001)。约登指数为 0.51,最佳截断值为 0.268,敏感度为 78.9%,特异性为 72.3%。数据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敏感度为 75.0%,特异性为 74.4%,准确率为 74.5%。结论 患有糖尿病、入院时 Braden 评分、白细胞计数、发生住院并发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构建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摘要[ PDF 1.0 KB ] ( 105 ) 2024 ,10 (23): 7-14
-
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系统评价168 人次已浏览
罗文楠;李壮苗;张煌霞;林颖欣;黄惠香;张洁;
目的 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为临床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混合研究系统评价设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Scopus数据库中与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27日。采用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学者团队研制的混合方法评价工具评价所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两名研究者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研究中心提出的聚敛整合方法收集、分析和整合数据。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合计4 949例患者,提炼出45个研究主题,归纳组合成8个类别,最终整合出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外部支持和应对策略3个方面。结论 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存在差异。个体因素影响患者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思考与积极应对方式可促进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形成,年龄、家庭收入和居住地对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摘要[ PDF 1.0 KB ] ( 178 ) 2024 ,9 (23): 72-81
-
绿道专职护士主导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救治模式的应用143 人次已浏览
谭薇;成守珍;谢小华;彭刚刚;郭培锋;刘薇;齐楚怡;王亚娟;李玉萌;
目的 探讨绿道专职护士主导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溶栓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深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4例AIS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3月—2022年2月61例AIS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接诊溶栓;2022年3月—2023年2月的63例AIS患者为干预组,采用以绿道专职护士为主导的模式接诊溶栓。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完成CT所用时间、溶栓知情同意谈话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开始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DNT 60min达标率、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入院至完成CT检查所用时间、溶栓知情同意谈话时间、DNT均短于对照组,干预组DNT 60min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溶栓前后干预组NIHSS评分降幅较对照组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绿道专职护士为主导的AIS静脉溶栓救治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入院至完成CT检查所用时间、溶栓知情同意谈话时间、DNT时间,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DNT 60 min达标率及患者就诊满意度。
摘要[ PDF 1.0 KB ] ( 87 ) 2024 ,9 (23): 31-36
-
家庭复原力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响的诠释性现象学研究119 人次已浏览
卢艳秋;晏莉;肖宁;贺格格;曾新华;
目的 了解家庭复原力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为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家庭适应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至9月对湖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共提炼3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分别为促使患者创伤后成长(患者接纳和重视疾病,形成良好的疾病认知;激发抗病意志,增强康复意识,形成健康生活行为;精神信念寄托,赋予逆境意义);稳固家庭关系,提供情感支持(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促进家庭成员积极沟通、共同决策;优化角色分工,灵活调整家庭结构;提升家庭联结感,增进凝聚力);给予精神慰藉和经济支持(家庭成员共济支持,减轻治疗负担;家庭亲密度支持,减轻负性情绪;家庭外部资源援助,减轻经济负担)。结论 家庭复原力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响较积极,发挥家庭功能的有效作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 PDF 1.0 KB ] ( 95 ) 2024 ,5 (23): 44-50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的影响80 人次已浏览
马婕;邢依娜;周庆;邓白薇;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认知功各维度得分,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PDF 1.0 KB ] ( 147 ) 2024 ,5 (23): 37-43
-
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71 人次已浏览
胡晓涵;占婷婷;何望生;江海林;李雪;乔疏桐;
目的 系统整合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质性研究,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从建库至2023年2月涉及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真实性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结果进行Meta整合。结果 共纳入9篇质性研究文献,提炼出49个完整的主题,形成3个新类别11个整合结果:影响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能力因素(身体功能障碍、疾病认知有限、疾病风险管理)、动机因素(负性情绪困扰、积极情感体验、心理自我调控)和机会因素(家庭关怀度、医源性支持、同伴互助支持、信息获取渠道、环境条件限制)。结论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能力因素、动机因素和机会因素,医务人员应积极关注脑卒中患者身心体验,建立多元社会支持系统,努力促进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转变。
摘要[ PDF 1.0 KB ] ( 101 ) 2023 ,11 (22): 49-58
-
急性脑卒中患者嗓音障碍现况、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59 人次已浏览
陆妮妮;王海芳;张滢滢;蔡建政;牛春燕;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嗓音障碍发生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护理人员早期识别嗓音障碍高危人群并制订针对性康复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从苏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选取21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由3名言语病理学专家在脑卒中患者入院48h内通过专家主观听感知评估(grade roughness breathiness asthenia strain,GRBAS)对其嗓音功能进行评估,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WS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对患者进行调查,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18例脑卒中患者完成研究。急性脑卒中后嗓音障碍发生率为47.7%,吞咽功能、自理能力、NIHSS评分、合并慢性病是急性脑卒中后嗓音障碍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嗓音障碍患病率较高,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洼田饮水试验Ⅱ~Ⅴ级、BI指数<40分、高NIHSS评分及合并多种慢性病脑卒中患者的嗓音功能变化情况,及时为其提供早期嗓音功能评估和制定针对性嗓音康复训练对策,以改善患者的嗓音功能。
摘要[ PDF 1.0 KB ] ( 65 ) 2023 ,8 (22):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