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批爆炸致特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966 人次已浏览
王静云;李小珍;
烧伤尤其是特重度烧伤后,机体高分解代谢,能量和蛋白质大量消耗,如果摄入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可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创面愈合迟缓、全身性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后果,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烧伤患者应尽早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正确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持正氮平衡及维持器官结构和功能,增强免疫机制,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1]。2014年8月2日昆山特大爆炸事件中,本科室对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营养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8月2日本科室收治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4~45岁,平均(38.33±7.28)岁。烧伤体表总面积75%~99%,平均(91.33±6.94)%,其中75%1例,80%1例,85%1例,90%4例,93%1例,95%4例,99%3例。烧伤部位:头面部、四肢、躯干、会阴部。3例采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12例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1.2肠内营养的方法1.2.1制订营养摄入量根据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热量公式[2]为参考估算,烧伤患者所需热量(kcal/d)=1000×
摘要[ PDF 0.0 KB ] ( 0 ) 2015 ,7 (14): 36-39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765 人次已浏览
杨彩丽徐文举李志倩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1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设为对照组,患者入院24 h内给予禁食;渡过休克期后实行肠内营养;将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1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设为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内给予少量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渡过休克期后实行肠内营养,了解入院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情况及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胃潴留、胃肠反流及误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及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并且是安全的。更多还原
摘要[ PDF 1863.0 KB ] ( 306 ) 2017 ,3 (16): 27-29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营养支持达标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539 人次已浏览
张蔚青 顾秋莹
目的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危重患者的早期营养达标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早期营养达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改善胰腺炎临床营养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对列研究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收治的SAP患者102例,分析患者入住ICU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营养达标、相关因素和结局情况。结果 SAP患者入住ICU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营养达标率分别为6.9%(7/102)、34.8%(32/92)和61.3%(46/75)。营养达标相关因素方面:第7天和/或第14天,营养未达标组的入住ICU后手术、非清醒患者、机械通气、采用升压药、采用镇静药物、连续肾替代治疗、采用胃肠减压和通便措施多于营养达标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ICU患者器官衰竭序贯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高于营养达标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局指标方面:第7天和/或第14天,营养达标组患者的体温、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和肌酐优于营养未达标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4天营养达标组患者ICU入住天数短于营养未达标组(P<0.05)。结论 SAP患者72h营养达标率低于其他危重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非清醒状态、机械通气、采用升压药、采用镇静药物、连续肾替代治疗、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胃肠道功能不耐受(采用胃肠减压和通便措施)等可能是患者早期营养达标的重要相关影响因素。患者营养达标有助于机体炎症控制,疾病康复和缩短ICU入住天数。
摘要[ PDF 5574.0 KB ] ( 266 ) 2019 ,8 (18): 1-9
-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阻碍因素的现况研究332 人次已浏览
张蔚青,顾秋莹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阻碍因素,为改善临床肠内营养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汉化版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阻碍量表对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5名ICU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阻碍因素。结果共有119名医护人员完成调查,量表总分(105.7±28.7)分,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是"营养专家支持""指南推荐和执行策略""危重症患者照顾者态度和行为""ICU资源"和"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此外,医生和护士在阻碍因素的评判上存在一定相似性。结论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阻碍因素普遍存在且在中等以上影响水平,可通过ICU专职营养师岗位的设立、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肠内营养支持理论的系统培训和重症新技术的获得等,以改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实践。
摘要[ PDF 0.0 KB ] ( 174 ) 2020 ,4 (19): 1-6
-
高龄老年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的调查研究539 人次已浏览
霍晓鹏 赖小星 朱宏伟 李冬晶 于康
目的调查高龄老年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的现状,为进一步实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5个老年病区住院的358例高龄老年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结果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0.3%(180/358),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依次是代谢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总营养不足发生率为36.0%(129/358),营养不足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依次是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类疾病等。358例患者中,共有134例患者(37.4%)接受营养支持,其中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57例(42.5%),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77例(57.5%),PN/EN比值为1.35:1。结论高龄老年患者总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不足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虽较前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本研究对EN合理应用及认识较全国平均水平高。
摘要[ PDF 5302.0 KB ] ( 256 ) 2018 ,10 (17): 18-23
-
补充性肠外营养用于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Meta分析70 人次已浏览
王艳娜;全海英;黄靖涓;
目的探讨补充性肠外营养(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SPN)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为SPN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纳入有关SPN用于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9月,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有121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相比,SPN在降低患者IL-6水平[MD=13.43,95%CI(6.94,19.92),P<0.001],患者院内死亡人数[OR=0.26,95%CI(0.15,0.45),P<0.001]效果更好。结论 SPN可改善患者的炎症状况,减少患者院内死亡人数。
摘要[ PDF 1.0 KB ] ( 29 ) 2019 ,12 (18): 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