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信息 more
下载专区 more
友情链接 more
访问统计 more
  1. 您是第 7830024位浏览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期刊列表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的影响80 人次已浏览

    马婕;邢依娜;周庆;邓白薇;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认知功各维度得分,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PDF 1.0 KB ] ( 147 ) 2024 ,5 (23): 37-43

  • 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症相关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86 人次已浏览

    毕钰;朱萍;卢元峰;张爱华;

    目的 评价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症相关认知障碍的干预效果,为其认知障碍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JBI),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症相关认知障碍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按照Cochrane评价手册5.1.0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共计1 310例患者。结果显示,运动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自我报告的癌症相关认知障碍[SMD=0.33,95%CI(0.21,0.46),P<0.001]、执行功能[SMD=-0.27,95%CI(-0.42,-0.11),P<0.001]和注意力[SMD=-0.37,95%CI(-0.60,-0.14),P<0.01],缓解癌因性疲乏[SMD=-0.56,95%CI(-0.79,-0.34),P<0.001]、减轻抑郁情绪[SMD=-0.73,95%CI(-1.17,-0.30),P<0.001],但对乳腺癌患者的记忆力[SMD=0.05,95%CI(-0.16,0.27),P=0.64]无明显作用。结论 运动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自我报告的癌症相关认知障碍、执行功能和注意力,缓解癌因性疲乏,减轻抑郁情绪,但在改善记忆力方面效果不显著,仍需进一步验证。

    摘要[ PDF 1.0 KB ] ( 54 ) 2023 ,11 (22): 68-75

  • 老年共病患者术前认知衰弱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及对策134 人次已浏览

    张瑞华;权月;姜虹;张锦锦;田丽;

    目的 调查老年共病患者术前认知衰弱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后提供对策。方法 选取天津市某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17例老年共病术前患者,采用衰弱表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认知衰弱发生率筛查,并收集其他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1(14.3%)例患者存在认知衰弱,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多重用药、营养不良、腹型肥胖、失眠和焦虑均为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共同解释其变异的17.2%(均P<0.05)。结论 老年共病患者术前认知衰弱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需加强术前认知衰弱的评估,并根据危险因素制订干预方案,以延缓患者认识衰弱进展,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摘要[ PDF 1.0 KB ] ( 46 ) 2023 ,5 (22): 31-37

  • 癌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331 人次已浏览

    薄纯圆;吕利明;郭淼;王琪;杨艳霞;

    随着癌症患者生存率的逐渐提升,癌症自身及其治疗相关后遗症与不良反应逐渐显现。部分癌症患者出现记忆力、注意力及推理执行能力下降,信息加工和反应速度减慢等认知功能损害症状[1]。这种由非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相关治疗引起的一系列与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相关的认知障碍症状,称为“癌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ancer-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CRCI)[2]。

    摘要[ PDF 1.0 KB ] ( 387 ) 2024 ,2 (23): 72-76

  • 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88 人次已浏览

    刘晓云,李冠增,杨春玲,王艾君

    目的  探讨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 10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50 例作为对照组,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同情聚焦疗法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羞耻感、认知功能、自我批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病耻感水平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批评水平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同情聚焦疗法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批评水平、羞耻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摘要[ PDF 1.0 KB ] ( 94 ) 2024 ,1 (23): 43-48

  • 基于护患双向视角的患者参与安全核查认知与态度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1381 人次已浏览

    陈佳如,刘强强,马延召,徐敏,委红锁,黎渐英

    目的 深入了解护士与患者对患者参与安全核查的认知与态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以促进患者参与安全核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描述性现象学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0名临床护士和10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护士与患者对患者参与安全核查的认知与态度可归纳为4个主题:护士认知不全(肯定重要性、容易忽略、形式单一);护士态度不同(影响工作效率、沟通障碍、缺乏引导能力、差错经历、制度要求);患者认知不高(认可重要性、缺乏意识、形式模糊);患者态度易受干扰(治疗风险性、知识缺乏、医护鼓励、就医经历)。结论 护士与患者肯定患者参与安全核查的重要性,但患者参与意识不高,对参与形式不明确,且参与态度的影响因素多;而护士对患者参与的形式认知不全,容易忽略邀请患者参与,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受临床情境影响较大。护理管理者应综合评估护士与患者对患者参与安全核查的认知与态度,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以促进患者参与安全核查。

    摘要[ PDF 0.0 KB ] ( 614 ) 2023 ,1 (22): 41-46

  •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Ilizarov固定期间患儿照顾者对功能锻炼认知及行为的质性研究466 人次已浏览

    侯姝婷,谢鑑辉,王兰英,李帅帅,欧阳雅琦,黄源,易银芝,莫莎莎,梅海波

    目的 深入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Ilizarov固定期间患儿照顾者对功能锻炼的认知及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至9月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CPT患儿的13名照顾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最终提取了CPT患儿Ilizarov固定期间,患儿照顾者功能锻炼认知及行为的6个主题,包括重视功能锻炼、相关知识储备薄弱、现有功能锻炼知识难掌握;依从性差、存在运动恐惧、积极应对并发症或意外伤害但行为不当。结论 CPT患儿Ilizarov固定期间,其照顾者在功能锻炼认知及行为方面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医护人员要及早识别其不良认知和错误行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完善健康教育内容,提高照顾者功能锻炼认知和行为,以促进患儿康复。

    摘要[ PDF 0.0 KB ] ( 94 ) 2022 ,12 (21): 33-38

  • 护生积极完美主义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基于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闭合需要的多重中介作用459 人次已浏览

    刘芷静,石泽亚,刘浚禹,盛丽娟,汪健健

    目的 分析护生拖延行为及其积极完美主义、自我效能感、认知闭合需要的现状,并探讨护生自我效能感、认知闭合需要在积极完美主义和拖延行为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至6月湖南省8所护理院校505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Lay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GPS)、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CFMP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插件PROCESS v3.3程序和自抽样方法(Bootstrap)验证模型的中介效应。结果 护生拖延行为总分(58.12±10.48)分,处于中等水平;积极完美主义总分(24.76±3.63)分,处于较高水平;自我效能感总分(24.87±4.83)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认知闭合需要总分(145.71±12.7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生拖延行为分别与积极完美主义、自我效能感、认知闭合需要呈负相关(P&lt;0.01,P&lt;0.001)。护生积极完美主义分别与自我效能感、认知闭合需要呈正相关(P&lt;0.01,P&lt;0.001)。路径分析表明,积极完美主义既可以直接影响拖延行为(直接效应为-1.319),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闭合需要间接影响拖延行为(间接效应之和为-0.212)。自我效能感与认知闭合需要在积极完美主义和拖延行为之间的间接效应表现为多重中介效应。结论 护生积极完美主义倾向越明显,其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闭合需要越高,导致其表现出的拖延行为越少。护理教育管理者可从护生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闭合需要角度出发构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其拖延行为。

    摘要[ PDF 0.0 KB ] ( 181 ) 2022 ,7 (21): 7-12

  • 老年人认知衰弱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193 人次已浏览

    瞿茜,代玲,张萍,胡婉婷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1年4月关于老年人认知衰弱危险因素的文献,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合计45 4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 显示,高龄[OR=2.96,95%CI=(2.17,4.03),P&lt;0.001]、女性[OR=2.14,95%CI=(1.20,3.81),P=0.010]、低文化水平[OR=1.74,95%CI=(1.17,2.58),P=0.006]、营养不良[OR=6.13,95%CI=(4.29,8.76),P&lt;0.001]、缺乏运动[OR=2.39,95%CI=(1.76,3.25),P&lt;0.001]、跌倒史[OR=1.94,95%CI=(1.44,2.63),P&lt;0.001]、糖尿病[OR=1.47,95%CI=(1.12,1.93),P=0.005]、多病共存[OR=2.55,95%CI=(1.69,3.85),P&lt;0.001]、睡眠障碍[OR=1.80,95%CI=(1.25,2.59),P=0.002]为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女性、低文化水平、营养不良、缺乏运动、跌倒史、糖尿病、多病共存、睡眠障碍等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可能性较大,护理人员应依据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摘要[ PDF 0.0 KB ] ( 104 ) 2022 ,2 (21): 54-62

  • 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与灵性健康和共情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178 人次已浏览

    汪张毅,赵浩梅,王朝,李雪纯,王月,张亚军,庞晓丽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构建提高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和能力的灵性照护教育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抽取天津市4所高校共1 048名护理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灵性照护认知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piritual care-giving scale,C-SCGS)、灵性健康简化量表(The spiritual health scale short form,SHS-SF)及杰弗逊护生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physician empathy-nursing student,JSPE-N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与灵性健康和共情能力相关性。结果 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总分为(168.46±24.28)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灵性照护认知与灵性健康(r=0.601,P&lt;0.01)、共情能力(r=0.468,P&lt;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健全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灵性照护相关课程、讲座或培训,加强灵性照护临床实践,提高其灵性健康水平和共情能力,进而改善其灵性照护认知水平和能力。

    摘要[ PDF 0.0 KB ] ( 89 ) 2022 ,2 (21): 42-47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