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736 人次已浏览
吴焰 何晓芳 游莉
目的初步构建心血管内科(cardiovascular medicine,CME)专科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参考国内护理安全质量(nursing safety quality,NSQ)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和Donabedian提出"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CME专科护理安全质量(nursing safety quality,NSQ)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第一轮专家函询的回收率为97.06%(33/34),第二轮专家函询的回收率为94.12%(32/34),有效率均为100.00%;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7与0.879,第一轮专家函询重要性均数为3.50~5.00,标准差为0~0.042,满分频率为34.10%~100.00%;第二轮专家函询重要性均数为3.80~4.70,标准差为0~0.047,满分频率为31.60%~100.00%。第一轮评分结果波动程度大于0.10,存在较低的协调程度,第二轮评分结果波...
摘要[ PDF 6700.0 KB ] ( 223 ) 2017 ,4 (16): 65-71
-
静脉治疗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747 人次已浏览
纪翠红 徐飞华 潘珊
摘要[ PDF 762.0 KB ] ( 289 ) 2016 ,6 (15): 59-63
-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849 人次已浏览
林丽萍; 杨琼曼; 张海容; 郑玲玲; 王盈欢; 肖惠明;
目的构建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并切实提高眼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中,问卷回收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24、0.850,协调系数分别为0.172、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构建的眼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眼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突出眼科护理专科特点,为眼科护理管理者进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更多还原
摘要[ PDF 657.0 KB ] ( 313 ) 2016 ,9 (15): 66-71
-
基于三维质量模型构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23 人次已浏览
詹昱新,李素云,喻姣花,欧阳燕,陈婷,褚婕
目的构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和可量化的标准。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以循证实践为指导,结合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和初始问卷;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结果两轮专家问卷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67%和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6和0.892,判断系数分别为0.934和0.952,熟悉程度系数分别为0.817和0.83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2和0.145。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项即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二级指标14项和三级指标81项。结论构建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可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评价标准。
摘要[ PDF 0.0 KB ] ( 204 ) 2021 ,5 (20): 1-9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618 人次已浏览
应波 朱丛丛 杭莺 杨莘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heart care unit,CCU)工作的护理质量客观评价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最终形成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8.89%、100.00%,权威系数为0.858和0.86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CCU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用于评价CCU护理管理质量。
摘要[ PDF 6710.0 KB ] ( 244 ) 2018 ,5 (17): 1-8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70 人次已浏览
詹昱新;喻姣花;王莹;李素云;陈怿;汪颖越;刘云访;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住院患者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提升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检索国内外文献,整合临床实践和患者个体需求,分析本院3年内护理质量情况,形成指标条目池。应用德尔菲法对3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内容及重要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问卷咨询回收率均为100.00%,权威系数为0.907和0.904,判断系数为0.964和0.969,熟悉系数为0.850和0.83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0和0.300。最终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82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住院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可为住院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质量监测与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摘要[ PDF 1.0 KB ] ( 57 ) 2023 ,2 (22): 10-15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构建22 人次已浏览
钱颖吉,唐红,王丽婷,程红岩,尤莉,李莉,
目的 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为护理人员客观评价照顾者的营养照护水平以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照顾者技能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检索和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预调查,确定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9和0.910,变异系数分别为0.035~0.162和0.025~0.078,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205~0.276和0.278~0.364(P<0.01),2轮专家函询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31~4.95分、4.55~4.96分。构建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包括经口营养照护知识、经口营养照护态度、经口营养照护技能、照顾者自身素质、照顾者管理自身情绪和家庭及社会资源管理等6个一级指标,共38个二级指标,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系数均<0.05。结论 构建的PSD经口进食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护理人员对照顾者的营养照护能力评价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25 ) 2024 ,11 (23): 16-23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构建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95 人次已浏览
刘艳,彭伟,陈茜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适用的安宁疗护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以期为评价安宁疗护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标准。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头脑风暴等方法初步拟订安宁疗护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用德尔菲法对从事安宁疗护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姑息医疗等工作的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最终确定评价指标条目。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5,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0。构建的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38个。纳入专家积极性为100.0%,权威程度为0.83,协调程度和意见一致程度均较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能体现安宁疗护的内涵,为规范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可靠的工具。
摘要[ PDF 0.0 KB ] ( 170 ) 2020 ,12 (19): 40-46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58 人次已浏览
吴玲玲;王雪梅;
目的 构建科学的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管理者及其护理人员客观评价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4月通过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2%、1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8、0.888,2轮Kendall’s W系数均>0.70(P<0.05)。该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包括延续护理的延续性信息平台建设、延续性护理知识获取、人员配备、管理方案的延续、医患关系的延续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健康教育、随访、依从性、满意度、临床结局等,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29 ) 2023 ,3 (22): 40-45
-
PICC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59 人次已浏览
周晓倩,王芬,李素云,刘芳丽,曲莲莲,熊啸
目的 构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指标,为评价 PICC 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函询法对 18 名静脉治疗领域专家进行 2 轮专家咨询,确定 PICC 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结果 对 18 名专家进行 2 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00%;第 2 轮专家权威系数为 0.94,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 Kendall 协调系数 W 分别为 0.388、0.257 和 0.159(均 P<0.001),构建的 PICC 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包括 4 项一级指标(健康评估、专业技能操作、临床护理和教学科研),共 11 项二级指标(病史采集、穿刺部位及导管的选择、职业防护、专科护理操作技术、PICC 静脉安全评估与管理、急救护理技能、健康指导、教育咨询、沟通协作、教学指导、护理科研应用与专业发展),和 47 项三级指标。第 2 轮指标重要性 4.56~5.00 分、可观察性 4.50~4.94 分和反映对应的核心胜任力 4.61~5.00 分。结论 该研究形成的 PICC 专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可为评价 PICC 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
摘要[ PDF 1.0 KB ] ( 95 ) 2024 ,12 (23): 41-48